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极为丰赡,既具有宝贵的学术文化价值,又带有历史的温度和人文的厚度,体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敬意与温情,渗透着顾随先生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具有生动鲜活的精神内涵,对于今天我们读书治学乃至立身处世都富有启发意义。
顾随先生既是大学者,又是大书法家,书中选印了多通珍贵的书信手迹,作为彩插随书附赠。见字如面,不仅可以感受顾随先生的学问、风度与性情,还可以欣赏书法艺术。
两位整理者,一位是顾随先生的女儿,一位是古典文学博士,多年研究顾随先生的生平与学术,很好地保证了书信释读和校注、整理的质量。
目录
一九四二年(十五通)

四月七日
四月二十二日
五月十五日
五月十八日
五月十九日
五月二十六日
六月四日
六月四日后
六月中上旬
六月十五日
七月四日
七月二十七日
九月四日
十二月三十日
一九四三年(十通)
七月十七日
八月十六日
八月二十七日
九月二日
九月十二日~十三日
九月十七日
九月二十二日
十月一日
十月三日
十月二十四日
一九四四年(六通)
一月十六日(附:致孟铭武书)
二月二日
二月三日、十日
六月
七月十五日、十九日
八月一日
一九四六年(一通)
四月十八日
一九四七年(十二通)
二月八日
九月十一日
九月十八日
十月二日
十月九日~十日
十月十五日
十月二十三日
十月三十一日
十一月八日
十一月九日
十一月十五日~十六日
十二月二日
……
一九四八年(十一通)
一九四九年(四通)
一九五二年(一通)
一九五三年(十七通)
一九五四年(七通)
一九五五年(九通)
一九五六年(十二通)
一九五七年(十二通)
一九五九年(六通)
一九六〇年(三通)
初版后记 顾之京
跋 赵林涛
序言

面对这一册苦水先生之
书信集,思绪万千。要把
我所要说的话大略梳整一
下,那也得一部专著,此
时此刻,写此短序,焉能
尽其万一,而且我提起笔
来也不知该从哪一点哪一
面谈起为是。一句话,我
的回忆和感想内容既繁复
又零乱。
我从一九四一年之年底
冒昧写信给先生,因不知
地址只好把信寄到辅仁大
学,没想到次年之舂便接
到了先生的复函,从此以
后直到先生谢世,除去政
治运动和先生患病等特殊
缘故之外,我和先生的通
讯未尝停断。每接先生一
封赐函,皆如获珍宝,经
过“浩劫”,许多名流大儒的
手札,如涵芬楼主人张元
济,如中西贯通文史大师
钱锺书诸位先生的赐函手
迹皆遭散佚,唯独苦水先
生的这一批珍札奇迹般地
保全下来,此中似有天意
,非偶然也。我所谓天意
,大略如佛家所言,冥冥
之中自有因缘,似不可解
而实以历史条件之所安排
也,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这是事实。古人尝云:求
师难,寻徒也不易。先生
把平生一大部分时间心血
花费在了给我写这样的信
札,可以说明先生门墙桃
李遍天下,确更无第二人
能得到先生这般的赐予,
这是第一层。
接着我就又想,先生写
给我的这些珍札,说是为
了我个人,自然不差,然
而这批珍贵文献的真正价
值却远远超越了我们师生
二人之间的种种情缘和文
学艺术,乃至中华大文化
的多个方面的相互启发讨
论,这一点,如果是我个
人有意的夸大,那自然是
我的言过其实,但我总认
为早晚会有具眼有识之士
认可我的那种估量。今天
的读者也许很难想象产生
这批书札往还的时候的真
情实况,我们师生二人的
国境、家境、物境、心境
,都是什么样的?那恐怕
也同后人读“二十四史”那样
陌生而新奇,甚至不敢置
信了。
一九四二年年底,我给
先生寄去一信致以问候,
不久先生就写赐五首绝句
来,其末一首云:
抱得朱弦未肯弹,一天
霜月满阑干。怜君独向寒

底,却注虫鱼至夜阑。
至今每一读诵,还是万感
中来。
我得到羡季师赋五绝句
相赠,感慰难名,亦用五
章报之,其中二首云:
一回书至百回看,冉冉
风烟岁已寒。除却赠诗才
几字,若行读不到衰残。
谋生最好是吟诗(师句
),诗里真心几个知。旷
代更无郑笺手,飞卿终古
枉填词。(时方作温庭筠
