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法国美学家、雕塑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国古代诗人,也早有提示。屈原《离骚》云:“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苏轼吟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三者含义相同。以此观之,在偏远闭塞的鲁镇,在咸亨这家小酒店,也不缺乏美,孔乙己就是一株“芳草”——生长在这凉薄的世界。 《发现孔乙己》是一本关于《孔乙己》的主题论文集,作者一些论述别具只眼,可供读者、研究者和教学者参考。 目录 自序 慢读细品识经典——《孔乙己》:跨越60年的阅读 一 一个围观读书人的故事——对《孔乙己》的一种细读 二 《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吗? 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小伙计——100年后重读《孔乙己》 四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读书人——重新认识孔乙己 五 凉薄世界火热心——《孔乙己》:一篇展示人性的小说 六 孔乙己:表象与本真——《孔乙己》文本品读 七 孔乙己典型论——《孔乙己》问世百年 八 “我”是谁——再谈《孔乙己》的主要人物“我” 九 《孔乙己》琐谈 十 开放在凉薄世界的美丽花朵——《孔乙己》的审美考察 十一 孔乙己的个性 十二 孔乙己的逻辑 十三 《孔乙己》中的几种笑——兼谈课后练习一及其说明 十四 《孔乙己》中两个“我” 十五 孔乙己为什么站着喝酒 十六 《孔乙己》的金句 十七 惺惺相惜彼此关注——《孔乙己》中的“我”与孔乙己 十八 备受凉薄者的心声——孔乙己的语言辨析 十九 值得品味的“自己” 二十 “无聊”成对 “颓唐”成双——《孔乙己》品读札记 附录 鲁迅谈《孔乙己》 《孔乙己》(孙伏园) 后语 导语 本书题材为论文集,内容涉及《孔乙己》等鲁迅经典作品的诸多疑点、难点,以及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著者经慢读细品,深入研究,对《孔乙己》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形式、文字表达等等,作出不同既往的解读,其学术见解,与原有的学者观点、教学参考书讲法,有明显不同,是对旧有学术成果、教学指导意见的新突破,是《孔乙己》等鲁迅作品研究的新成果。比如,既往许多学者和教学参考书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是迂腐、穷酸,热心向上爬的封建知识分子,小伙计看不起孔乙己,等等。著者根据鲁迅自述和作品实际,阐明:小说的立意,在于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潦倒的孔乙己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读书人,并非小说批判、否定的形象,小伙计是关注、同情孔乙己的,他评价孔乙己的品行比别人都好;从艺术成就方面考察,《孔乙己》的创作,是鲁迅对中国现代文文学的独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