![]()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流派,概要分析了园林的概念与演变、园林的文化艺术流派与中国园林文化艺术体系框架。第2章徐派园林的基底,较为系统地梳理徐地、徐人与徐文化相关概念,分析了徐派园林产生的地域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基础。第3章以时间为序介绍徐派园林从孕育、生成、升华、成熟到新生的发展历程。第4章从空间布局、置石掇山、理水3个方面,分析徐派园林的空间营造特点。第5章从历史到当代的徐派园林典型建筑——台坛、门类(阙、牌坊、牌楼)、亭、榭、楼阁、厅堂、园桥的建筑和艺术特色。第6章为徐派园林铺装与雕塑、小品特点。第7章为徐派园林植物的种类、植物文化与美学、植物配置方法。 目录 序(张浪) 序(刘庭风)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流派 第一节 园林的概念与演变 一、园林的概念 二、园林的起源概要 第二节 园林的文化艺术流派探析 一、学则有派 二、园林流派——园林文化艺术体系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体系构建 一、中国园林文化艺术体系的底层要素分区 二、中国园林文化艺术体系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徐派园林的基底 第一节 徐地、徐人与徐文化的产生 一、古徐地的地域变迁 二、徐文化的源流 第二节 自然环境基底 一、地形地貌——山水相济,宽舒安徐,和畅悦心 二、气候环境——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日丽风和 三、植物资源——南北交汇,和谐致祥,万物蕃昌 第三节 经济社会基底 一、史前人类社会发展 二、上古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三、中古时期经济社会 四、近古时期经济社会 五、近世与近代经济社会 六、当代经济社会 第四节 区域文化基底 一、内在特质 二、外在形态特征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徐派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徐派园林的孕育 一、古文献的记述 二、考古学发现 第二节 徐派园林的生成 一、古文献的记述 二、汉画像中的园林(景物)刻画 第三节 徐派园林的升华 一、徐地的造园与园事 二、徐人南迁与六朝园林 三、徐派园林意境理论的产生 第四节 徐派园林的成熟 一、隋唐时期园林 二、宋元时期园林 三、明清时期园林 第五节 徐派园林的新生 一、新时代的园林 二、城市公园 三、生态修复公园 四、庭院园林 五、绿地系统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徐派园林空间营造 第一节 选址与地形营造 一、因形就势,质朴自然 二、衔山吞水,舒展和顺 三、空间开阔,恢宏大气 第二节 空间组织 一、多维多向、曲折开合的空间布局 二、大分散、小聚合的建筑布局 三、植物为主体的空间分割与表现 第三节 山水空间的营造 一、理水雅丽壮阔 二、用石淳厚凝重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徐派园林建筑 第一节 台、坛 一、古台、坛 二、当代景观台 第二节 门类建筑 一、阙 二、牌坊(牌楼) 第三节 亭 一、古亭 二、当代景观亭 第四节 榭 一、台榭 二、架空高榭 三、水榭 第五节 楼阁 一、汉画像中的楼阁 二、历史名楼 第六节 厅堂 一、庑殿顶厅堂 二、悬山顶厅堂 三、卷棚顶厅堂 第七节 园桥 一、梁桥 二、拱桥 三、亭桥、廊桥 四、曲桥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徐派园林铺装与雕塑、小品 第一节 园林铺装 一、地面铺装史小考 二、当代徐派园林铺装 第二节 园林雕塑与小品 一、纪念性雕塑、小品 二、主题性雕塑、小品 三、装饰性雕塑、小品 四、功能性雕塑、小品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徐派园林植物 第一节 古园林中的植物 一、先秦与两汉时期 二、汉以后到近世 第二节 当代常用园林植物及多样性 一、常用园林植物 二、园林植物多样性分析 第三节 当代园林植物配置主要手法 一、构建地域特征景观植被 二、观赏型植物群落构建 三、文化环境型植物群落构建 四、石质山地和采矿废弃地拟自然生态型植物群落构建 本章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