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间的格局(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
分类
作者 黄静洁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时间在家长眼里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孩子,又可以毁了孩子。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听父母的话有动作磨蹭、凡事拖延等种种表现时,都会引发父母极大的焦虑。父母认为浪费时间就会让孩子落后于人,但其实更大的问题却在于父母忽视了养育的时间格局!
这本书集结了作者20年来的亲身养育实践和中西教育精髓,结合脑科学的最新研究发现,引领家长深入理解生命发展的时间轴,从孩子出生开始就避免陷入四大养育陷阱;从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讨论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长旅程,分阶段为孩子奠基四大内在品质,收获科学养育的四把金钥匙;结合多年为中国的家庭解疑答惑的实例,精辟解析孩子最棘手的情绪、社交和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结合作者潜心多年的研究课题——“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用可视化的引导模式带领孩子分阶段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格局养育”就是看懂孩子、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榜样、视野、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让他们变得更优秀、更强大,并有能力去参与和改变未来的世界。而父母对养育的时间格局和视野,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简介
黄静洁(妈咪Jane),中西合璧亲子专家,著名音乐家谭盾的夫人,“父母堂”创办人,新浪早幼教研究院特聘专家。获选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选的全国百名“传承好家风的好妈好爸”。所著家教类畅销书《父母的格局》于2017年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2018年,黄静洁受法国卢浮宫、蓬皮杜中心等五大国宝级博物馆邀请,录制首档面向中国家庭的博物馆艺术课程;受优酷亲子频道邀请,录制视频节目《做有格局的父母:12堂亲子关系必修课》;受全球知名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邀请,录制亲子家教短视频《芝麻街育儿宝典》。
目录
第01章 时间的陷阱 纠正四大养育迷思
第一节 “不听话”陷阱:孩子就是听不懂道理的人
生命时间轴:认识亲子关系中的“时间错位”
“矛盾型”养育:孩子不是“准大人”
孩子学会“听话”,秘密就在大脑里
家长学会讲“道理”,关键是做好左右脑连接
第二节 “没兴趣”陷阱:“三分钟热度”也是一颗值得关注的种子
理解孩子的兴趣,从理解“主观时间”开始
巧用兴趣,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用“宽进宽出”原则,陪跑“三分钟热度”
从能力到志向,推动兴趣“螺旋式上升”
第三节 “逼学习”陷阱:与其掌控孩子的时间,不如驱动孩子的大脑
“鸡娃”有风险:抓住了时间,却阻碍了大脑发育
学习的脑科学:分阶段用好“记忆的结构”
父母越掌控时间,孩子越厌学
孩子拥有了幸福感,才会驱动大脑学习
第四节 “焦虑未来”陷阱:父母越焦虑未来,孩子越抓不住现在
孩子不顾“未来”,活在“下层脑”的感受世界里
父母“焦虑未来”,活在“上层脑”的竞争世界里
减轻焦虑,从整合上下脑开始
孩子的成长,就是从“下层脑”往“上层脑”攀升
第02章 时间的钥匙 解锁孩子四大阶段的成长动力
第一节 0~3岁人生哺育期:奠基生命之初的自主感
孩子的聪明与潜能,怎么开启?
“自由地观看”,就是为大脑发育布线
奠基自主感,从信任孩子的行为能力开始
允许探索,孩子才能独立自主
第二节 3~6岁性格培育期:孵化人生早期的自尊感
孩子的“自私”里,藏着性格形成的秘密
播种自尊感,奠定自我发展的心理基础
允许犯错,孩子才能建立高自尊
从“自私”到共情,让孩子顺利融入社交活动
第三节 6~12岁知识教育期:打造一生的学习成就感
恐惧激励法:让孩子的成绩越变越差
关注学习动机: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启反向思考:让孩子越学越主动
打造优势心态:让孩子找到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四节 12~18岁青春独立期:找到自我价值感
青春期危机,从哪里来?
接纳“自我同一性”探索,让孩子身心有归处
不做决斗者,让孩子有尊严地活在我们身边
用优势视角看待“弱点”,点亮孩子心中的未来
第03章 时间的考验 见证孩子自然改变和成长
第一节 情绪的考验: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情绪失控的孩子,情感枯竭的家庭
家庭情绪“火药库”,引爆孩子的心理问题
高频的生命能量,提升孩子的情绪抗挫力
第二节 朋友的考验:用社交能力打破社交孤立
社交能力来自天生性格,还是父母培养?
