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具有科学实用和医学诊断价值的产品,逐渐从军用转移到民用领域。 作者从科学史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大量一手文献,系统梳理了放射性同位素在不同领域中作为示踪剂和其他手段辅助研究,以及在医学诊断领域,尤其是癌症诊断的应用过程。其中既包含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思考,也包含着不同群体围绕和平利用核能的博弈与协作。 作者简介 柯安哲(Angela N.H.Creager),生物化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科学史专业托马斯·西贝尔教授(Thomas M.Siebel Professor),同时也是历史系菲利普&罗林斯教授(Philip and Beulah Rollins Professor),2014—2015年任科学社会史协会主席(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HSS)。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的生物医学史及科学史。主要著作有The Life ofa Virus、Atomic Life、A Feminism in Twentieth-Century Science,Technology,and Medicine(主编,2002)等,以及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示踪剂 第二章 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核反应堆 第四章 禁运 第五章 红利 第六章 销售 第七章 路径 第八章 试验品豚鼠 第九章 辐射束与放射物 第十章 生态系统 第十一章 半衰期 参考文献 导语 冷战时期科学的生动描述。这部著作为不断增加的历史文献冉添一笔,这些文献已经开始重构我们对这个时期及其后续影响的理解。柯安哲对于原子能的利用及其带来的奇特后果有着敏锐的关注,这部作品也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描绘:对科学产生的复杂影响进行了一次极为清晰的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