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2020-2021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图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丛书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收录文章20余篇,以现代文学馆中所藏珍贵手稿、书信、文学作品原件、照片等为原型,讲述了时代背景下的大师、大作。如茅盾写给巴金的珍贵书信,《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家喻户晓的文学影视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等。本书内容详实,剖析透彻,是研究馆藏文物、文献的重要成果,有利于我国文献史料和文学资料的传承。 目录 003 倩谁记去做奇传——端木蕻良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创作研究 / 计文君 019 《子夜》是一部怎样的小说——纪念茅盾逝世40周年 / 付丹宁 031 杂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 付丹宁 043 田仲济与彭燕郊交往谈屑——围绕四封信的一些话题 / 易 彬 065 《新儿女英雄传》的本事、故事与文本修改 / 张元珂 072 论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的茅盾眉批本——兼及“十七年”时期茅盾眉批实践的价值及意义 / 张元珂 091 美丽的人生乐章——张海迪致丁宁、江波夫妇信中所见 / 邱俊平 102 岁寒四友——柏杨书信档案印证“爱”的箴言 / 邱俊平 115 对钱锺书的“简洁的注释” / 王 雪 122 许钦文回忆鲁迅的两篇手稿档案 / 王 雪 139 为中国—波兰之间的文学交流殚精竭虑、身体力行——文学馆藏茅盾1960年10月12日致巴金函解读 / 北 塔 153 曹聚仁、罗孚与《知堂回想录》 / 慕津锋 196 释读夏衍致靳以的一封信 / 慕津锋 227 捐赠品到馆藏资源:文学档案研究空间的构建——从倪墨炎文学史料档案整理谈起 / 吴春梅 245 “京城格格”遍访龙江大地成就新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 吴春梅 257 胡可与《战斗里成长》 / 张 梦 267 奔赴饿乡,探索道路——《饿乡纪程》的创作 / 贺同越 275 “花环”诞生记 / 贺同越 285 甘洒热血写春秋——《林海雪原》的背后 / 袁 媛 295 探索书籍装帧的“新”形式——鲁迅版本档案的分析与研究 / 张欣阁 307 《青春万岁》:一代人的初心、初情和试笔 / 赵雨佳 316 《小兵张嘎》:沉重而又辛酸的真善美 / 赵雨佳 序言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先生倡议下,在一大批著 名作家、学者响应下,于1985年成立的国家级文学馆。 从成立之日起,它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学博物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要功能,是征集、保管、展览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以及作家的手稿、书 信、日记、照片、音像等资料,以此为文化的传承提供 服务。 三十七年来,在海内外作家及其亲属,以及学者的 襄助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文物、档案数量已达90 余万件,其中作家手稿书信类8万余件,初版本图书 16000多种、创刊号期刊1000多种、书画2600余件、实 物1万余件。用巴金先生的话说,这些都是“蕴藏中国 人民美好心灵的丰富矿藏”。 我们已经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 、“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中国现代文学馆研 究丛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希 望能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个通往作家作品、文学流派 乃至社会思想史、心灵史的路径。 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馆,我们决定 出版文学馆员工们的馆藏研究成果。多年来,我们的员 工与这些珍贵的文物朝夕相处。他们熟悉、珍惜这些文 物,在业余时间为它们写下的宝贵的文字,已经成为人 们了解馆藏状况的重要资料。此次,我们也收录了高校 老师研究馆藏文物的论文。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高校 和学术机构的联系,促进馆藏研究走向深入。 李洱 导语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学博物馆,是我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由现代文学馆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丛书”均为我社重点图书选题,并作为长期图书系列产品线,为我国文献史料和文学资料的出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2020—2021卷)》一书是继《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2019卷)》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项目的又一学术成果。本书的出版延续了系列图书内容资料丰富、真实,创作文学细腻剖析的风格,将时代背景下的大师、大作、大事件用更加通俗的语言风格,搭配馆藏珍贵的书信、图片等展示给读者,旨在将我国时代发展及历史文化传承的珍贵文学资料整理展示,揭开创作真相,本书的出版,一方面,对研究现代作家及作品、文学流派、创作风格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我国文献史料和文学资料的传承;另一方面,丰富的史料展示为读者了解馆藏重要资料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增强读者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对推进文化传播,加强对外交流有重要意义。 精彩页 (一) 曹雪芹无传。 生前没人给曹雪芹写传记,身后没人给他写行述,甚至他的名字都不曾在官方档案中出现。经由几代研究者的苦心搜寻,凭借非常有限的史料和合理推定,我们大致能够拼接、勾勒出曹雪芹的身世和生活轨迹。但严格地说,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获得任何关于曹雪芹本人的信史资料。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和它的作者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认为自己是“与《红楼梦》有血缘关系的作家”,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论红文章,后来结集出版,书名为《红泥煮雪录——端木蕻良说〈红楼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端木蕻良自少年至暮年都对《红楼梦》和曹雪芹充满了热爱和自己的思考。他在《曹雪芹》上卷前言中坦言:“想写长篇小说《曹雪芹》是很早的事了。……本来这个题材,是属于社会的。曹雪芹本人的接触面是那么广泛,他的思想,又有极为深远的继承性,应该坦率地承认,囊括这么浩瀚的素材,绝不是我一个人所能承担得了的。没有最初的和今后的广大助力,我是没法完成的。 (二)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知识分子群体中第一个在自己的作品上注重装帧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他儿时就曾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部描下来。还用纸蒙着画谱,一页页耐心地描画,他对美术的热爱可见一斑。他对书籍装帧的改革和创新有独到的理解,钱君匋在《回忆鲁迅的美术活动续编?我对鲁迅的回忆》中引用了先生自己的话:“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指书籍封面)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一生共参与设计了六十多种书籍封面,创新性地邀请画家为书籍封面绘画,还请友人从苏联、法国、德国购买图书作为设计素材或参考……他对书籍装帧的要求,正如他自己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三》中对于理想美术品的要求:“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品,是表记中国民族知能最高点的标本。”这些充满典雅古朴的传统之美、又能体现时代感和民族性的书籍,无疑是珍贵的档案资料,见证了书籍装帧领域的“新”形式的演变,反映出中国书籍从传统线装书向现代书籍的过渡。 (三) 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杆枪,身穿白褂子,光着小脚丫;只有13岁,却擅游泳、会爬树、能摔跤,还爱咬人。他机灵透顶、野气逼人,他英勇顽强、爱憎分明,他敢闯敢说敢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就是“浑身嘎气、纯净生动”的八路军小英雄张嘎。《小兵张嘎》自1961年问世以来,几经重印、久享盛誉,发行量达千万册,始终焕发着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成为数代人的记忆。 张嘎稚嫩纯真,故事生动细腻,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作者徐光耀在创作《小兵张嘎》时,却正经历着生命中的至难至暗时刻:“他用他的笔让嘎子活了,而被他创造的嘎子也让他活了下去。他们在一个非常时刻相互成全了彼此。却原来,在这个嘎孩子、这个中国人那样喜爱的小老百姓身上,承载着徐光耀心中如此沉重而又辛酸的真善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