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常见螳螂野外识别手册/好奇心书系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吴超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我国有分布的相对常见且有代表性的77种螳螂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等信息予以简介,涵盖种数约占我国已知的螳螂物种数的一半,涉及全部科及多数属。书中每个物种均配有可供识别的生态照片,令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对常见螳螂进行识别;书后附有中国螳螂主要属的螵蛸图版及农林业上常遇到的物种的生殖器图版,以便于专业人士区分近似种。本书是广大昆虫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生态摄影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人士用作参考。 作者简介 吴超,生于北京,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著《螳螂的自然史》、《中国螳螂》等书籍,考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发现发表昆虫新种新纪录若干,并有数种昆虫新种以吴氏命名。 目录 入门知识 入门知识 概论 身体结构 生活史 生物学 采集、饲养及标本制作 采集与饲养 标本制作 种类识别 小丝螳科 越南小丝螳 怪螳科 中华怪螳 侏螳科 格氏透翅螳 宽翅黎明螳 齿华螳 二斑彩螳 云南细螳 云南矮螳 中华柔螳 跳螳科 绿脉虎甲螳 顶瑕螳 名和小跳螳 五指山小跳螳 长翅小跳螳 布氏跳螳 中南捷跳螳 那大石纹螳 宽斑广缘螳 七刺闽螳 角螳科 美丽艳螳 淡色缺翅螳 斑点缺翅螳 格华缺翅螳 海南角螳 铆螳科 短翅搏螳 云南惧螳 埃螳科 芸芝虹螳 箭螳科 梅氏伪箭螳 锥螳科 浅色锥螳 花螳科 天目原螳 褐缘原螳 中华原螳 沟斑原螳 中华齿螳 察隅齿螳 长翅齿螳 海南齿螳 冕花螳 中华弧纹螳 透翅眼斑螳 明端眼斑螳 江西眼斑螳 中南拟睫螳 中华屏顶螳 陕西屏顶螳 魏氏屏顶螳 角胸屏顶螳 短屏顶螳 索氏角胸螳 大异巨腿螳 武夷异巨腿螳 基黑异巨腿螳 半黑舞螳 日本姬螳 壮姬螳 印度姬螳 中印枝螳 枯叶螳科 华丽孔雀螳 螳科 云南亚叶螳 薄翅螳华东亚种 棕静螳 连纹静螳 南洋半翅螳 中华刀螳 枯叶刀螳 狭翅刀螳 瘦刀螳 勃氏刀螳 宽胸菱背螳 长菱背螳 广斧螳 中华斧螳 贝氏斧螳 台湾巨斧螳 杂斑短背螳 梅花半斧螳 五刺湄公螳 附录 附录 1:中国螳螂常见属种的螵蛸图版 附录 2:中国农林城市环境常见螳螂雄性外生殖器图版 参考文献 跋 致谢 序言 尽管一些在城市中生活 的读者朋友们可能没有见 过螳螂,但我相信不会有 人没听说过螳螂这类昆虫 。虽然很多时候,螳螂并 不如蝴蝶、蜻蜒般常见, 但从诗词到典故,从寓言 到卡通形象,螳螂对于大 众一定算不上陌生;螳螂 目昆虫多样的形态和颇有 拟人感的行为更让很多人 为之着迷,甚至将其作为 宠物饲养。本书力求简洁 而全面地介绍这类独特的 昆虫,从形态结构到生物 学信息,让即使没有相关 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 。本书的主要部分用来介 绍中国相对常见的77种螳 螂,尽管这里说是“常见”, 但实际上,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可能大半依旧难以 遇到。分属在12科50属的 螳螂代表了中国螳螂的主 要类群,本书简单介绍了 它们的形态特征、大小、 常见度及分布情况;提供 了多数属的螵蛸图版,算 是本书的一个小亮点。希 望读者朋友们能通过本书 简单了解螳螂的相关知识 ,并对中国螳螂常见类群 及物种有个粗略了解;更 希望大家能通过本书看到 昆虫世界的精美,看到我 们所在的自然生态多彩迷 人的一面。 本书完成时间仓促,错 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望读 者朋友们能指出谬误,以 便日后修订改正。 吴超 2020年12月30日于北京 导语 螳螂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类昆虫,从它们精致的样貌到敏捷的捕食能力,及各式各样的巧妙拟态和复杂行为,无不吸引着众多的自然观察者的目光。