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城谭故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座庙宇的往昔今生,一条街道的更改变迁,一个行业的兴起衰落,汇集起来就是一座城市文明史。作者立足与平民视角,编写了这部关于“青城”——呼和浩特历史隧道中的民生民俗和被时光尘埃遮掩了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本书包括寺院揽总、市井掠影、旧业寻踪、餐饮数珍、杏林采薇、文苑纪历六章。本书亮点在于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呼和浩特历史发展进程中各行各业的一些草根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使书中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鲜活起来,从而看到城市成长的身影和前进的姿态。对于清晰、完整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丰富充实城市历史文化的资料宝库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序 自序 我的文史情缘 第一辑 寺院揽总 塞上寺院知多少 藏传佛教的召庙(喇嘛庙) 儒、释、道三教的寺院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寺院和教堂 呼和浩特最早的喇嘛庙——大召 席力图召及其十一世呼图克图 五塔寺召 倒座观音寺及其历代住持 古庙喋血记——日本侵略者在绥暴行录 第二辑 市井掠影 三湾四滩一圪料十八道半街 甜水井 桥梁古今谈 第三辑 旧业寻踪 归化城的行社 民族用品制造业 煤炭店、煤炭供应站、煤炭抢运办公室 大召市场内的街巷、商铺和摊贩 归绥首富兰银余、兰培茂父子事略 陆陈行 细说粮店 赵斗铺 文元堂笔店 崔铁炉 民族用品厂 庆生帽店 温士元绱鞋铺 旋工师傅刘三虎 铜匠张双月 铺设在人民大会堂的呼和浩特地毯 开设瑞昌号的修表师傅郭瑞 栽扫帚把式白金锁 面人赵 五种资料辑 录 第四辑 餐饮数珍 惠丰轩饭馆 麦香村饭庄 凤林阁饭庄和凤麟阁饭馆 德顺源茶馆 庆荣源茶馆 万胜永酱牛肉铺 任香圃创办的福兴园酱园子 按回族习俗经营的广合益酱园 第五辑 杏林采薇 蒙药铺三大家 德泰玉中药店 共和医院与何氏父子 “神医”田秉澍 名中医黄惠卿一家的医学成就 娃娃们的守护神——邢志先 乳房疾病的克星——牛维邦 王一贴膏药 第六辑 文苑纪历 昔日梨园行 归化城民间器乐队——鼓班 土默川大秧歌兴衰记 从和平剧社、和平剧团到和平电影院 呼和浩特放电影之始 老戏院、老戏报及其他 小人儿书摊 马头琴研制大师——张纯华 地毯名艺人郑根心及其杰作《松鹤延年》 丹青妙手——梁通 跋 序言 书桌上摆放着一部由A4 纸打印出来的厚厚书稿,淡 淡地散发着熟悉的墨香。一 眼看去,那书稿首页“青城 谭故”四个黑体字格外醒目 ,无疑,那便是书稿之名了 。 我没有急着翻看书稿内 文,而是久久地凝视着那书 稿之名,品味着其中的浓重 文化气息和历史深度感;也 想象着这精雅书名背后作者 所付出的创作艰辛——我熟 悉书稿的作者,熟悉他那花 白的鬓发,熟悉他那眼镜片 后深度近视的眼睛里流露出 的和善的目光,也熟悉他略 显迟缓的步态……这是一个 一生都钟爱文史写作的古稀 老人,他叫赵继性。 我和赵继性先生的相识 已记不起是何年何月了,但 这相识缘于文史则是无疑的 。记得那时,他已是颇有些 名声的地方文史作家;而我 则是出于对文史、特别是地 方文史浓厚的兴趣,读过一 些他写的此类文章,他笔下 的青城旧物旧景、前尘往事 都让我兴趣盎然、读有所获 。阅读赵继性先生的文章, 让我对青城的文化历史、过 往风物有了更具象、更细致 的认知。 我曾先后受聘任呼和浩 特市政协、内蒙古政协委员 各两届,并一直在两级政协 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担任委员 。