为内向“脱敏”,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人气王
培养五项社交技能,让它们像洋葱一样长出去
第三节 心智的考验:沉迷屏幕的孩子会有未来吗?
是什么把孩子赶入屏幕世界?
重建家庭“基因”,打造强大的“第一我”
抵御屏幕吸引力,靠的是内心的目标感
第04章 时间的智慧 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
第一节 输入时间概念:帮孩子建立内在的秩序
感知时间:当“先天生物钟”遇上“后天秩序感”
说出时间:使用时间词汇,是掌控时间的开始
画出时间:学会为一天的活动排序
为上小学做准备:学会监控写作业时间
第二节 从计划到行动:陪孩子达成高效学习
不会安排时间:改变从做一个小计划开始
孩子习惯拖延:养成“现在就做”的好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提升专注力的秘密因素
为小升初做准备:培养五大学习基础习惯
第三节 找到时间的方向感: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
目标分龄法:引导孩子学会咬定目标不放松
学会掌控时间,先学习克服时间预估偏差
整合执行技能,实现自我管理
为升学做准备: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
序言
用时间的格局,打开孩
子十八年成长地图
作为一个母亲,我陪伴
两个男孩走过两个十八年;
作为孕育两部家庭教育作品
《父母的格局》与《学习的
格局》的“母亲”,我更有机
会与两千多万线下和线上的
读者、听众家长朋友们,交
流养育的实践和困惑。一路
走来,我最大的感悟是,这
一代的父母虽然能快速接受
新的养育理念,乐于学习跨
传统、跨文化的教育新方法
,但如果不及时提升养育的
时间格局观,他们依然会踏
入各种养育新误区。比如,
许多“鸡娃”的家长误以为自
己在帮孩子拼未来,实际上
他们是在阻碍孩子大脑的正
常发育,影响孩子的心理能
力和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
更可能导致孩子最后成“才”
却不成人。
我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就
鲜活地展示了这些令人心痛
的后果。片中有一位少女妈
妈怀抱6个月大的婴儿,整
天用看电视打发时间,结果
小婴儿的眼光变得越来越呆
滞,最后被医生诊断为大脑
发育滞后。虽然这个小生命
被母亲拥在怀里,但他却如
同躺在一片感情的沙漠里,
缺乏爱和语言的交流刺激,
最后6个月的大脑停止了发
育。
这个悲剧让同为母亲的
我流下了悲哀的眼泪。就在
那一刻,我决定要把“格局
养育”系列的第三本定为《
时间的格局》,我想从横跨
十八年的时间维度,为父母
提供一张从出生到青春期的
科学养育地图,让父母无论
身处养育的哪个阶段,都有
机会开启视角、拓展思维、
来回纵横地观察养育的全过
程;我尤其想让父母看见,
养育是有阶段性目标和阶段
性需求的,当孩子发育的目
标与家长养育的需求在生命
时间轴上发生了错位时,那
位少女妈妈与婴儿的生命悲
剧就会不断重现。
因此,在第01章里、我
结合大脑科学的研究和最新
发现,讨论在家长意志控制
下所形成的四大养育陷阱:
孩子“不听话”,主要是亲子
关系中的“时间错位”造成的
;孩子“没兴趣”学习,因为
父母不了解孩子身处“主观
时间”的秘密;“逼孩子学习
”,让父母抓住了当下的时
间,却阻碍了孩子大脑发育
;“焦虑未来”,实质是父母
与孩子因为身处不同时间维
度所带来的冲突,因为父母
活在“上层脑”的竞争世界里
,而孩子却活在“下层脑”的
自我感受里。
第02章,从发展心理学
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出
发,讨论孩子从出生到青春
期的成长旅程,希望拓宽父
母的养育格局,从过早追求
智力竞争转移到分阶段奠基
四大内在品质:自主感(0
~3岁)、自尊感(3~6岁
)、成就感(6~12岁)和
价值感(12~18岁)。这
是一个四环相扣的链条,一
环不能少、一环不能弱,它
们互相守望、互为力量,在
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担负
着核心的成长任务。而家长
一旦看清这条生命链条的奥
秘,就看到了一张科学养育
的成长地图,为自己、孩子
和家庭做好了养育的知识储
备。
第03章,结合多年养育
经验和全球化视野的教育模
式,我从情绪能力、交友能
力和心智能力三方面入手,
与父母讨论当下遇到的最棘
手的孩子成长问题,比如情
绪失控抑郁了,性格内向交
不到朋友自卑了,沉迷游戏
不想学习了……我相信,这
些让每一位父母担心着急的
事儿,其实都是孩子成长过
