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孟子》今存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重要材料。 南怀瑾先生认为,《孟子》各篇多有侧重。如开篇《梁惠王》近乎“总纲”,其学说的哲学基础和全部政治观念都可在其中找到;《公孙丑》篇则是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万章》篇阐释君道、臣道、师道、友道等伦理之道,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滕文公》篇展示了孟子的教化;《告子》包含内容虽广,但都属于内圣之学;《尽心》作为完结篇,则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分别予以阐述。 南先生讲述《孟子》,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手法,“所谓‘经’,就是《孟子》七篇的本经。所谓‘史’,就是指孟子所处的时代一一如齐、梁等国当时约略可知的史料”,来说明孟子存心济世之精神所在。 鉴于南怀瑾先生一再强调,读书应前后对照,通篇思考,现遵照先生生前愿望,将《孟子》七篇讲授皆收录于《孟子旁通》,分上、中、下三册,一则全其貌,二则便读者。 目录 离娄篇 出版说明 离娄章句上 聪明技巧之外○孟子回家讲课○慈悲而无方法的人○帝王和臣子的著作○凡事皆有原则○不忍人之政是什么○时代的 怪现象○什么是恭什么是敬○领导人的三大毛病○效法尧舜怀疑尧舜○《书经》记载的尧○顺治与洪承畴的问答○尧如 何磨炼舜○对人民社会不好的果报○富贵出身的天才○因仁而得不仁而失○废兴存亡四现象○什么是仁○又怕醉又要喝 ○好心没好报○古语说自求多福○贤者与能者在位与在职○杜牧与贾谊○有道无道○顺逆与存亡的关系○努力振作转弱 为强○谁能天下无敌○再说杜牧○社会福利要方法○平乱或利用乱○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得民心得天下○长寿富有 平安享受○獭祭诗书○古代的人口○孟子的预言○良医的趣事○什么是自暴自弃○项羽刘邦的自暴自弃○孟子说的道○ 亲情孝道爱天下人○人与人相处之道○诚是基本○世事正须高着眼○什么是信○承欢膝下○谁明白善○天之道人之道○ 二老归服仁政○鸣鼓而攻之○春秋笔法○非战思想○哲学相法○宦情不厌少低头○恭俭之道○常礼与权变○儿女的教育 ○“不责善”的真义○曾国藩笔记——《英雄诫子弟》○孝的真义○放纵的挑剔○调和鼎鼐○怎样看待毁誉之间○贵耳贱目 的故事○聪明不靠耳目○好为人师○人才和才人○朱子的错误○中国的十字架 离娄章句下 中国的地域观念○子产施小惠○知识与学问的区别○君臣不能相处○名臣的言行○有能力的人该如何○宗教家的精神 ○留宽前面路○以“义”为准○君臣相处难○大少爷功业难成○赤子之心○养生送死○由博而约的教育○根本智与差别智 ○水的哲学○谁是万物之灵○师道是什么○才、德、学兼备○中国历史的公平精神○中国纪年的算法○取与之道○传非 其人交非其友○圣人能征服自己○新娘为大○公义私情○张弘范与范文程○施琅的故事○人缘不好自我反省○圣人的用 心○不孝有五○曾子与子思○齐人的故事○古代的三个寓言 滕文公篇 出版说明 前言○少年的烦恼——滕文公○孟子的机锋棒喝○明王以孝治天下 告子篇 上篇 告子的人性论○水流的问题○此白非彼白○人性的先天和后天○什么是社会责任○云门祖师的三句话○乏味的辩论○ 定与敬○各派的人性论○人的四种心理○孟子性善说的疑点○年景好坏子弟不同○性质与本性○吃美食听美乐看美人○ 息”的修炼○正子时的平旦○如何才有成就○息与平旦之气○圣人为何爱下棋○鱼与熊掌舍生取义○欲望比生命重要吗○ 财富饮食礼义○学问与知识不同○养心与修身○大人与小人的区别○天爵人爵○人贵自立 下篇 圣人的笨学生○想当圣人的笨人○亲情之间○“墨道”的侠义精神○墨子与帮派○利益仁义文化○行客拜坐客○两个高 人过招○谁是关键人物○读书人的品格○做人的进退之道○孔子的秘密○母教的影响○什么是封建○五霸之罪人○秦桧 逢君之恶○高宗的烦恼○师出无名○姜太公的故事○慎子逢君之恶○助桀为虐的人○了不起起不了○禹王的神话○徒善 亦足以为政○打丫鬟骂小姐○君子的进退○三种不同的人○动心忍性○察言观色多难兴邦○孟子的教育方法 附录 历代学者对孟子研究书籍目录 导语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孟子》中《离娄篇》《滕文公篇》《告子篇》的讲述,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