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伤心的村寨/文山苗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陶兴安 |
出版社 | 云南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伤心的村寨/文山苗学文库》收录的22篇小说,均是从公开发表或者出版发行以及新近创作的作品中选取的,既有二十年前的小说处女作《猎杀》,也有刚完成的《伤心的村寨》等等,基本上涵盖了作者几十年的创作历程。这些小说,看似传奇,或者荒诞,甚至诡秘。 作者简介 陶兴安,笔名安紫,男,苗族,1964年7月生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地区的一个边境村寨,1981年9月考入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习,l985年7月大学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州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过中专教师,做过行政工作。现任文山广播电视台总编辑。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山村爱情》、中短篇小说集《花头巾》、散文集《爱笑的苗家女》等。 目录 惊魂记 传说 招狐 尾巴 背魂 怪胎 花头巾 布谷鸟 雨夜 山村爱情 烦恼的同名 伤心的村寨 猎杀 迷路 困惑 死谜 夜火 龙狗 鹌鹑 瞌睡遇着花枕头 解药 酸涩的多依果 后记 序言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 等于背叛。按照列宁的观 点,曾几何时,我们不知 道有多少人背叛过自己的 民族。在现实中,的确有 许多人不知道本民族的历 史,有的甚至连本家族的 历史也说不清楚。可见, 普及历史知识,对一个民 族来说是何等重要。这就 是我们编辑出版“文山苗学 文库”的初衷。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 的民族之一。歌曲《我们 的名字叫苗族》唱道:“别 人的历史有多悠久,我们 的历史就有多悠久。”歌词 说出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 的历史渊源,虽未点明悠 久历史的时间,但研究中 国历史的部分学者是将苗 族作为兄长来认识和看待 的。如王桐龄在《中国民 族史》中指出:“若照历史 上观察,中国民族除去汉 、满、蒙古、回、藏五族 之外,还有一位长兄,即 是苗族。”王桐龄不仅把苗 族视为长兄,而且对苗族 创制刑法、发展兵器、创 建宗教作了充分肯定,并 且承认,汉文化中有许多 知识是从苗族文化发展而 来的。同时,指出苗族早 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 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华 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 帆风顺的。人类在竞争中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 靠力量,二靠智慧。力量 再大,智慧不足,终究由 强转弱。有了智慧,力量 不足,那是暂时的,人们 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从弱变强。这样的历 史规律同样需要智慧才能 把握得住。苗族在上古时 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把握住 ,而从辉煌中落伍了?我 们从黄河一路走来,或许 是路途艰辛,来不及思考 这些问题;或许是从来无 人去思考这一重大的历史 问题。但是,当我们用自 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 地走了5000多年,才从黄 河走到西南边疆——文山 这片红土地时,我们却在 界碑前驻足了。为什么? 黄河是我们的故土,祖国 是我们的母亲,有谁愿背 井离乡?又有谁不热爱自 己的母亲而离去呢?对这 些历史问题的探究,都记 入了《文山苗族》一书, 大家读罢即可略知一二。 按照民国时期《丘北县 志》记载,文山苗族于明 初由贵州迁入,由此计算 ,早期迁入文山的苗族已 有600余年历史。但是,从 史料考察看,文山大多数 苗族是清康熙年间陆续迁 来的,最后一批迁入文山 的苗族是贵州陶新春、陶 三春起义失败后迁来的。 日月轮回,起始循环。 人志各异,南北东西。逝 去的,走了,脚印一串串 ;留下的,还在,墨香一 丝丝。苗族迁到文山后, 为生存,有的于清中后期 迁往越南、老挝,但绝大 多数则定居下来,形成了 西部苗族较为集中的聚居 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与壮族人民共为文山壮 族苗族自治州两个主体民 族之一,并与其他民族共 生共存,为文山的历史发 展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积极开发山地农 耕文化。