程中的真实状态。他们是否
能安然面对这一成长季的烦
恼和挑战,关键在于父母如
何陪伴、接纳和应对这些“
成长问题”。
第04章,聚焦“孩子不懂
时间为何物”的问题,结合
我这五年来在做的“如何让
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研
究课题,用可视化的引导模
式带领孩子分阶段提升时间
管理能力。我们需要在婴幼
儿时期,先为孩子的大脑输
入早期时间感,建立起内在
和外在的秩序;然后在小学
阶段,指导孩子重点发展执
行技能,为学习和课余活动
做好时间规划;到初高中时
期,鼓励孩子为自主学习设
定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在家
长逐步放手的过程中,让孩
子逐步走向自律。这是一个
从看见时间到认识和使用时
间,最后拥有自主掌控时间
能力的十八年成长过程。
我特别想通过《时间的
格局》传递一个科学养育的
使命:在孩子生命发展的前
十八年时间里,人格发展必
须先于智力发展,只有分阶
段奠基好自主感、自尊感、
成就感和价值感这四大品格
支柱,孩子的各项才华和能
力才能“水到渠成”般地开花
结果。
因此,十八年的养育其
实也是时间的格局,因为把
时间花在哪儿、怎么花、为
什么花,恰恰映照出为人父
母的养育观和世界观。让我
们一起护航孩子由内而外的
健康发展,支持孩子由内在
自我走向外在世界的自然成
长,日复一日地信任和尊重
孩子自带的能量光芒,我们
就能成为拥有时间大格局的
父母。
黄静洁
2022年4月19日
导语
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家黄静洁,继《父母的格局》《学习的格局》畅销50万+册后,带来的“格局养育”系列全新力作。
作者黄静洁与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育有二子,结合亲身养育实践,深入研究家庭教育20多年,不断学习中西教育精髓,建立起独到的“格局养育法”,樊登读书系列课程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
以脑科学最新研究为基础,引用大量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理论基础扎实。
案例丰富,结合二十多年的亲身育儿经历,以及多年来讲座课程为上万名中国家长答疑解惑的实操经验,用生动真实的育儿案例启发家长。
张思莱、鲍鹏山、王悦微等育儿、教育专家诚意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静洁跟我是忘年交。我
很欣赏她的格局养育观。看
到她在新书《时间的格局》
里,把父母辛苦养儿育女的
十八年,梳理成孩子身心发
展的四大阶段,知识清晰易
懂,归纳精辟易读。她建议
父母尤其要在学前注重培养
孩子的自主感和自尊感,并
从大脑发育和人格发展角度
,科学地诠释日常养育小事
。如果父母能认真理解和吸
纳书中的科学养育实践,真
的能获得改变孩子和家庭命
运的力量。
——张思莱 知名儿科专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
我看起来津津有味放不下的
书。作为一名在理念层面思
考教育问题的学者,面对家
长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问题,我往往难以给出方案
。理念和操作,毕竟是不同
的领域。现在,假如再有家
长问我这样那样的问题,我
知道怎么回答他们了:“去
读黄静洁的书。”这本书几
乎是手把手在教家长们怎么
做,而且态度温煦,绝不居
高临下。是的,她娓娓道来
亲切和蔼的行文风格也感动
了我。
——鲍鹏山 知名学者、
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黄老师的这本新书,对
很多父母来说,会是一场及
时雨。她具备非常深厚的科
学素养,告诉家长发展心理
学把人的早期发展分为四个
时期,每个时期的孩子都具
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你必须
尊重这样的发展规律;她也
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陪
伴家里的两个男孩走过了十
八年的时间,她懂得如何把
理论和现实连接,所以给出
的建议是接地气的、可操作
的。
——王悦微 《孩子,我
完全相信》作者、知名教师
精彩页
第一节 “不听话”陷阱:孩子就是听不懂道理的人
我的一位老朋友是建筑师,多年的专业经验让他成为建筑设计界的佼佼者。事业上风生水起的他,私下里跟我聊起青春期的女儿时却愁眉不展:“我的女儿就是听不进去我的话,我要怎么管教她呢?”
