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是纪念散文家苇岸的文集。 苇岸是一个有独特价值、思想深邃、影响广泛的散文作家,一生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和“大地道德”,将自然万物融入创作,其风格严谨、克制、谦卑而充满赤子深情,影响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很多作家、诗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影响愈来愈深远而广泛,被文学界和思想界誉为“中国的梭罗”。 因为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其人格力量和文字魅力,至今仍广受好评与追念。该文集中,苇岸的家人、好友以及文学界、思想界同仁,从不同侧面回忆和描述了苇岸的一生与创作,尤其是苇岸的性格特征与艺术追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散文家的苇岸,在这个集子里得到了鲜活而丰富的展现。 目录 怀念我的弟弟建国 怀念二哥 未曾消失的苇岸 告别苇岸(外一篇) 哀歌 平凡的真理(外二篇) 雪(外二篇) 异数之美:苇岸与《大地上的事情》 活下去(外九首) 我的一个朋友(外二篇) 散重,愧疚,微妙的心理障碍 时间和大自然的诗人——苇岸 大地守望者(外一篇) 回归大地 苇岸在哪里向我们微笑(外一篇) 大地的歌者——苇岸 告慰苇岸 飘逝的苇岸 从苇岸到苇草 只此一生 永远 苇岸,在天国是快乐的 落日故人情(外一篇) 好兄弟苇岸 舍有神守,忆苇岸 苇岸与大地道德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回头视岸 与大地相同的心灵 天下诗人皆兄弟 田野:那黎明的奠基人 怀念苇岸(组诗,外一篇) 感受大地的心跳 苇岸:倾听神秘与回到本真 把麦田搬到天上 苇岸:绿色文学的先行者 关于大地的伦理学和美学 苇岸五年祭 苇岸:大地的理念(外一篇) 一个热爱大地的人死了 麦田上的风筝 去爱这个世界 和落日相遇 大地上的观察者 一个谦卑和崇高的人 只有一个苇岸 太阳升起,露珠消失 向苇岸们致敬 纪念苇岸 苇岸,回归大地 苇岸 悼先师苇岸公灵 致苇岸 过去是怎样活在今天的 后记 纪念,为了什么 附:苇岸生平年表
导语 1999年5月19日,常年生活在北京昌平的散文家苇岸因肝癌离世。二十年过去,他散文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他对人生和生活的自律严苛愈来愈受到当下人们的关注和赞誉。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文集》是“苇岸系列”的其中一本,主要是散文家苇岸的亲人、生前好友以及文学界朋友等对其一生为人、创作的评价性和回忆性文字,集中展现了苇岸短暂生命中“大地上的道德”“大地上的写作”呈现出来的可贵价值和意义。 后记 纪念,为了什么 冯秋子 苇岸去世二十年了。失去这位如兄弟一般的好朋友、 好作家,我们的疼痛和遗憾一直真实地存在着。二十年来 ,不断有人自主选择阅读苇岸,谈论他、记述他、评析他 、再发现他、深入研究他,苇岸的名篇和关于他的文章, 不时见诸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和书籍。这很不同寻常, 人们自发地去认识苇岸,感受苇岸,书写苇岸,传播苇岸 ,就像一年又一年农田里忙碌的农民耕地播种收割贮藏那 样持续运行、风雨不悖。苇岸被自然而然地接受下来,又 被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如同他诚实的写作和勤勉的思想 ,自然地发生,挥发出魅力,挥发出地火似的积极的能量 ,造就了社会性的相向效能,而且,苇岸的作品,是穿越 时间、穿透遮蔽的,他发自内心的声音和文字,以低音频 、稳节奏、精准深邃的陈述力,着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末和整个九十年代。