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还原传染病的真相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跳出新冠肺炎单一传染病的介绍,着眼“传染病与人类社会”这一宏观视角,从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流行实例、传染病流行病学、打造公共卫生的安全体系三大部分,依托公共卫生领域权威专家集群,通过案例讲述和趣味漫画相交融的方式,向读者展现有关传染病的全貌和思考。
作者简介
王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院长,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上海市毒理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主动健康与慢性病防控、营养与食品安全基础和应用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这十二种传染病,您了解吗
1 天花——人类唯一战胜的传染病
2 鼠疫——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黑死病之谜
3 疟疾——寄生虫传播的无国界传染病
4 霍乱——19世纪的世界瘟疫
5 结核病——白色瘟疫的持续威胁
6 1918年大流感——蔓延全球的死亡之舞
7 艾滋病——因爱而生的死神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1世纪人类应对的第一场全球性传染病战役
9 人感染禽流感——飞来的流感
10 埃博拉病毒——飘忽的死神
11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沙漠之舟”引发的祸端
12 新型冠状病毒——艳丽而狰狞的病毒
第二部分 传染病是如何入侵人类的
1 传染病的元凶——病原体
2 病原体的生产者和搬运工——传染源
3 探寻传染病的行踪——传播途径
第三部分 人类应如何反击传染病
1 我的免疫系统脆弱吗
2 疫苗是对抗传染病的终极武器吗
3 什么是最好的人体“免疫力”
4 如何强健社会免疫力
序言
贝尔纳“风险社
会”(RiskSociety)理论提
到:科技的好奇心首先是
要对生产力有用,而与之
相联系的危险总是被推后
考虑或者完全不考虑,风
险是人类活动和疏忽的反
映,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
表现。从国际社会整体发
展规律来看,当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GDP)达到
1000至3000美元这个区
间时,该国即进入公共安
全事件的高发期。按照这
一规律,中国已经进入风
险社会。如何有效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带来
的严重后果,是一个长期
而艰巨的任务。而在人类
历史上经历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中,又以传染病发
生次数最多,危害最大。
从天花、1918年大流感到
SARS(传染性非典型性
肺炎)、甲型H1N1流感
(猪流感)、H7N9流感
(禽流感)、MERS(中
东呼吸综合征),乃至最
近发生的新冠病毒突发疫
情,可以说人类社会历史
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一部与
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无论是2003年发生的
非典,还是2020年发生的
新冠病毒疫情,从近期人
类经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来看,公众对传染病规
律认识的缺失,往往致使
其在疫情初期产生恐慌心
理,并让谣言获得生长的
土壤。因此在疫情预防阶
段、预警应对阶段、扩散
应对阶段、疫情缓和平息
阶段以及总结反思阶段,
为公众科学还原传染病的
真相,梳理重大传染病的
有关知识,提升公众健康
应急科普技能,补全这门
有关生命教育的公共卫生
课是亟须且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
学院自2020年1月12日开
始快速反应,及时预警,
至今已连载近70篇原创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
文章,多角度分层次及时
为公众提供权威的疫情科
普信息。所有与疫情相关
的科普内容及合作节目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官网、新华社、《科普时
报》、中国科普网、今日
头条、学习强国、《文汇
报》、上海科委旗下科普
平台、澎湃新闻、上海人
民广播电台、东方卫视等
媒体和学习平台登载,获
得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事
实上,应急科普不仅包括
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应
急科普工作,也包括常态
生活中为提高公众防范各
种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而
开展的科技宣传工作,所
以应急科普工作至关重要
且需长期进行。
在此基础上,上海交
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
院作为出品单位联合上海
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
会、上海市毒理学会等单
位的力量,在后疫情时代
倾力打造科普读物,本书
应运而生。
本书跳出新冠肺炎单
一传染病的介绍,着眼“
传染病与人类社会”这一
宏观视角,从人类历史上
的传染病流行实例、传染
病流行病学、打造公共卫
生的安全体系三大部分,
依托公共卫生领域权威专
家集群,通过案例讲述和
趣味漫画相交融的方式,
向读者展现有关传染病的
全貌和思考。
2020年9月2日
钱锋
钱锋院士(简介)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
员、九三学社上海市主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
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市
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
理事长
导语
这十二种传染病,您了解吗?传染病是如何入侵人类的?人类应如何反击传染病?
