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食物改变历史(上卷五谷兴替背后的社会变迁)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罗格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民以食为天。
从古至今,“五谷”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是麻、黍、稷、麦、菽。
为什么“五谷”中会出现有“麻”无“稻”或有“稻”无麻”?
为什么“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变成了“南稻北麦”?
……
面对五谷,有人看见了营养成分配比,有人看到了价格起伏,有人看到了国家战略,但是五谷背后的历史印记和文化标签,却鲜有人看到,本书将带您探寻五谷演变背后的秘密。
作者简介
罗格,本名胡轶笛。现居浙江杭州。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在媒体从事采编工作超过十年,现在互联网行业工作。长期在食物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创作。另在哔哩哔哩开有个人视频账号“罗格觅食记”。
目录
在稻黍粟大战中落败的长江文明
粮食王国的王位之争
大秦帝国靠小米碾压山东六国
大豆是杀人盈野的“元凶”?
小麦的召唤,张骞“凿空”西域的隐秘动力
小麦开启了三国大分裂
唐王朝的兴和衰,都是因为小麦?
稻,延续了华夏民族的血脉
大豆和玉米改变了王朝的命运
禁酒令下蔓延的高粱
土豆,既救不了大明,也救不了大清
番薯竟让中国发现灭蝗秘籍
参考文献
序言
距今大约2500年前,春
秋时期。在鲁国的一次小型
餐会上,孔子陪坐在鲁哀公
的身旁。席问,孔子得到了
一份桃子和黍米,他先是吃
完了黍米,然后才吃了桃子
。旁边的“肉食者们”忍不住
偷笑这位落魄贵族的后裔,
鲁哀公这才善意地提醒孔子
说:“黍子不是当饭吃的,
是用来擦拭桃子的。”
孔子却郑重地回答道:“
这我当然知道。但是,黍是
‘五谷之王’,祭祀先王时属
于上等祭品。而瓜果中桃子
是最下等的,祭先王时连宗
庙都不能进。”
鲁国那些不分贵贱、拿
黍子来擦拭桃子的姬姓后人
,确实已经很难体会黍曾经
神秘而高贵的地位。在他们
的心目中,周人的祖先栽种
的稷,即粟,也就是小米,
才是百谷之中的正朔。
虽然人人都说“周礼尽在
鲁”,但在孔子看来,这些
姬姓后人还是有着各种“非
礼”的行为——可是,这位
老人家所食的“古”,究竟又
有多“古”?
真正以黍为“五谷之王”
的时期,其实是在周之前的
商。周联军在牧野决战中将
商人的军队一举击溃,建立
了属于自己的礼制,分封了
诸侯领地。而孔子本人,却
是商人微子启的嫡传后裔,
他的“祖籍”恰恰是殷商遗民
所受封的宋国。
这个历史长河中有幸被
载人史册的小故事,透露了
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便是我
们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从古
至今也并非一成不变。和纵
贯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人类
历史相比,人的一生实在是
过于短暂,也正因此,我们
往往依凭着自己舌头的记忆
,去推测前人的生活和历史
,却不知道哪怕只有短短
100年时间,食物的变化也
会引发无法预测的后果。许
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
突变,可能都是食物给人类
伏下的草蛇灰线。
正如历史学家尤瓦尔·赫
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中
对于农业革命的观点:“人
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
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食物是人类最为生物化、物
质化的层面,没有食物供给
我们足够的热量,人类文明
显然将会荡然无存。特别是
在农业革命发生以后,我们
的脚步更加遵循着食物划定
的边界和路径。从这个角度
来说,我们所吃的一些主要
食物,是值得为它们写一写
“世家”和“列传”的。
人类选择栽培的主要粮
食品种,其实极其有限,主
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
豆类、薯类作物,其中又以
禾谷类作物最为重要。而“
五谷”的组成,从夏商周到
秦汉,从魏晋到明清,其实
并非一成不变。从黍和粟到
稻、麦,菽(大豆)和麻从主
粮中退出,再到番薯和土豆
等美洲作物加入……这些变
迁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引发
的变化,就是本书想要探寻
的问题。
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大
地上出现了文明起源的关键
时段——龙山时代。中原地
区、长江流域、燕辽地区、
晋陕高原,各种不同的文化
遍地开花,不同色彩的文明
曙光,划破山川河流造就的
天堑与迷雾,在这片土地上
交相辉映。随着粮食的充足
和人口的繁衍,不同部族的
人就怀揣粮仓满盈的希望,
携带着黍、粟或稻的种子,
向更远的地方探寻迁徙,文
明与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
碰撞,不可避免地上演。
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交锋
时的残酷战线,往往也是大
自然为食物的种子划定的结
界地带。一条看不见的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将华夏大
地分成了东南与西北两大半
壁。汉武帝刘彻和他的汉家
骠骑,能使匈奴远遁、漠南
无王庭,却无法让谷物突破
这道自然天堑。开疆辟土的
强弩止步于鲁缟,人们就会
选择铸剑为犁,点开精耕细
作的“科技树”。
特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
环境,影响到人们种下什么
食物的种子,围绕着食物的
生产,人们形成了特有的劳