之后的时间,斯人已去,是他遗留的 文字与更多的人们在一起。是怎样一些文字,由一个人发 出了怎样的动静呢?廓清和修缮大地上的事情,扶助百草 千茎,救治病态颓伤,敲击麻木、腐朽与没落,描述思想 和艺术的高远和纯净,直面挑战,直进本真。 有感于兹,我向已确定将承担出版苇岸文集的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建议,除了出版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创 作》《泥土就在我身旁——日记》(上、中、下),增加 一部纪念性文集,搜集起朋友们写的关于苇岸的有准确性 、有独到见识的文章,再视缺漏情况,尽量组约到不该或 缺的相关作家的文章,辑成一集《未曾消失的苇岸——纪 念》,把这三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推出,得到了出版方的积 极回应和苇岸家人马建秀、马建山及其侄子马跃龙的大力 支持。在收集、组约文章和编辑过程中,得到林贤治、林 莽、树才、一平、宁肯、王家新、刘烨园、周新京、蓝蓝 、张守仁、谢大光、耿林莽、彭程、陈旭光、西渡、高兴 、徐刚、蒋蓝、鲍尔吉·原野、王剑冰、陈长吟、韩小蕙 、王开林、袁毅、张杰、吴佳骏等收入本集的五十四位师 友的信任和支持,和远不限于书中所辑作者的支持、协助 ,更多人们给予了鼓励、相助和支持。特别要感谢林贤治 和林莽二位先生,给予我不少建设性意见。令人欣慰,收 入这部文集的相当大比例的作品,是其作者创作生涯中最 好的作品之一;还有的作品,是其作者所创作的最好的作 品,这是这部书稿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收获。 遗憾苇岸生前的作家好友有的还不及写下他们想写的文章 ,还有的文章因联系作者未果而不得不忍痛割爱。这部纪 念文集试着为读者呈现真实而个性鲜明的苇岸,一个在思 想、艺术的创造和表达中、在生存时世的深刻体验中、在 艰难困苦中加深着信仰的苇岸,也不失为是对他的创作的 重要补充,或是他执念阅读、思考和文学写作以外的一种 镜面或者写照? 之前,在协助苇岸家人整理、研究、编选苇岸的散文 随笔、诗歌、书信、日记等遗著遗稿过程中,我应邀主持 过《散文天地》二〇〇〇年第六期苇岸逝世周年纪念专号 ,《特区文学》二〇〇四至二〇〇五年散文随笔专栏《苇 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五辑,《文学界》二oo九年第 四期苇岸逝世十周年纪念专辑等多种关于苇岸的报刊专辑 、连载,并应花城出版社林贤治先生约请和苇岸家人委托 ,编选了苇岸《最后的浪漫主义者》一书,二〇〇九年由 花城出版社出版。在苇岸谢世二十周年之际,编选和推进 出版这部《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文集的原意也有, 在苇岸同时代的作家里,作为他的朋友,在我们还能够出 力,能够把力气给到需要的地方,能够把对苇岸的认识、 理解和把握尽可能保存住、传达到位,让一惯严谨、朴素 、精益求精、思想深邃、表达内敛、作风节制的苇岸能够 踏实、放心,自在、安妥,为后来有兴趣研究和了解苇岸 的人们,多提供一些资源信息。客观上,这部纪念文集一 定程度地反映出新时期以后的文学现场、现象,以及奋力 前行的文学队伍及文学力量的真实状况。在我们还有力气 的时候,能够严肃认真地多做一件积蓄而衍进的文学的本 职事情,协助苇岸的家人,一同达成纪念苇岸、祝福苇岸 曾经倾尽心力的文学事业生生不息的意愿,如果能是,意 义在了。 二〇一九年一月七日
书评(媒体评论) 说苇岸是一位作家,首先因为他是从人格出发, 从心灵的道路上通往文学,而不同于一般的作家,是 通过语言的独木桥走向文学的……是爱培养了他的美 感,所以,语言在他那里才变得那么亲切、简单朴素 而饶有诗意;所以,他不像先锋主义者那样变化多端 ,而让自己的文体形式保持了一种近于古典的稳定与 和谐。 ——林贤治