本书梳理重大传染病的知识,为公众还原传染病的真相;提升公众健康应急技能,补全生命教育的公共卫生课。
本书为科普类通俗类读物,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人士主编,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尽可能力求专业、客观、理性。
精彩页
天花——人类唯一战胜的传染病
天花(Smallpox)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对抗天花的过程中,人类发明了第一支疫苗:天花疫苗。天花也是至今唯一一种被人类彻底消灭的传染病。
一、病原体——天花病毒
天花的病原体为天花病毒(Orthopoxvirus Vatiola),属于痘病毒(Poxviruses)的一种,外形近似长方体,边长约为400纳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病死率约30%)。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颗粒状脓肿和高烧,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痊愈后虽然终生不会再感染,但全身会留下“痘斑”,人们把这种病毒取名“天花”,意思是皮肤上的印记。
二、天花的流行
据历史记载,天花病毒是最古老的病毒之一,考古专家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一位法老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Ⅴ)的木乃伊头上发现了天花脓疱的痕迹,这是人类历史上可考证的最早的天花病例。最早的天花疫情记载是发生在公元前1350年的古埃及与赫梯王国的战争。当时,埃及的囚犯将天花病毒传播到赫梯地区,造成大面积人群病死。随后,天花病毒又隐匿地随贸易活动从埃及传入印度,公元1世纪又通过战争俘虏从印度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天花疫情,公元6世纪天花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至此,经过1500多年的传播,天花病毒基本覆盖欧亚非大陆。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天花病毒又跟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一路传至美洲。由于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天花病毒而缺乏免疫力,病死率高达90%。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万—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据考证,中国的天花病毒是由当时的战争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的,所以天花在中国古代也称“虏疮”。晋代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三、战“痘"历程——牛痘接种法的发明
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人们已经找到了防治天花的方法。
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根据以毒攻毒原则,提取出天花患者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在宋朝时期,中国的中医就开始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其《痘疹定论》一书中记载:约公元1022年前后的宋代,人们发现那些曾经得过天花并活下来的人,一生都不会再被传染,于是将沾有疱浆的患者的服饰给正常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磨成细粉,经鼻给正常儿童吸入,这就是“人痘”接种法的雏形。
中国最早成功发明和完善了“人痘接种术”。清初在康熙皇帝的提倡下得到推广,太医院下开始有了专门的痘诊科,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清朝天花防治自此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1742年,清政府下令编写了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其中的《幼科种痘心法要旨》进一步推进种痘标准化。随着清朝人痘接种术的大力推行,天花感染率大大下降,这在国际上也引起关注。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J队到中国来学种痘,18世纪,此法又由俄国传至土耳其,其后又在英国盛行。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妻子玛丽·沃特丽·蒙塔古夫人(Mary Wortley Montagu)主动让医生为她的孩子们接种了人痘,回到伦敦她又积极推广这种做法,虽然不少医生和牧师仍持怀疑态度,但许多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却开始接种,人痘法开始在英国普及。
但由于人痘法本身是一种传染性的免疫手段,因此仍有巨大风险,直到英国医师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32)的一个偶然发现,带来了一种划时代的预防方法。1796年,琴纳发现,牛也会得一种类似天花的“牛痘”,但病情会比人得天花平稳很多,而挤奶女工一旦得过牛痘后就不会再患天花。琴纳首次将患牛痘的挤奶女工的痘浆接种在一个8岁未患天花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Janes Phipps)手臂上,等其痊愈后再给他接种天花痘浆,结果安然无恙,证实了牛痘疫苗对于预防天花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超过人痘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个疫苗由此面世。疫苗的英文单词为vaccine,来源于vaccina,是牛痘的意思(在拉丁语中,牛被称为vacca)。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