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安吉拉·卡特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小说将三部不同的机械,爱情、叙事、社会结构完全拆解,再把所有零件组装到一起,在一瞬间同时完成了对三者的解析。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幻想,读到了散发着颓废气息的绚烂,也读到了拼贴和戏仿,什么科幻、惊悚、后现代、流浪、寻根文学、历险故事、色情文学,外加种种政治和社会理论,统统一锅烩。无论就小说形式,还是就其语气和技巧而言,《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都是一次飞跃,其意义之重大,只怕作者本人也是始料未及。 作者简介 安吉拉·卡特(1940-1992),生于英国伊斯特本,英国深具独创作性的作家之一。 写作风格糅合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风格和寓言色彩于一体。 2008年,《泰晤士报》将她列为“1945年以来50位伟大的英国作家”第10位。 卡特著有长篇小说《影舞》《魔幻玩具铺》(获约翰·卢埃林·莱斯文学奖)、《数种知觉》(获毛姆奖)、《英雄与恶徒》《爱》《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新夏娃的激情》《马戏团之夜》《明智的孩子》,四部短篇小说集《烟火》《染血之室》《黑色维纳斯》《美国鬼魂与旧世界奇观》,卡特亦翻译、编辑童话和民间传说选集,出版有《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另有新闻性作品和电影剧本。 目录 引言 楔子 第一章 困兽之城 第二章 午夜凶宅 第三章 大河之民 第四章 欲望杂耍 第五章 情色旅行 第六章 非洲海岸 第七章 混沌时间 第八章 城堡 序言 “爱是梦幻与现实的混合 ,爱是母液,孕育出一切不 可思议,前所未有之事;爱 是一棵大树,爱人在这棵树 上发芽结蕾,绽放出玫瑰一 样的花朵。”小说第一章中 ,令人如痴如醉的玫瑰开满 战火纷飞的城市。玫瑰仿佛 呼出香水,连巨石建筑都醉 了;玫瑰甚至能唱出五音阶 歌谣,歌声却在鼻孔内响起 。想象何等瑰丽!小说的结 局,主人公德赛得里奥身上 礼服的胸袋上插着白色丝帕 ,上面沾着斑斑血迹,仿佛 一朵盛开的玫瑰。可以说,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 器》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魔幻 诡谲、奇思妙想的大全。 小说的开局令人想到普 鲁斯特:“一切我还记得。 没错。一切我还完完整整地 记得。”可仅仅几页之后, 读者又读到:“到底怎么开 始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记忆中布满人类的缺陷,梦 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难分彼 此。读着这样一个故事,或 任何其他类似的故事,读者 对故事的叙事又能信上几成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 机器》中,故事出自德赛得 里奥之口。此君是名政客, 一位可敬的历史人物,向读 者讲述故事时已是一位古稀 老人。德赛得里奥回忆起自 己的青年时代,和几乎已被 遗忘于那个时代的霍夫曼博 士。霍夫曼博士是科学家, 能够批量制造幻象,按照自 己的意志改变现实表象。 博士仿佛一位天神,“或 许真的无所不能”。在一座 南美大都市(没有给出具体 名称),博士操纵起时间和 空间,大玩起看似充满诗意 ,实则阴险恶毒的游戏,全 城陷入紧急状态之中。“我 时常会瞥一眼手腕上戴的手 表,却发现手表的指针变成 一束长势旺盛的常青藤,有 时是忍冬花。”这种力量实 在是集破坏性和诱惑性于一 身,商业因此全黄了,政府 管制面临严峻挑战,政府高 官们个个咬牙切齿,与霍夫 曼博士势不两立。战火迅速 在两个极端间燃烧起来,一 端是理性,另一端是想象。 这是一场权力追逐和嫉妒心 所驱使的战争,更可以说是 霍夫曼博士和部长之间的战 争。