这便使我有机会和当时在 呼和浩特市政协机关工作的 赵继性先生有了常能见面致 意的机会,进而便有了我们 二人的促膝长谈,这长谈却 也多是与文史有关。后来, 我编辑《呼和浩特文艺》, 赵继性先生便成了我们刊物 “青城往事”“青城风情”“梨 园回眸”等几个栏目的重点 作者,我们的交往便更多了 起来。只是先生每每来编辑 部,与我所谈也都与文史写 作有关,几无谈及其他。可 见,我和赵继性先生交往是 一种很纯粹的雅交。 一我读过赵继性先生的 《我的文史情缘》一文,那 是先生对自己从事文史写作 经历的深情自述。从那自述 中可以读出作为一个土生土 长的老呼市人,他对生于斯 、长于斯的这块热土的挚爱 以及他对这座古老城市历史 文化脉络的熟悉、珍惜以及 强烈的传承意识。 赵继性先生的父亲早年 间(清光绪三十二年)迫于 生计而由山西忻县(今忻州 市)“走西口”来到归化城( 归绥旧城),并经同乡介绍 作保得以进了大盛魁下属小 号做了学徒,学徒期满后, 做了正式店员,由此使先生 这一支在此地落脚生根,成 了归化城众多外来迁徙人口 中的一员。这对赵继性先生 的父亲来说,其实就是自谋 生计、自力生存的移民生活 的开始。我猜想,那日子虽 然清苦,但已比在其忻县老 家的日子好过得多。所以, 老人在其后的岁月里对这座 能让他安身立命并娶妻生子 的塞外古城充满着感恩和热 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恩和热 爱的情感融化在对继性先生 的教诲之中。老人经常为继 性先生讲述归化城的历史典 故、轶闻传说,而这则成了 其后继性先生喜爱甚至痴迷 这座城市文史的发端。我甚 至大胆地揣度,继性先生所 写一系列文史作品中鲜明的 平民视角或也源于此吧。的 确,纵观继性先生洋洋洒洒 数十万字的关于“青城”的文 史资料,是鲜有对重大历史 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记述 的。行行业业构成的平民社 会常常被人忽略而不见经传 ,然而草根人物也是历史的 参与者,没有这些人的历史 是残缺的历史。继性先生放 眼于此,记录于文字,这也 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再者,呼和浩特作为一 座中国历史文化古城,虽多 有典籍对它的历史文化做了 文字记载。但这些记载不足 以让时隔久远的人们丝缕分 明地看清它的全貌。时间总 会有意或无意地遗落一些东 西,这些遗落的东西如同一 本书的章节,这些缺失会造 成阅读的障碍和遗憾。 赵继性先生文章内容多 为自行开掘,未见诸书刊, 那些因岁月流逝而渐渐模糊 的城市踪影,那些消逝在历 史隧道中的民生民俗,那些 已被时光尘埃遮掩了的历史 事件的真貌,都在赵继性先 生的笔下有了记述、有了补 正。赵继性先生的这本《青 城谭故》让这座城市的历史 文化多了血肉,也有了温度 ,从而鲜活起来。 一座庙宇的往昔今生, 一条街道的更改变迁,一个 行业的兴衰起落,一个人物 的命运浮沉……汇集起来, 就是一座城市文明史,我们 可以从中看到城市成长的身 影和容貌,看到城市前进的 姿态和履痕。赵继性先生的 文章是历史画板上的青城文 明脉络中不可缺少的那几笔 。 众所周知,“亲历、亲见 、亲闻”乃文史资料写作的 原则,赵继性先生写作恪守 原则,概无例外,但记忆有 时会因模糊而变得不牢靠, 赵继性先生为保证每一篇文 章内容不失真实,便极注重 写作前的调查或采访。久了 ,这也便成了他写作动笔前 的“规定动作”。而这,却增 加了他写作的艰辛。继性先 生文史写作之艰辛是极少语 人的,这一点,我也是在与 他闲聊时,从他的只言片语 中才感知到。譬如他在为订 正某一史实去查阅资料时, 他会不经意地说出“几个图 书馆都去了”,或者说到采 访某人时说“去了十来回”。 我总是在事后才感悟到他这 片语只言中所饱含的艰辛: 一个已过古稀的老人骑着自 行车或是乘坐公交车甚或步 行一处又一处奔波时,既有 头顶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