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汪曾祺散文/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汪曾祺也是世所公认的中国当代散文名家、大家,他的散文具有深厚温暖的人文精神、博雅的趣味与知识,更兼诗意而又平易的表达,深受读者喜爱。本书选目精当,既收入汪曾祺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又在题材上兼顾古今、杂学、怀人、忆旧、草木、山川、美食、谈艺等内容,堪称汪曾祺散文经典选本。本书配有二十多幅照片,反映作者不同时期风貌、交游以及书面手迹、作品书影等;前附学者孙郁为本书读者撰写的精彩导读。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导读
我的家乡
文游台
观音寺
午门忆旧
一辈古人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新校舍
泡茶馆
跑警报
自得其乐
自报家门
随遇而安
多年父子成兄弟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老舍先生
国子监
钓鱼台
水母
城隍·土地·灶王爷
老学闲抄
胡同文化
我是一个中国人
故乡的食物
吃食和文学
宋朝人的吃喝
葵·薤
五味
寻常茶话
食豆饮水斋闲笔
韭菜花

果园杂记
葡萄月令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湘行二记
泰山片石
北京的秋花
林肯的鼻子
美国短简
香港的鸟
谈风格
谈谈风俗画
“揉面”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关于《受戒》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开启自一
百多年前的一场文学革命。
从此,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普通大众可以接受、可以
欣赏、可以从中得到思想启
蒙和艺术享受的新文学,就
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涌现出
一篇又一篇、一部又一部影
响当时、传之久远的经典作
品。自“五四”新文学以来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
,散文无疑是耀人眼目的明
星。
散文既能直抒胸臆,又
能描摹万物,因此被视为自
由多样的文体;散文语言贴
近日常,最易触动人们的情
感,可以直接地陶冶人们的
心灵。这也是经典散文被誉
为美文、拥有广泛读者、历
经岁月更迭仍让人捧读的原
因。百余年来的中国现当代
散文创作云蒸霞蔚,已莽莽
如浩瀚的文学森林,人们若
贸然闯入这片森林之中,时
有乱花迷眼、茫然难辨之困
扰。为了让广大喜爱散文的
读者能够更迅捷地读到中国
现当代散文的经典性作品,
我们精心编选了这套“中国
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
。本丛书编选过程中,我们
邀请了文学界的专家学者组
成编委会,在认真商讨的基
础上,汇集、编选了20世纪
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
名家、名作。目的就是方便
广大读者感受散文经典的艺
术魅力,有利于集中欣赏、
比较阅读、收藏,以及进行
相关研究。
在研究、讨论过程中,
编委会形成了经典性的编选
宗旨。卷帙浩繁的现当代散
文作品中,以经典作家、经
典作品的筛选为编选原则,
是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的需
要,也是为百余年散文创作
所做的某种回顾和总结。我
们深知,任何一部文学经典
都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任由
某个权威命名而成,文学经
典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经受
了社会和读者等各个方面的
考验,自然形成的。这个淘
洗和考验的过程就是一部文
学作品被经典化的过程。经
典,是经典化过程的结晶。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
学的前身,当代文学是活在
我们身边的文学,这是一件
非常有趣的事,因为这样一
来,我们也许就能亲眼看到
一部文学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又是如何引起社会的热议
、得到不断深入阐释的,我
们对一部当代散文的喜爱,
往往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
地得以强化。经典便是在这
样不断被阅读、被热议、被
阐释的过程中得到人们的广
泛肯定从而成为大家公认的
经典。当我们要编选一套现
当代散文经典的丛书时,就
应该考虑到当代文学的这一
特点,要意识到当代文学的
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它
仍处在不断丰富和不断成熟
的经典化过程之中。这就确
定了我们的基本编辑思路,
即我们自觉地将“中国现当
代名家散文典藏”的编选和
出版,视为参与到现当代散
文的经典化过程的一次积极
行动。经典化,为我们的编
选打通了一条通往经典性的
最佳通道。我们从经典化的
角度来审视现当代散文,就
要更强调发展和辩证的眼光
,更需要发现和辨析那些正
在茁壮生长中的新现象和新
作品;这也提醒我们,在经
典标准的确认上不能墨守成
规。我们既要关注作为文学
史的经典,同时又要更看重
历经岁月变幻始终在广大读
者中拥有良好口碑的作品。
我们认为,读者是经典化过
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因
此也希望这次“中国现当代
名家散文典藏”的编选和出
版,能够为广大读者参与到
现当代散文经典化进程中来
提供一次良好的机会。
经典化的编选思路,自
然决定了这套丛书有另一特
征:开放性。中国现当代文
学作为活在我们身边的文学
,这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具有
旺盛生命力的,仍在茁壮生
长的文学。回望过去的一百
余年,现当代散文已经产生
了不少的经典性作品;凝视
当下的现实,仍有许多正行