无论是博士,还是部长 ,他俩控制着整部小说,两 人在小说中的特殊地位令两 人称谓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 写。难道读者阅读的是一部 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主义 小说的余绪?不!这部小说 的景观全然不同。 部长征召了一名叫德赛 得里奥的小公务员,这个德 赛得里奥有一半印第安血统 ,面对博士创造出的巴洛克 般浮华艳丽的幻象,德赛得 里奥根本不为之所动,甚至 感到有点儿“烦”。看来,要 追踪博士的下落,这个德赛 得里奥是个理想人选。“那 是我二十四岁生日的前一天 。下午,璀璨的焰火中,城 里的大教堂飞上了天。”过 不了多久,城里的一切都将 和大教堂一样被大火吞噬。 德赛得里奥发狂地爱上了博 士的女儿,既美丽动人,又 难以捉摸的阿尔贝蒂娜,他 踏上一段危机四伏的旅程, 命运峰回路转,希望时隐时 现,就像他追求的阿尔贝蒂 娜一样。叙事一轮又一轮拖 延下去,场景换了一处又一 处,从英国式海滩小镇到原 始部族,再转换入昔日文学 中的典型场景——萨德式、 斯威夫特式、卡夫卡式,可 德赛得里奥梦寐以求的性高 潮却迟迟不肯到来。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 望机器》描绘出欲望所催生 出的种种暴虐形象,也为自 己贴上了“英国战后小说”的 大标签。这部小说出版于 1972年,是卡特的第六部 小说。今时今日,给卡特带 来名望的是她重写的一系列 经典童话故事,以及她生前 创作的最后两部长篇作品, 《马戏团之夜》(1984) 和《明智的孩子》(1991 )。这两部小说中,卡特对 两个人物的描写,马戏团中 的空中飞人和音乐厅中颇善 于惺惺作态的小明星,为她 赢得了满堂彩。然而,可以 这样说,《霍夫曼博士的魔 鬼欲望机器》才是卡特留下 的真正经典,却也是未得到 应有评价的经典。在今天这 个虚拟时代,再回过头去看 看小说中异彩纷呈、技艺精 湛的形象表演,方才体会到 ,这是一部走在了时代前头 的作品。 小说将三部不同的机械 ,爱情、叙事、社会结构完 全拆解,再把所有零件组装 到一起,在一瞬间同时完成 了对三者的解析。小说中, 我们读到了幻想,读到了散 发着颓废气息的绚烂,也读 到了拼贴和戏仿,什么科幻 、惊悚、后现代、流浪、寻 根文学、历险故事、色情文 学,外加种种政治和社会理 论,统统一锅烩。无论就小 说形式,还是就其语气和技 巧而言,《霍夫曼博士的魔 鬼欲望机器》都是一次飞跃 ,其意义之重大只怕作者本 人也始料未及。(卡特每出 版一部新作品,就为她的创 造力刷新定义。)就读于布 里斯托尔大学时,卡特专攻 中世纪文学。她曾说过:“ 作为一名中世纪文学研习者 ,我学会了读出作品中的多 层含义。”《霍夫曼博士的 魔鬼欲望机器》中,读者不 单可以读到其他文学作品, 更可以读到视觉艺术。不过 ,所有这些并非静默地躺在 作品表层之下,等待发掘, 而是直接构成了作品的有机 体,构成了小说时明时暗, 闪烁不定的外壳。想确定这 部小说受了谁的影响吗?卡 夫卡?斯威夫特?坡?马拉 美?弗洛伊德?《圣经》? 电影?萨德? 导语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的长篇小说,在写作技巧和叙述风格上,糅合古典流浪式、现代魔幻式、哥特式和黑暗系童话,而故事的情节和结构,将使阅读体验超出想象。 这是怎样一场烟花般绚烂的表演!像是书封之下别无他物。哥特,奇异,变态,美妙……语言又那么丰沛华美,就像爱伦坡和奥康纳在联手为苏丹新娘谢赫拉莎德捉刀《天方夜谭》。 遇见安吉拉·卡特奇观和魔法般的小说,你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它必然会流传,会被阅读,被膜拜。 书评(媒体评论) 浪漫到令人眩晕,优美 到敌我难分,同时又不乏严 谨缜密的哲学沉思,精巧之 程度超出想象。这部小说既 是“挑战死神的双人爱情筋 斗”的信徒,同时又是它的 仇寇,正因如此,方才永恒 。时至今日,虚拟时代正崭 露头角,转过头去,再看安 吉拉·卡特四十年前已预见 到的“瞬间王国”,小说更展 现出与当今世界无比密切的 关联。 ——阿里·史密斯(苏格 兰著名女作家) 精彩页 楔子 一切我还记得。 没错。 一切我还完完整整地记得。 打仗那会儿,我还年轻,城里到处鬼影绰绰。现如今,一切都静了下来,影子啥时候该落,该怎么落,人人心里都有数。