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的近百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国破家亡,民心凝聚,全民抗争,精神屹立,最终迎来胜利。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目录 上篇 兄弟携手赴国难 吉鸿昌:光明正大 从容赴死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 蔡炳炎: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谢晋元:为国而死 重于泰山 刻在灯柜上的抗战“遗书” 留得重逢相对流 叔侄同荣效国命 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刘中新:你在哪里? 愿献头颅保中华 望妻进步共抗战 张自忠:尽忠报国 取义成仁 古来征战几人回 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防空须知”最关情 挺进敌后 打开局面 “刘老庄连”烈士家书 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游击区的生活 衡阳保卫战余子武将军绝笔 下篇 一位爱国绅士临刑前的诫子书 不做时代的落伍者 我的一颗心天天在你身上 白衣天使抗击细菌战 华侨爱国代代传 跟这个伟大的时代向前走 侨批中的抗战故事 徽商家书里的抗战 大轰炸下的亲情传递 钟敬之:国敌家仇铸在心 平安信背后的劳工血泪 劳工中的幸存者 窦大哥精神还好 孩子们战斗的家园 艺术服务抗战 战时保育生的思亲家书 流亡途中祖父绝笔 北平沦陷的八年 台湾同胞的寻根之旅 附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大事记 序言 烽火家书抵万金 (代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 《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 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 千古传诵的佳句。家书是古 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 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 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 不可替代的功能。家书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 、礼仪等元素于一体,承载 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 息。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 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 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 ,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 明。当翻开由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 博物馆合作编撰的《抗战家 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 争的硝烟扑面而来。从那些 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 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 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 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 ,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 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 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 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 。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 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 们的体验与情感呢? 从该书选编的家书来看 ,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 生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 刚结束,涵盖14年中国抗战 的全过程。内容上既有热血 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 ,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 咛;既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 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 款深情……特别是那些毅然 走上战场的抗战勇士,他们 以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 ,抒发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爱 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抒发了 他们为民族解放和为家园安 宁而甘愿奉献青春的壮志豪 情。 “我政府早具决心,抗战 到底,不问境遇如何,决不 作城下之盟。在我们当此国 难,身为军人,只好本政府 之策略,继续不断努力杀敌 ,来尽匹夫之责。”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 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 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 事!”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 ,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 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 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 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罪甚!罪甚!” “现在我们的国家真正危 险极了,南京、上海、苏州 等这些地方都被日本占去了 ,要快到汉口来了。不过他 恃其武力,野蛮横占,我们 大家都觉悟,抗战到底,不 要为他武力而屈服,总会得 到最后胜利的。” 这一段段的内心独白不 仅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而且承载着绵长而醇厚的 骨肉亲情,真实反映了在国 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 场的抗日将士不屈的民族气 节,在日寇铁蹄蹂躏下普通 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系 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今天读 来仍余味绵长,催人泪下。 这部家书在2007年出版 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欢迎。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 年到来之际,编者在原来的 基础上,又选择增加了15篇 ,包括张自忠、谢晋元、戴 安澜等抗日将领们在戎马倥 偬之际写给亲人的,有些家 书写好后当时甚至未来得及 发出。新增加的来自台湾同 胞的家书,使这部书更加具 有特色和代表性。 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以 为家书在史学研究上的功用 似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 与一般的资料相比,家书的 特点在于具有生命,其魅力 在于真实。一封家书,一段 历史。民间家书就是民间书 写的历史。《抗战家书》中 所选登的许多家书的作者都 是那个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 者、亲历者,他们的视角往 往是一般的史书中所看不到 的。这些家书已保存七八十 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有的家书是名人的遗物,具 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的家 书是重大事件的载体,具有 重要的史料价值。 《抗战家书》通过一封 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 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朴 实生动的老照片,再现了那 段令人难忘的中华民族抗争 史,这对于大力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对于在新时期加强对广大 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 义教育,不失为一种有益的 尝试。 