动组织方式。这种由食物之
手掌控形成的秩序,进而驱
使着人们在发展中彼此交错
、攻伐、交流与融合。在这
个反复持续了数千年的过程
中,八方先民们运用自己的
智慧,像拼一幅没有样板的
拼图,最终拼合成了璀璨的
中华文明。
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
光直先生曾说:“达到一个
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借由
食物这条路径,过去数千年
历史舞台上的光影进行蒙太
奇式的组合,我们或许能够
了解到,不同的历史事件为
什么会在某一个时刻同时发
生,进而从一个小小的角度
,去触碰“我们从哪里来”这
个宏大的话题。
周人翦商灭殷牧野之战
的背后,实际上也是黍和粟
这两种中国本土主粮的王位
争夺战——商人祭祀嗜酒,
而酿酒多用黍。周公用一篇
禁酒的《酒诰》,斩断了商
人借以和鬼神对话的桥梁。
这次“五谷之王”的易位,塑
造出了每一个华夏族人今后
都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
曾经意气风发的汉武帝
,在多年的征战之后,终于
显露了疲态。他发布“轮台
罪己诏”之后,赵过和汜胜
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精耕
细作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种植
的第一原则。从此,农民们
将每一滴汗水都抛洒在田地
里,“种植天赋”也被深深地
刻进中同人的基因里。然而
,“粮食不足一精耕细作一
劳动力增殖一粮食不足”这
个怪圈,却在长达2000年
的时光里,让中华民族的生
存一直
导语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饮食历史文化,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论文等,对食物背后隐藏的历史脉络予以梳理,专业性强;
角度新颖,本书将食物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解读;
只有了解食物,才算真正了解中国历史。某一种粮食作物的传入、发展和演变,都会对一个王朝兴衰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左右历史走向。
精彩页
在稻黍粟大战中 落败的长江文明
距今大约4000年前,当人类的脚步就要从新石器时代跨入新一个时代的门槛时,一个在长江下游南岸、环太湖流域盛极一时,拥有发达的稻作农业、创造出精美的玉器和各种“超级工程”的良渚文化,却突然在新时代到来的前夜不知所踪。
沿着长江溯游而上,和良渚文化一样,在长江两岸起源的中国稻作文明,也似乎在这个前夜突然由盛转衰。以黍、粟种植为生产力代表的黄河流域泛北方地区,从此长期处于中国文明的主导地位。
这依然是一个待解的宏大谜题。要解读它的神秘,其中不免交杂遗迹、神话、史籍乃至斗胆的猜测,借由这种方式,一幅巨大而厚重的大幕,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徐徐拉开。这一刻,九州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文明曙光,划破山川河流造就的天堑与迷雾,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
在付出13年的努力、平定泛滥多年的水灾之后,禹终于成为比肩尧、舜的华夏族首领。在生命的最后10年里,他似乎难以安生地端坐在阳城的宫房内,感受威仪八方的至高权力。相反,他要不断地外出巡狩,一次次地召集天下方国首领,来巩固他的地位。
就在禹登帝位的第八年,也是他去世之前的倒数第二年,他再一次在会稽召集天下方国首领。就在这次隆重的集会上,来自东南的一个部族防风氏的首领,却迟到了。防风氏这个意外的过错,显然让禹感到被怠慢了,甚至认为这是对他权力的轻视和挑战。禹当场就下令诛杀防风氏首领,并且将他陈尸示众,以示这个天下皆是属于他的。在他的权威震慑下,天下万国归心(汉·赵哗·《吴越春秋》)。
巧合的是,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当人类的脚步就要从新石器时代跨入新一个时代的门槛时,一个在长江下游南岸、环太湖流域盛极一时,拥有发达的稻作农业、创造出精美的玉器和陶器,甚至营建出各种“超级丁程”的良渚文化,却从此突然不知所踪,在那个新时代到来的前夜中断了。随后在此定居的文明,竟然还出现了大踏步的倒退。良渚先民的脚印,就这样消失在文明进化的尘埃中,留下一个待解的千年谜题。防风氏部落是否就是失踪的良渚先民,也留给后人们诸多的猜想。
就在防风氏被诛杀两年之后,禹在一次东巡会稽的路上死去。华夏族的“禅让”古制灰飞烟灭,禹的儿子启,成为天下万国承认的共主,开启了一个“家天下”的王权时代(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以黍、粟等旱作作物为主的黄河流域,率先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王权更迭、传承有序;而在长江流域的中游和下游,那些以稻作为主、星罗棋布、五光十色的文化,却从此一蹶不振,让长江文明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都跟随在黄河文明的身后亦步亦趋。
当我们开始审视这个谜题的时候,一个犹如满天星斗、重瓣花开的龙山时代,正发出璀璨的光芒,在这个新石器聚落林立的“英雄时代”,九州大地上的先民们生存、成长、强大,而后交错、攻伐、融合或是湮灭——而这一幕幕,又要从先民们在各自脚下的土地上,驯化了稻、黍、粟这些有着不同习性的植物,跨人农业时代开始说起。
火种
世界上许多农业起源地的前传,总是惊人的相似:距今大约12900-11600年之间,持续了1000多年的新仙女木期,中断了地球的温暖进程,进入间冰期。大量物种的消失、能够捕猎和采集到的食物减少,让人类开始在饥饿中学会了在最寒冷的冬季到来前,试着采集、保存不同的种子,作为备荒的食物。那些耐保存、热量高,最重要的是在寒冷、干旱环境中,依然能顽强生长的禾本科植物,让正在冰期中煎熬的人类意识到,它们将会是未来对抗阴晴不定的上天时,可以依赖的对象。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