我老了,出名了,有人说,该写本回忆录,把那场大战记录下来。毕竟,不管怎么说,一切我还记得。我该把支离破碎的记忆搜刮出来,再梳理清楚,原原本本,从头讲起。我这一辈子乱得像个线团,如今,我得从这团乱线中抽出最初的那根线头,一针一针织出那个当初的我,年轻力壮,阴差阳错就成了英雄,然后一天天走向衰老。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的名字叫德赛得里奥。 我住在城里,那会儿,我们的对手,魔鬼博士霍夫曼把城里搞得鬼影绰绰,就是要把我们大家都给逼疯。城里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走了样。知道吗。霍夫曼博士根本就是在跟人类理性打一场全面战争。我可绝不是夸夸其谈,战争的代价极其高昂,比我预料的更高昂。那时我还年轻,喜欢横眉冷对身边的人和事,对所谓的“人性”并没有多大兴趣。可不管怎么说,我成了英雄,后来听人说,我成了全人类的大救星。 年轻那阵儿,其实我并不想做英雄。那时,我住在城里,城里到处透着股子邪气,就是战争刚开始的那段日子。说起那段日子,嗨,简直就是个大迷宫,绕得人眼花缭乱,什么都可能出现,但凡能想得到,就能看得见。可真叫个乱!花样层出不穷,语言根本难以表达其万一。那通乱劲儿……真让人心烦。 那段日子不单混乱不堪,更可以说是精力过剩,仿佛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一切愿望都能实现。至于我嘛,只有一个愿望:让这一切停下来吧! 我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原因只有一个:我挺过来了。我之所以能挺过来,就是因为面对如潮水般袭来的魅影,我根本就做不到举手投降。我根本没法加入魅影,同魅影打成一片,也根本没有办法像周围的人那样,把现实抛到九霄云外,走上自我迷失的不归之途,最后在非理性的一通狂轰滥炸之下粉身碎骨。我的血太冷,心肠又太硬。 年轻那会儿,古埃及人曾是我崇拜的目标。在审美方面,古埃及人追求一种无缺憾的姿态,他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更把自己的艺术推向完美巅峰,每个形象都保持同一个完美的姿态,身体朝一边侧立,双臂朝相反的方向摆动,双脚似乎在一步步远离观众,肚脐总是正对着观众眼睛的位置。这是古埃及人举国上下一致首肯的姿态,一摆就是整整两千年。那时,我是甄别部部长的机要秘书,部长大人一心要终止这场荒诞不经的表演,把城市送回明礼识体的轨道。我和部长有一个共同点:我俩都喜静不喜动。不过,与部长不同,我总认为,“静”可欲而不可得。我始终认为,完美,就其本身而言,终究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不管什么样的妖魔鬼怪,任它狐媚妖娆,颠倒众生,也不能令我的心为之所动,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当然,那会儿,无论看到什么都变了形,走了样,镜子只有碎了,才能反射出影子。其实也不出奇,因为所有的镜子都被敲碎了。 部长派出甄别部的警察四下活动,把所有的镜子都敲碎了,因为镜子中传播的影像实在是无法无天。镜子中原本就隐藏着另一个我,另一个世界,于是乎,原本轮廓分明的当下世界中,镜子成了一道道裂缝,一个个孔洞,从里面爬出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如同一缕缕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这些妖魔鬼怪就是霍夫曼博士的游击队,是乔装打扮的士兵,看似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大家尽了全力:外面的,别进来;里面的,别出去。围着城市竖起一座高墙,高墙顶上立着布满倒刺的铁丝网,就是要把现实之外的一切隔绝在外面。可没过多久,铁丝网上就挂满了一具具腐尸,都是想出城的人,可甄别部那帮警察偏偏小心过了头,说什么就是不让人出城。于是乎,人们前赴后继,死在铁刺之上,倒也证明了他们曾经多么真实。如果说,我们大家正困于围城之中,敌人其实并不在高墙深沟之外,而在之内,就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