((菩萨蛮》注。)
我“注虫鱼”的深夜是什
么照明的工具?就是一盏
小油灯,古云“一灯如豆”,
真实不虚,那点微弱的灯
光只有黄豆大小,而我伏
身在一张炕桌上,写那细
如蝇头的小字。有一回,
父亲见我还未休息,进屋
来见我那种情景,只说了
一句话:“你这么写,不就
把眼弄坏了吗?”说完感叹
而去。回想起来,我那时
不是不知爱惜目力,而是
无从爱惜目力——以致今
日我的双目坏到如此地步
,而为先生的遗札写这样
拙陋的序言,除了我的文
化水平之外,我的眼睛也
与我的心灵一样。说是万
感中来,自问这种言辞与
一般常见的陈言套语是没
有上述时代经历的人能够
容易体会的。
先生书札中所涉诸般学
问丰富精彩不可胜言,本
应随我管见,略加讲疏,
惜乎衰残年迈,目不见字
,手不成书,谨能以此数
行芜词表我微悃,心所难
安,复何待言,幸方家读
者谅而恕之。
小诗云:
先生书札与谁亲,惭愧
村童得保珍。岂独三生私
有幸,中华文化待传人。
戊子夏至后授业周汝昌
拜撰
导语
本书系《顾随致周汝昌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的增订本,增补了新发现的书信30通两万余字,并对原收录的140余通书信进行了校订,改正了旧版释读、断句、编年上的错误。现总收录顾随自1942年至1960年写给弟子周汝昌的书信集170余通(实际字数12万字),以讨论学术、问候起居、诗词唱和为主。
后记

在这册《顾随致周汝昌
书信集》即将付梓之际,
简要地向读者介绍一下这
批书信的来龙去脉和出版
情况。
顾随与周汝昌两位先生
的通讯,始自一九四二年
初燕京大学被封之后,迄
于一九六〇年初顾随先生
捐馆之前。与通常的信息
交流不同,二位先生的通
讯,始终贯穿着对于诗词
和学术的探讨,而且愈到
后来愈加频繁而深入。可
以想见,那当是一个非常
可观的规模。然而,周先
生寄给顾先生的书信,早
已毁于“文革”;顾先生寄给
周先生的邮件,也远非我
们见到的这些。旧有昔日
弟子欲为老师出版文集,
曾向周汝昌先生征集论文
手稿,而那部分文稿,也
因随后到来的浩劫而不知
所踪。留在周先生手里的
书信、手稿,虽然逃过劫
难,却在几次搬迁过程中
部分遗失,用周先生自己
形象的说法:“搬三回家,
等于着一把火!”
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四
卷本《顾随全集》出版前
,我们并未见到顾先生给
周先生的那些信,所以《
全集》虽然专有“书信日记”
一卷,却没有一通致周先
生。也就是在《全集》出
版后不久,在周先生和他
的女儿周伦玲的努力下,
终于找到一九四二到一九
五四年间顾先生的一批书
信。
二〇〇二年,《长城》
杂志以《顾随书札辑佚—
致周汝昌》为题,选登了
写于一九五三年的十通书
信。
二〇〇七年,河北教育
出版社策划出版《顾随致
周汝昌书》,我就是在这
个时候有幸参与了进一步
的整理工作。二〇〇八年
五月,我同之京老师进京
去请周先生赐序,先生欣
然应允,并在不到一个月
的时间内把序写好,经由
伦玲老师发给我们。更令
我们喜出望外的是,二〇
〇九年春,伦玲老师寄来
了新找到的又一批信函的
复印件,有数十通,三万
馀字,时间跨度正在前一
批之后的一九五四至一九
六〇年间。二〇一〇年三
月,《顾随致周汝昌书》
出版面世。不过,这也只
是告一段落,七年之后,
还有下一个。
二〇一七年是顾随先生
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河北
大学文学院举办了隆重的
纪念活动。伦玲老师应邀
来到保定,并且带来了顾
随先生的第三批手札,计
有近三十通,两万来字。
遗憾的是,这批书信,没
有来得及收入二〇一四年
初版、二〇一七年二印的
十卷本《顾随全集》。
去年,我们与中华书局
李世文先生商定,整理出
版《顾随致周汝昌书》的
增订本。初衷之一,把目
前辑到的书信和相关文稿
尽可能地汇集一处,进行
一个较完整的呈现;其二
,对一些相对私人化的信
息作必要的注释,以便读
者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容
;其三,借机也把此前整
理过程中文字和编年上的
讹误加以修正。至于整理