本手册收录了于我国有分布的77种螳螂,涵盖了中国全部的已知科及多数已知属;内容包括了螳螂的形态结构、分类学基础、生活史及生物学信息等。本书图片精美,能让读者一览昆虫世界的精美,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后记 跋 这是一本定位便捷的方 便读者朋友可以随身携带 的识别手册,以生态照的 形式展现。承蒙重庆张巍 巍先生之关照及信赖,邀 我编写本书,我一拖再拖 如今终于付梓。手册的总 论部分力求尽可能全面且 简洁地涵盖螳螂相关的各 种信息,从文化内容到分 类科学、从自然生态到结 构解剖,也希望能让没有 昆虫学基础的读者朋友轻 松读懂;如能让您感到有 所解惑,我深感荣幸。书 中的物种识别部分包含77 个相对容易见到的物种, 但其中大半对于大众而言 其实依旧罕见;这本手册 包含物种较少,我尽量在 图片选择上顾及两性成虫 及若虫,以方便读者识别 参考。尽管我多次检查, 然而纰漏依恐难免,着墨 处如有谬误,还望读者们 不吝指出,日后若能再版 ,定将修补相谢;我也诚 邀同好之土~同记录,让 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些 优美的昆虫,并把它们的 魅力展现给广大的读者朋 友们。 吴超 2021年1月15日于三亚 精彩页 螵蛸:螳螂将卵粒产在螵蛸(oothecae)之中,多数螳螂的螵蛸有着明显的分层结构,其内还有分隔卵粒的卵室,螵蛸顶部有孵化通道。螵蛸的泡沫层可以为其中的卯保温保湿,并能一定程度地阻碍寄生性小蜂的侵害。 生活史 螳螂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包括卯、若虫、成虫3个阶段,没有蛹期。螳螂的卯表面光滑,长卯形,通常米黄色或黄绿色;所有现生螳螂都将卯产在泡沫质的螵蛸之中,因种而异,一块螵蛸中可能包含屈指可数的几枚到上百枚卯粒。很多生活在寒冷地区的螳螂会以螵蛸中的卯的形式越冬;锥螳属Emousa及一些花螳科Hymenopodidae的物种常以大龄若虫越冬,而在温热带地区,螳螂越冬的形式则可能更为多样。当卯中胚胎发育成熟,若虫即钻出卯皮,顺着螵蛸中的通道钻出孵化,这时的若虫附肢紧贴在躯干上,呈鱼形,无行动能力,仅能扭动前行,称为“前若虫”;“前若虫”由一根丝线悬吊从螵蛸中滑出,并在离开螵蛸后迅速进行第一次蜕皮,成为1龄若虫。1龄若虫已经有着与成虫相近的外形,它们会在短时间内离开螵蛸,各自独立生活。 螳螂的若虫习性通常与成虫相仿,也捕捉各类小动物为食。螳螂的若虫经过6~8次蜕皮达到成虫阶段,若虫发育过程中造成的断足等损伤,可伴随蜕皮一定程度地恢复。不同种的螳螂蜕皮次数可能不同,通常小型种蜕皮次数较少;而同种螳螂中,雄性的蜕皮次数也常比雌性少1~2次。 成虫是螳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以发育成熟的翅及生殖系统为标志。成虫后的螳螂即不再蜕皮,因而身体的损伤也不能再恢复。螳螂的成虫寿命较长,通常可达2~3个月,一些种的成虫甚至能存活6个月以上。新羽化的成虫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且需要进食才能完全成熟,完全成熟后的螳螂即可交配产卵,但未经交配的雌性螳螂也可产下正常的螵蛸,一些种有孤雌生殖的记录。两性一生均可多次交配。螳螂的螵蛸通常产于植物枝条或叶片之上,但也有一些种类会将螵蛸产进树皮缝隙、岩壁、石下,甚至通讨瞧軎B的掺掘将螵蛸产入地下。 生物学 捕食:螳螂以敏锐的视觉发现,并依靠发达特化的前足攫取、控制描别。尽管强有力的捕捉足可能严重地创伤或损坏猎物的身体结构,但被控制的猎物并不会被刻意杀死,而是以咀嚼式口器直接啃咬,直到猎物因肢体破碎而失去活性。螳螂的猎物几乎全是昆虫或近缘的陆生节肢动物,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对昆虫的偏好,而是因为在所处的环境中,在螳螂可控的体型范围内的小动物几乎全是昆虫;这也意味着对大型螳螂而言,小型脊椎动物依旧可能出现在它们的菜单之上。小型鸟类是最常见的非常规猎物,各大洲都存在有能力捕猎小鸟的螳螂。大多数螳螂并没有特殊的捕食偏好,但一些习性或形态独特的类群依旧可能有比较专一的食性:在树干上活动的怪螳属Amorphoscells非常善于以细小的前足灵巧地攫取身旁经过的蚂蚁;在亚洲东南部分布的箭螳族Toxoderini的种类则偏好捕食蝴蝶,它们捕捉足上纤细的直立长刺很适合卡住蝴蝶这样有宽大翅膀但反抗能力较弱的昆虫。 P16-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