《抗战家书》从一个侧 面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的社 会状况、市井民情,为后人 深入而全面地认识、研究那 个时代,提供了新的史料和 新的视角。一封家书见证一 个时代,是民间家书独有的 价值体现,正所谓“小人物 ,大时代”。 《抗战家书》从一个独 特的视角展现了英雄人物生 活中的点点滴滴,尽管都是 一些小故事,但生动、鲜活 ,且鲜为人知,如左权、吉 鸿昌、戴安澜、蔡炳炎等人 的家书,将其侠骨柔肠的另 一个侧面展现给读者,这是 散落在民间的名人家书独具 的资源,正所谓“大人物, 小故事”。 《抗战家书》中选载的 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修身、 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 篇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 平与正义,讲求诚信友爱, 提倡无私奉献等传统文化价 值的光辉。体现中国文化的 本质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 ,是民间家书的重要特色, 正所谓“小家书,大文化”。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 中华民族 导语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图文并茂,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这里面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恨不能为抗战死的热忱;也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家爱国之情,对于家人的依恋与思念;更有普通民众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递,这些都足以令人动容。 书评(媒体评论)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 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 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 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 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 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 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 弟共勉之。——张自忠致, 战友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 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 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 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 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 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 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 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 话,真痛快极了。——左权 致妻子,刘志兰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 ,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 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 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 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罪甚!罪甚!——新四军 战士程雄致父母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 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 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 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 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 真儿!——华侨王雨亭致儿 子,王唯真 精彩页 吉鸿昌(1895-1934),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著名抗日将领。不到18岁即加人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在北伐战争中,其所率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铁军”。1931年,吉鸿昌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被蒋解职并勒令出国“考察”,在欧美期间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号召海外侨胞“用热血拥护祖国”。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毅然回国。8月,赴湖北宋埠策动旧部30师起义,失败后经上海至天津,从事抗日反蒋活动,因此遭到国民党通缉。9月由沪至津途中,潜赴山东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置枪弹。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省警备司令。从6月开始,吉鸿昌率部北征,所向披靡,三战三捷,收复察东失地。22日,收复康保城。7月,收复宝昌和沽源县。随即又开始了扫清多伦外围的战斗。多伦地势易守难攻,为察东重镇,日本视之为攻掠察绥两省的战略据点,派重兵把守。根据敌情、地形,吉鸿昌采取强攻为主、先发制人、内外结合的战斗方案。7日晚,同盟军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日伪军凭借工事与火力,拼命顽抗。攻城部队奋勇冲击,经过两天三夜激战,至10日晚,仍久攻不下。吉鸿昌乃亲率敢死队,赤膊匍匐前进,连续i次指挥登城。与此同时,暗派副官率士兵40余人,化装成伪军潜入城内。12日凌晨,吉鸿昌再次组织猛攻,里应外合,终于打败了日伪军,收复了多伦,察东四县全归同盟军之手,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之举,对全国抗日力量产生极大鼓舞。 然而,此时蒋介石却派重兵进攻同盟军,同盟军终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而失败。此后,吉鸿昌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月,吉鸿昌由著名共产党人宣侠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吉鸿昌同宣侠父、南汉宸及任应岐将军,联络各派抗日人士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吉任党组领导成员。为宣传抗日爱国,大同盟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吉鸿昌自己出资购置印刷工具,并在家中设立了秘密印刷厂,他的家成了党在天津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联络站,被大家称为“红楼”。吉鸿昌还广泛联络各界爱国人士,继续准备武装抗日活动,他的夫人胡红霞非常支持丈夫的革命活动,不惜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特务刺伤后逮捕。14日,被“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关进天津陆军监狱。22日,被秘密押解至北平军分会军法处。当晚对吉进行审讯,吉鸿昌慷慨陈词,历数蒋介石的卖国罪行,并将上衣解开,袒露出察北抗日作战中所负的累累伤痕。11月24日,吉鸿昌被枪杀于北平陆军监狱。 殉难前几个小时,吉鸿昌将军向敌人要了笔墨和信纸,写了一封正气凛然的遗书和三封短札,致夫人胡红霞的短信便是其中之一。信中的殷殷嘱托,充满了他对妻子、儿女深深的爱护。他鼓励妻子为了儿女的成长、为了革命,坚强地活下去。 吉鸿昌被捕后,夫人胡红霞百般营救。由于中国报纸肆意歪曲真相,胡红霞便找到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及时报道了国民党企图暗杀吉鸿昌将军的消息。胡红霞还专程跑到泰安,上泰山向冯玉祥将军求助。在吉将军被法租界工部局“引渡”给国民党政府之前,胡红霞甚至打算卖掉位于法租界的房子,聘请法国律师用诉讼的方式阻止这次“引渡”。吉将军知道这些事情后,便嘱咐夫人营救是徒劳的,他在给夫人的遗信中写道:“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表明了吉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本质的清醒认识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写完信后,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就义诗,并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9岁。 (陶武亮)P15-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