的质量,虽然我们尽了很
大努力,但问题固所难免
,在此不求读者见谅,惟
盼有以教之。
当然,本书所收仍不是
现存书信的全部。确知有
一批手札即在某私人手中
,据伦玲老师说,那第三
批手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多少,如今流
到哪里,状况如何,则更
不得而知,只能期待后续
再有了。
庚子腊月赵林涛于集羡
精彩页
五月二十六日
玉言兄史席:
前得手书并《水调歌头》《莺啼序》各一章,尚未复,顷又奉来札,敬悉一是。连日仍忙,辅大四年级生已开始毕业考试,日内须阅卷及看论文,恐暇时益少也。腰膂又时时作楚。昨得家六吉弟书云,教书生涯等于讨饭,然更有人欲讨饭而不得云云。念元代有九儒十丐之说,盖读书人之与讨饭相去不过一间,由来已久,不禁失笑。
兄论《读词偶得》④与余见多合。余与平伯先生有同学之谊,又相识已久,然总觉彼此不能融洽。“吾友之一”云云者,乃是沈启无之言,而非苦水之言也。
《莺啼序》极见工力,然涩调大篇,除走南宋一路外更无他途,韵文一唱三叹之美遂不复可寻,苦水平生未敢轻试者以是故耳。若就词论词,大作可谓完璧。((水调歌头》结二语悠然不尽,深得宕字诀,惜“莫非来时”四字于律不合,须另拟耳。
前寄拙词二章俱不佳。((鹧鸪天》结句诚如尊评,俟心情稍平静当改作。胸中有书可,作词时却不可卖弄他;胸中书来奔赴腕下可,若搜寻他却又不可。苦水《鹧鸪天》结句④是搜寻来地,所以不佳。“未藉”④之“未”字或当改“不”字,然“不”字犯复,
浓浓的寒意里,我们都睡眼惺忪地穿衣起床,简单地洗一把脸,坐在灶旁烤火。母亲已在厅屋的神台前点了一对红烛,在香筒里插了三炷香,并给天地祖宗焚了纸钱,虔诚祝祷过了。我接过母亲交给的长鞭炮,在敞开的大门檐口下点燃,顿时,噼噼啪啪的声音,激烈而顺畅,闪动的火光,幽香的烟尘,便融人了夜空,汇人了乡村喧闹祥和的接春氛围里,我的心情也一时振作起来。
这美好的时刻,母亲心情愉悦,她的脸上总是浮现着浅浅的笑容。母亲开始炒菜,这个时候,她喜欢我们都坐着烤火,由她一人忙碌,我们也很享受这样菜香氤氲的夜半时光。菜是她早已预备好的,四道。取事事如意的彩头,通常是三荤一素,一碗炒猪耳,一碗圆子,一碗油炸鱼块,一碗清炒白菜。装菜的碗自然是没有缺口瑕疵的,菜的分量也比平时要略少,半大碗的样子。
红漆斑驳的接手板,一端插在灶桌的缝隙里,长悬于灶火之上.这是故乡人家曾经特有的生活器物,起着饭桌的功用。喷香的菜肴和碗筷在接手板上摆好,我们每个人的碗里,都斟上了温热的糯米胡子酒。这酒是母亲专门为过年酿制的,酒度低,加了糖,香甜好人口。我们喝着酒,吃着母亲做的佳肴,说些轻言细语的家常和对新年的打算,明亮的电灯光下,温暖的灶屋里,团年的仪式在这世间的一隅,时隔一年之后又再度举行,充盈着家和亲情的温馨。
屋外的夜空里,鞭炮之声渐渐稀了,天地间又重归宁静。我们吃过年更酒,团了年,复又上床睡觉,只有母亲继续塞塞率率地忙碌,直到天明。 当村庄里的鞭炮声再次陆续响起时,天已大亮。母亲一夜没睡,父亲已经起床。我和姐姐也先后起床洗漱。这一早,我和姐姐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祝贺新年,说一句吉祥话。“爹爹,祝你新年身体健康,越老越红!“妈妈,祝你新年身体健康,越老越红!”父亲和母亲乐呵呵的,脸上洋溢着新年的幸福,他们也会对我们说些祝福的话语,简短而吉祥,饱含着对儿女的深切期望。我和姐姐之间,也在见面的一刻互贺好话,笑容灿烂。那时家中只有我一个人在上学,父母和姐姐给我的祝词里,都有着对我学习进步的勉励。
新年新气象,厅屋大门敞开着,光线亮堂,神台上贴着红纸黑字的家神牌,灶屋门口和厅屋大门口,贴着火红的春联,一律都是崭新的,看着就喜庆。春联是我写的,这是母亲每年过年的时候交给我的任务。母亲虽是文盲,对我的教育却严格。我那时没有专门习过书法,自觉写的毛笔字很丑,但母亲却高兴。记忆中尤为深刻的是,我那时在灶屋门口写过一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寄予了年少的我对自己的勉励。
P14-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