做家庭教育研究这么多年来,遇到过无数个有同样困惑的家长,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问题了。从孩子小时候不按时睡觉,不爱吃饭,抗拒刷牙洗脸,抱着动画片就是不关,到上小学后不认真做作业,跟同学打架,偷偷花钱不告诉家长,没有节制地打游戏,再到青春期更复杂的交友问题,偷偷谈恋爱,升学危机,等等,这些“不听话”带来的麻烦事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而且当孩子的“个人实力”跟着年龄噌噌地蹿升时,小时候的养育烦恼也会不断升级,演变成亲子冲突,最后形成越来越难处理的亲子矛盾。
在很多家庭里,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一场“不听话的拉锯战”,这不仅让孩子与家长两败俱伤,还会让矛盾延续到孩子成年之后。当我的这位朋友发出“我要怎么管教她”的巨大疑问时,我看到的是一位长期深陷“不听话的拉锯战”中的父亲,和他那深深的无力感。同时我也看明白“如何让孩子听话”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巨大的旋涡,让大多数父母难逃这场养育旋涡的裹挟,哪怕他们在事业上都是傲视群雄的领导者,也一样会感到迷茫,也一样无法摆脱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当然,围绕着“不听话”这个世界级养育难题也产生了众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教家长们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管教不良行为,如何用奖罚引导孩子不犯错,等等。然而,即使学习了很多方法,读懂了很多道理,只要一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挑战,家长还是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焦虑失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导致孩子“不听话”的核心不在于家长应对孩子的技巧,而是家长对孩子“不听话”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正是这种不符合科学养育规律的认知偏差造成了家长执拗于让孩子听大人话。所以,“不听话的拉锯战”的根源是一场生命力的冲突,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在生命时间轴上相互错位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生命发展的时间轴,就会发现要求孩子“听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式的陷阱。与其在陷阱里拼命学习各种爬出来的技巧,还不如尊重科学,提前看到陷阱,避免让自己一开始就掉进去。
生命时间轴:认识亲子关系中的“时间错位”
了解孩子的生命时间轴是避免掉入“不听话”陷阱的第一大关键。发展心理学把人的早期发展分为五大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出生~3岁)、学前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春期(12~20岁)。而身为父母的我们,通常已经走到了生命时间轴的成年中期,很容易忘了孩子还处在生命五大发展阶段的早期,因此容易忽视孩子与我们具有截然不同的认知水平。父母按成人的认知水平要求孩子“听话”,就会让孩子一出生就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同时也让家长掉入“不听话”陷阱久久不能自拔。
有年夏天我坐地铁外出,旁边坐着一位妈妈,很辛苦地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的脑袋摇摇晃晃,身子还不够硬实。我发现当孩子乖乖不动的时候,妈妈会一脸慈爱地时不时看看他,但当孩子睁大好奇的眼睛、伸出嫩嫩的小手想要去抓身边的扶杆时,妈妈就会忽然露出一脸凶相,低吼道:“这个脏!打!”小孩子看着自己的手被妈妈拉开,一脸懵懂的样子,很快又伸出小手再次去抓扶杆。这时妈妈更凶了:“跟你说还不听,还要去碰,真该打!”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几个月大的孩子连做出害怕的表情都不会,妈妈却已经开始用“不听话就打”的养育逻辑来管孩子了。
如果我们假设,这位妈妈怀里的孩子现在不是几个月大,而是两岁,难道他就能听懂妈妈讲的道理了吗?当然,两岁的孩子会比几个月大时更容易与大人交流,但是对于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到了孩子3岁时,家长开始更频繁地给孩子讲道理,因为家长总觉得自己说的都是最简单的道理,比如:“你要早点睡不然长不高,难道这些都听不懂吗?”然而,这正是生命的“时间错位”的典型表现:一边是家长觉得自己的话特别简单,谁都能懂;一边是孩子表现得懵懂不解,前听后忘、常听常错。对此,家长实在无法理解,以为孩子就是在与自己作对,于是亲子关系进入呵斥一惩罚一哭闹一抗拒的恶性循环。其实,成人眼里的“简单”道理是从成人的角度看事物的,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认知水平来审视,这些道理就像天书一样难懂。而且家长讲的道理与孩子能懂的道理之间往往存在着天壤之别。 有一次我带儿子和他的朋友一家去检查牙齿,当时两个孩子都只有4岁。在去牙科诊所的路上,那个小朋友的妈妈趁机给孩子讲起了道理:“你们可要记得少吃糖,每天按时刷牙,不然你们的牙一定会被虫子吃光!”谁知那个小朋友马上回答说:“太好啦!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吃糖,不用牙齿啦!”正在开车的小朋友爸爸哈哈大笑,估计大人们完全没料到孩子讲出的道理会如此“荒谬”。其实这正是小孩子心中的道理:在她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