走在经典化道路上的优秀作
品;放眼未来,我们相信,
将会有更多的经典脱颖而出
。我们这套散文典藏丛书不
光要“回望”,而且还要有“
凝视”和“放眼”,也就是说
,我们不光要推出已有定论
的经典性作品,而且还要把
那些正行走在经典化道路上
的,以及刚刚萌芽即将脱颖
而出的优秀作品也纳入丛书
的视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
开放性的编选方针。我们不
是一次性地编选数十本书就
宣布大功告成了,我们还要
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下去,
把在经典化进程中逐渐成熟
了的作家和作品吸纳进来,
作为系列丛书、长期工作、
“长河”计划而接连不断地出
版下去。
本丛书编辑过程中,坚
持优中选优原则,同时也充
分尊重作家意愿和相关版权
要求。在编辑“中国现当代
名家散文典藏”过程中,由
于版权限制等因素,使得一
些名家名作还没有如期纳入
丛书当中,我们也将努力创
造条件,争取将更多的优秀
散文佳作奉献给读者,以呈
现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整
体成就和总体风貌。
感谢广大作家的支持,
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
藏”编辑委员会
导语
本书为“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丛书之一种,精选汪曾祺散文代表作数十篇,如《多年父子成兄弟》《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午门忆旧》《泡茶馆》《跑警报》《葡萄月令》《宋朝人的吃喝》《胡同文化》《湘行二记》《香港的鸟》等,皆为名篇。本书精编精校,内插作者照片、手迹、书画、书影等图片20余幅,书前附有著名学者孙郁的文章作为导读。
本书是欣赏、了解汪曾祺散文创作精华的上佳读本。
书评(媒体评论)
汪曾棋的趣味广泛,风
物、方言、野调、草鸟兽虫
鱼,都在文字里有了灵魂,
他写得慢条斯理,滋味横生

读者亲近他,多因了作
品里超脱的人生态度。说他
是将人生艺术化的真的人,
也非夸大之词。《自报家门
》有安于平淡的惬意,面对
人间苦楚,处乱不惊,自有
定力在,在无趣的时候能自
我超度;《多年父子成兄弟
》,才真是人间挚爱,自由
精神热流般涌动……
汪曾祺的文字,看起来
平平常常,却又有多层意味
、无尽的意思,不动声色中
,已经暗香浮动。
——孙郁
精彩页
我的家乡
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退了机票,推迟了行期,希望和我见一面。她翻译过我的几篇小说。我们谈了约一个小时,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感觉。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过。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家乡把运河堤叫“上河堆”或“上河埫”。“埫”字一般字典上没有,可能是家乡人造出来的字,音淌。“堆”当是“堤”的声转)。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我们那里对姑妈有个很奇怪的叫法,叫“摆摆”,别处我从未听过有此叫法)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为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据说御码头夏天没有蚊子)。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的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炊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有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枝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舱,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远远地听见砰砰砰砰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砰砰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里敲钉。船体是空的,故声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船场附近照例有打船钉的铁匠炉,丁丁当当。有碾石粉的碾子,石粉是填船缝用的。有卖牛杂碎的摊子。卖牛杂碎的是山东人。这种摊子上还卖锅盔(一种很厚很大的面饼)。
有时我们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篙子就到了。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很奇怪,我竟没有在湖上坐过一次船。西湖还有一些村镇。我知道一个地名,菱塘桥,想必是个大镇子。我喜欢菱塘桥这个地名,这引起我的向往,但我不知道菱塘桥是什么样子。湖东有的村子,到夏天就把耕牛送到湖西去歇伏。我所住的东大街上,那几天就不断有成队的水牛在大街上慢慢地走过。牛过后,留下很大的一堆一堆牛屎。听说湖西凉快,而且湖西有茭草,牛吃了会消除劳乏,恢复健壮。我于是想象湖西是一片碧绿碧绿的茭草。
高邮湖中,曾有神珠。沈括《梦溪笔谈》载:
嘉秸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射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几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掌。灿烂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月。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目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