精彩页 怀念我的弟弟建国 马建山 病中 亲人们叫你建国,朋友们称你苇岸。你不顾亲人的苦苦挽留,不管朋友们的大声呼唤。你走了,离开了亲人,告别了朋友,踏着麦浪而行,乘着轻风而去。你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使我们今生再也无法相聚。时光的流动抹不去你在我心中的身影;岁月的消逝更不能减轻我对你的思念之情。三十多年的手足之情呀,叫我怎么能够把你忘记?建国,我亲爱的弟弟,你去了哪里? 记得一九九九年的正月初八,由于祖母去世,我和你一起赶回老家,望着你苍白消瘦的面孔,我不禁暗暗地为你的身体担心。我问你:“建国,最近身体怎么样?”你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夜里经常出汗,并伴有低烧,浑身乏力。我说:“明天我陪你去市里医院检查一下,不要在昌平耽误了。”你对我说,已和几个朋友约好明天去市里检查,他们都在医院等你。第二天晚上,我给你打电话询问检查结果,你告诉我拍的片子还没出来,要过几天才能取。事后我才知道,你早已知道病情,只是在瞒着家里。 那一天下午,我在单位向家里打电话,询问你的情况。父亲告诉我,你得的是肝癌。这突如其来的恶讯,使我惊呆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天哪!怎么得了这种病?我知道这种病的险恶,也知道得这病的后果。和我同楼住着的两个同事的爱人,因为得了这种病,年岁不大都已先后离去。晚上,我匆匆赶到你那里,你显得很平静,说话的声音也和以前一样。你告诉我,检查出肝部有瘤体和硬化现象。望着你,我不知说什么好,一切的安慰语言已显得多余。 我和你的朋友们带着你的病历,奔走于各大医院之间。我们先后去了肿瘤、协和、万杰等医院,向医院的专家询问你的病情和治疗方法。“拿点药回家吃着吧。…‘肝部四分之三已有问题,属肝癌晚期。”“治疗有效的话,也就只能生存一年。”……专家和医生的话,说得我胆战心惊,我浑身都凉透了,实在没有勇气再跑下去,更害怕再去面对专家、医生。 回到家里,我强颜欢笑地去面对你。“大哥,这几天吃这药,夜里汗少多了,低烧也没有了,身上也觉得有些力气了。”听了你的话,望着你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面容,我心里感到一阵疼痛。我只有暗暗祈求苍天,盼苍天对你睁开双眼,盼望奇迹在你身上出现,盼望着你能闯过这生死难关。 一天,我陪你去楼下散步,由于连续几天的阴天突然放晴,你显得很高兴,那天走得也比较远。你停在了一棵小榆树前,盯着它仔细观看。你的神情是那样专注,我感到奇怪,走到你面前。这时的节气是严冬刚刚过去,春天的脚步正在走来,但大地上还是一片枯黄,代表春天的绿色还很少见。你指着榆树枝上的花蕾对我说:“再过几天,它们将变成榆钱,它们是继杨树之后为春天着色的又一树种,是春天的又一道风景,我喜欢它们更胜于桃花、杏花。”听着你的话语,看着你的神情,我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你是那么善良,那样热爱生活,但是命运……我不敢再想下去。 你在治病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写作,你精心准备了一年之久的《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已经写到了《谷雨》,每当你感到精神稍好时,你就要写下去,你想把它们完整地留给读者。你写得很艰难,不长的一段文字,你写了好几天,每当写完一小段,有了一些进展时,你都感到很欣慰。当《谷雨》终于写完时,你松了一口气,“廿四节气”四组你终于写完了一组。你还想把它们全部写完,没想到命运并不给你留下充足的时间,你的身体越来越差,上楼已经十分困难,无情的病魔像一条凶恶的毒蛇每天在疯狂地吞噬着你的肌体,你的力气好像已经用尽,每天躺在床上不想说话,不愿睁开你的双眼。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