由于苗族迁入文 山的时间较晚,坝区和河 谷地区已被先迁入的汉、 壮、回、傣等民族拥有, 苗族唯有择山而居。早期 ,苗族仍沿袭传统的游耕 方式进行耕作,流动性较 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中国共产党让苗族人 民停下了迁徙的脚步,分 得了土地,成为了国家的 主人,苗族人民从此才逐 渐形成了独特而完备的农 业文化体系。 第二,保持恋乡爱国的 文化传统。苗族自古有思 乡恋土、爱国爱家的传统 ,《指路经》就是苗族思 乡爱国的传统教育的好教 材。千百年来,苗族群众 长期用这部教材教育子孙 后代,使乡土和家国思想 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 结果。正是如此,才有抗 法英雄项崇周的爱国之举 ,有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陶绍文,有民兵英雄王咪 四,也有年仅八岁的“三八 式小英雄”杨兴周等动人事 迹。特别是守土卫国的抗 法英雄项崇周,能在他那 个时代受到清政府的表彰 ,被誉为“边防如铁桶,苗 中之豪杰”的爱国英雄,确 实难能可贵。 第三,大力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丰富民族精神文 化生活。在长期的生产生 活中,苗族人民创造了丰 富多彩的文化,为苗族经 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 代初搜集整理成册的民间 故事和民间长诗以及近期 搜集整理的《芦笙辞》, 都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结晶。将这些传统文化成 果编入“文山苗学文库”出版 的目的,一是展示苗族优 秀传统文化;二是供学者 研究,让世界更多了解文 山苗族。 第四,积极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推进苗族地区经 济社会全面发展。可以说 ,文山苗族的发展是伴随 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发展而发展的。苗族 人民的发展进步,与党的 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的好 政策密不可分。在党的正 确领导下,苗族干部成长 起来了,苗族经济发展起 来了,苗族文化繁荣发展 了,苗族地区的公路网形 成了,苗族的乡村面貌大 变样了。所有这些发展变 化,都是苗族人民为书写 自己的历史而展示给时代 的新篇章。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 英群体引领,一代人有一 代人不同的历史使命。我 们不敢妄称或冒充这个时 代的精英,也不敢妄想去 引领这个时代的发展进步 ,只想用双肩担当起我们 应负的历史责任。我们的 主 导语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歌曲《我们的名字叫苗族》唱道:“别人的历史有多悠久,我们的历史就有多悠久。”歌词说出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渊源,虽未点明悠久历史的时间,但研究中国历史的部分学者是将苗族作为兄长来认识和看待的。如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指出:“若照历史上观察,中国民族除去汉、满、蒙古、回、藏五族之外,还有一位长兄,即是苗族。” 《伤心的村寨/文山苗学文库》中所收录的内容都是中越边境地区苗族生活的艺术再现,所记录或者传承的,也是农耕民族在面对现代文明浪潮的巨大冲击之下,已经消失或者行将消失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 后记 重新捡拾过去的小说, 并从中挑选具有一定代表 性的作品编辑出版,本身 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情。因为作品一旦发表或 者出版了,有时就由不得 作者了,就像已经出生的 孩子,父母能够遗传给他 们的基因,只是其中的一 部分,后天的学习与教育 等诸多因素,对他们的成 长、成熟和成就所产生的 影响,却不可低估。虽然 这件事做起来难免会引起 争议,但我还是硬着头皮 ,尽量选择那些有点意思 的作品,并加以修订润色 ,争取出版之后少点遗憾 。 本书收录的22篇小说, 均是从公开发表或者出版 发行以及新近创作的作品 中选取的,既有二十年前 的小说处女作《猎杀》, 也有刚完成的《伤心的村 寨》,等等,基本上涵盖 了我几十年的创作历程。 这些小说,看似传奇,或 者荒诞,甚至诡秘,其实 ,都是中越边境地区苗族 生活的艺术再现,所记录 或者传承的,也是农耕民 族在面对现代文明浪潮的 巨大冲击之下,已经消失 或者行将消失的风俗习惯 、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 衷心感谢文山壮族苗族 自治州苗学会的关心支持 ,感谢长期以来一直鼓励 和鞭策我的熊荣元、王万 荣、周祖平、李茂山、杨 桂林、朱开勇、罗永珍等 有关领导及亲朋好友。