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数字货币(机器权力的兴起与数字秩序的未来)(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吴云//朱玮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数字货币的通俗百科全书,作者不仅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同时又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图表将数字货币的历史缘起、基本概念和监管规则清晰展现给读者。作者在中立客观的立场上,以极其宏大的历史视角,原创性提出了“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对我们思考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极具启发性。除了介绍数字货币的技术与社区生态,本书更致力于阐述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信用”问题后,自动化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不仅是一本谈论数字货币的书,更是一本讨论社会变迁的思想作品。 作者简介 吴云,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组约大学经济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具有中国(公职)律师资格、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和金融风险分析师(FRM)资格,曾就职于中信证券、平安银行,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反洗钱局工作,长期从事金融监管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包括“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关于虚拟资产反洗钱监管规则和指引的制定工作。 目录 第一编 数字货币、区块链及其带来的机器权力 1.理解数字货币:历史演进 2.理解数字货币:逻辑分类 3.数字货币的非中心化:程度问题 4.金融监管意义上的虚拟货币 5.从数字货币到区块链:机器权力与数字秩序 第二编 数字货币的社会实验 6.私人数字货币的里程碑 7.私人数字货币:失败的社会实验? 8.数字货币再探索:央行数字货币 第三编 数字货币中的数字秩序和机器权力 9.虚拟货币的秩序挑战 10.机器金融的秩序挑战 11.机器权力背后的治理 第四编 机器权力的兴起与数字化秩序的未来 12.机器权力与数字秩序 13.漫谈数字秩序的未来 序言 机器有权力吗? 在哪些事情上,机器可 以自行其是? 在多大程度上,机器可 以替代人做出决策? 此处所谈并非科幻,也 不是机器的自我意识,更不 是机器的“权利”,那是小说 ,是娱乐。 本书所讨论的“机器权力 ”,指人们委托机器以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机器可自 主行动、自动决策的权限; 仅仅指有哪些工作和任务可 以交由机器自动执行,机器 可以承担哪些事务的处理。 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真正赋予 机器以权力,这种方法就是 区块链。机器运行区块链节 点,则机器的拥有者——那 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就此无法再对自己的机器施 加权力。他无法控制区块链 所执行的代码逻辑。 数字货币、区块链、 DAO、Web3,众多术语让 人眼花缭乱,但现象背后的 本质是人们委托权力给机器 和代码,是“机器权力”。 看似是数字货币带来了 区块链技术,实质上,数字 货币仅是区块链最理想的登 陆滩头。货币者,无非是价 值的账本,但必须要可信。 区块链借数字货币的形式, 降临世间,让机器替代人类 来执行货币秩序。 以往,货币秩序是靠法 律法规来维持;如今,运行 区块链的机器在维持秩序, 秩序是程序代码所写。 “数字秩序”指在社会秩 序中,人们对自身行动的成 功预见依赖于技术工具。人 们极有信心地预见到他们能 从技术工具那里所获得的合 作。这种技术工具可能是硬 件、软件、代码、系统等。 这就是本书所讨论的“数 字秩序”,“自动化机器”接 管了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权 力。而在以往,机器的自动 化程度再高,也仅能替代人 类的体力劳动,或者营役于 机械的计算工作。 本书的“机器权力”和“数 字秩序”,并非科幻故事里 机器翻身做主人的俗套桥段 。“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 的理论中,机器只是替代人 做秩序的维护,是执行者, 执行的依然还是人类的意志 。 秩序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没有秩序,社会就将瓦解 ;秩序也是人类社会的结果 ,有了社会,秩序必然要出 现。在几千年甚至更长的历 史中,社会秩序是由生物本 能、惯例、习俗、法律、市 场等工具塑造的,这些工具 约束着人的行为。 在数字秩序中,区块链 代码替代了生物本能、惯例 、习俗、法律、市场等,成 为新的秩序工具。 这种秩序工具的变革, 比数字货币给金融和货币带 来的影响要更为深远。从此 ,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库中 ,又多了一个技术工具。这 种技术工具通过把权力委托 给机器,来实现秩序的绝对 执行,这种秩序即“数字秩 序”。 在传统秩序中,人在采 取行动的时候,期待的对手 方是人。数字化秩序中,个 人所期待的对手方是程序, 而不是其他人。这一切,不 仅仅是技术的升级,也不仅 仅是工具的变革。我们意识 到自身的弱点,用机器替代 自身,弥补自身不足,最终 成就自身,这是智慧生物进 化的方法。“机器权力”和“ 数字秩序”是人类迈出的一 小步,但就这一小步,人们 因此走进了一个新的进化时 代。 这是人类童年的终结。 导语 全面的数字货币百科,涵盖技术、概念、历史和监管,展望区块链技术的未来,首次提出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 本书的“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并非科幻故事里机器翻身做主人的俗套桥段。“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的理论中,机器只是替代人做秩序的维护,是执行者,执行的依然还是人类的意志。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数字货币 的力作,也是演绎和诠释时 代科技浪潮的佳作,有冷静 的学术研究,也有启发性的 科技展望。 ——石勇,中国科学院虚 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 士 本书是有关数字货币的 百科全书,作者不仅功底深 厚、治学严谨,同时又能以 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图表 将数字货币的历史缘起、基 本概念和监管规则清晰展现 给读者。作者在中立客观的 立场上,以极其宏大的历史 视角,原创性提出了“机器 权力”和“数字秩序”,对我 们思考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极 具启发性。 ——王刊良,中国人民大 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这是一本继往开来的优 秀著作。作者恰到好处地从 法律、金融、哲学、技术多 角度解释数字货币和区块链 ,不仅逻辑清晰,而且阅读 友好,对法律工作者而言, 本书是研究数字货币的入门 必备。当然,对我启发最大 的是作者对“机器权力”与“ 数字秩序”的展望和预测。 人是机器——这是18世纪哲 学家的狂想。然而,人是不 可信的,所以人不可能是机 器。机器权力就是为了解决 “信任”这个人类永恒的问题 而生。那么,机器成为主宰 之后,人还是人吗? ——袁治杰,北京师范大 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是 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它 解释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 因果动机,也是未来人类社 会发展的规律指向。 ——杜凯,瑞典卡罗林斯 卡医学院神经科学系博士、 博士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 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精彩页 1 理解数字货币:历史演进 1.1 概述 2009年1月,比特币(bitcoin)的诞生真正构造了当代意义上“数字货币”这个议题,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的概念极大拓展了人们对货币形态的认识。“数字货币”没有纸币(banknote)和硬币(coin)的有形实体,而以数字化方式存储、交易,它既代表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也代表了一种新型的货币。 在前比特币时代,早期的“虚拟货币”仅指使用于特定网络空间上的代币(token)。此时“虚拟”一词与“现实”相对应,虚拟货币的字面含义是“非现实世界的代币”。典型代表如Q币,由腾讯公司发行,用于网络游戏。这种虚拟货币是封闭式的,仅限于特定网络空间,仅具有使用用途。由于其不能在使用者之间进行转移,因此无法成为“货币”,仅仅是一种网络商品。国际监管界将这种虚拟货币称为“封闭式”(closed)虚拟货币或者“不可转换”(inconvertible)虚拟货币。这种虚拟货币并不具有金融属性,并非金融监管要关注的对象。 比特币出现后,重塑了“虚拟货币”的内涵。 第一,在技术上,比特币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具有非中心化和分布式特点,也被称为“加密货币”。虚拟货币内涵扩展到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虚拟货币的“虚拟”一词含义发生了变化,与“真实”的法定货币相对应。此时,虚拟货币的含义已经变为私人数字货币。 第二,比特币具有了“货币”功能。比特币可以在不同人之间进行转移,超出了特定网络空间,在实践中已经可以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这三大货币职能。此时,虚拟货币的含义已经变为“非法定的代币/货币”。由于比特币已经超越了特定网络空间的单项用途,国际监管界将这种虚拟货币称为“开放式”(open)或者“可转换”(convertible)虚拟货币,这种虚拟货币具有货币职能,是金融监管所要关注的对象。 第三,加密货币产生后,启发了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新型“央行数字货币”的构想。各国央行开始研究,如何借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法定货币的支付结算效率。“数字货币”概念逐步被界定为央行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私人数字货币)的上位概念,数字货币按照发行者信用的二分法逐步形成(参见图1.1)。 1.2虚拟货币:事实上的货币 虚拟货币被称为“货币”,并不是承认它们是“法定货币”,而只是说它们是“事实上的货币”,也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的三大职能。 “货币”(currency)一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与法定货币(fiat,legal currency)几乎成为同义词。这种概念在使用意义上的混同,很容易导致用法定清偿意义上的货币来讨论私人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我们在“虚拟货币”“加密货币”概念中讨论的“货币”并非法定意义上的货币,而是事实意义上的货币(参见图1.2)。 “货币是什么”大概是金融学中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如同“法律是什么”一样困惑着绝大多数法哲学家。商品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是商品,货币的价值来源于成为货币的商品,其历史依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金银货币和随后的金银本位货币。但是,信用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仅是计量“信用—债务”关系的会计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信用货币理论展露出了解释力,其最新研究又从人类学中发掘出佐证。 从商品货币理论到信用货币理论:物物交换和信用关系,究竟谁先谁后?我们中学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解释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的观点,可以被理解为“商品货币学说”。教科书告诉我们,先有物物交换,再从物物交换中发展出了具有一般等价物性质的货币。而金银之所以成为货币,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具有价值的商品。人类在交换中,逐渐出现了“银行券”(banknote),这种银行券是金银的凭证,由商业银行保证银行券可以兑付金银。在金本位、银本位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中央银行的银行券)也是一种金银的凭证,由中央银行保证法定货币的金银含量。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