正 是因为有他们的热心帮助 和理解包容,本书才得以 出版发行,并与新老读者 见面。 2016年3月28日 精彩页 中越边境地区,一个偏僻的苗寨。 秋天的一个晚上,夜越来越深了,坐落在寨子旁边的陶冶家,那道大门依然敞开着,让山风和飞虫自由出入。屋里燃烧的松明,冒着一股黑烟,火光闪烁,黯淡而微弱。此时,本该是上床睡觉的时间,可陶冶的老婆和三个孩子,正围坐在侧屋的火塘边,瞪着眼睛,竖起耳朵,听他讲鬼怪故事。 陶冶记忆力强,口才出众,会讲很多流传在民间的神奇故事。他在讲述过程中,不时融进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心理体验,让故事情节丝丝入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悬念设置合乎情理,故事结局出人意料,三个孩子每次听了,都感到故事里的一切,好像就发生在眼前。其中,鬼怪故事尤为精彩,既惊悚又抓心。 正当陶冶讲到一个妖婆提着菜刀、拎着水瓢、背着竹篮,龇牙咧嘴地走进寨子里,准备要人命、汲人血、背人肉这个情节的时候,三个孩子开始脊背发凉,头发竖立,便越靠越紧。就在这个关节处,他们忽然听到了细碎的马蹄声。 面对堂屋坐着的长子,抬头看到一匹马突然闯进门来,一边四处张望,一边喷着响鼻,背上还驮着什么东西。他用肘关节捅了一下旁边的小弟,吓唬道:“咦——你看,鬼马来了!” 由于鬼怪故事所营造的恐怖气氛笼罩在周围,小儿吓得直往母亲怀里钻,想和二姐争抢庇护空间。母亲刚想责骂长子两句,侧目也看到了那匹马,她转而惊叫道:“哎呀!这马怎么进来了?孩子他爹,赶快把马吆出去!” 背对堂屋坐着的陶冶,听到老婆的话,暂时中断了故事的讲述。 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和无畏,长子主动站起来,说:“爹,你接着讲故事,我去吆马!” 长子走到堂屋里,借助昏暗的火光,发现马背上驮着一具死尸,吓得脸色大变,惊声叫唤:“妈呀!死、死人,马驮着一个死人!” 正在准备继续往下讲故事的陶冶,听到长子的惊呼,以为他又在说谎骗人,刚想笑出声,看到长子早已飞身返回火塘边,还踢翻了一只板凳,开始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妙了。他起身走过去,不看则已,仔细一看,也吓了一跳。那匹瘦弱的小马,果然驮着一具死尸!从穿在身上的衣裙判断,应该是一个年轻女性。由于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了,散溢出一股恶臭,呛得陶冶差点没呕吐。 陶冶担心吓坏老婆孩子,来不及多想,便伸出手去,一把扯过马笼头,将它转过身来,牵出门外,然后就是一阵噼啪抽打,把马打走了。他返回屋里,哐当一声,紧闭大门,插上木栓。 陶冶的老婆和三个孩子,目睹刚刚发生过的一幕,早就吓得脸色蜡黄了,连大气也不敢出。 火塘里的柴火,噼噼啪啪地燃烧着,映照着家人的前胸和腿脚。闪烁的火光,跃进每个人的眼睛里,让他们的眼眸也闪闪烁烁的。虽然柴火热气腾腾,但陶冶却感到冷飕飕的,全身像打摆子一样,颤抖不止。他颤抖一阵,又颤抖一阵,牙齿碰得咯咯直响。陶冶怎么也想不通,都深更半夜了,那匹小马是从哪里来的?驮子上的女尸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小马不到别家去,偏偏闯进我家来?最后,陶冶的嘴唇嗫嚅半天,艰难地从里面挤出一个微弱的声音,语无伦次地对老婆孩子说:“从、从现在开始,记得了,天黑之后,要把门关了,哪怕,你们,外婆来了,也、也不能随便,开门……” 第二天清晨,一夜都没有合眼的陶冶,老早就起来了。他觉得真是秽气极了,倒霉透了。老辈子常讲:动物进家,必是凶兆。何况还是一具无名死尸!这问房子,看来是不能再住了,得另想办法,重新去盖问新房。可是,既要选地址、卜吉凶、挖土方、平地基、舂泥墙,又要砍树木、锯榫头、凿卯眼、搭檩条、盖茅草,还得备粮食、请帮工、磨豆腐、买白酒、盘吃喝,短时间内,哪里能做得到呀!他和老婆商量来商量去,依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只好听从老婆的建议,跑到寨子里,请来一名摩公,让他帮助清扫房屋,驱赶邪祟,保佑平安。 陶冶很着急,摩公却不慌。 在陶冶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摩公坐在火塘边,慢悠悠地抽着烟筒,开始分析事件的原因:“那匹驮着死尸的小马,肯定是走累了,口渴了,又无法卸下背上的驮子,才借着火光闯进你们家的。” 陶冶将自己想了一夜也想不明白的疑问提出来了,说:“那匹小马是从哪里来的?女尸又是怎么回事?就麻烦你帮查查看,并顺带着给禳解吧!” 摩公在设坛走阴的时候,或许因为有九干八百名阴兵相助的缘故,可谓无所不能,但面对这个现实的棘手问题,他也解释不清楚,只有安慰道:“你们不要害怕,我这就给你们扫屋驱邪。”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