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与同学比成绩、与同事比薪水、与亲戚比人生成就……比较仿佛成为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是定义优与劣的“相对论”。人在比较中做选择,体验比较带来的沮丧与欢乐。比较造成的影响又会在群体与社会中蔓延,左右群际关系,甚至引发偏见与冲突。而合理利用比较背后的心理学规律,则能趋利避害,推动社会发展。 本书从现实案例出发,基于心理学理论,分析比较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并基于科学研究为社会治理提出建议,以期增进个体幸福感,提升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 陆静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其研究领域集中于判断与决策,探究影响风险决策的个体与社会情境因素。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包括自我一他人决策差异,风险决策中的社会参照点,心理安全感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等。其论文发表于多种相关国际学术期刊。 目录 第一篇 无处不在的比较 第1章 比较的困境 1.1 比较的困境 1.2 社会比较信息的压倒性优势效应 1.3 人人都有比较式思维 第2章 爱比较的那些人 2.1 谁爱比较 2.2 与谁比较 2.3 助长比较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 满意从何而来:比较对个体的效应 第3章 自我评价中的比较 3.1 人人都是好司机 3.2 我优故我优于他人 3.3 “你优故我优”与“你优故我劣” 3.4 “我比他高”与“他比我矮” 第4章 社会比较与风险决策 4.1 风险决策理论的发展 4.2 以他人状态作为参照点 第5章 消费决策中的比较 5.1 变贵为廉的营销术:价格知觉 5.2 “嫁衣”选项:诱饵效应 5.3 不得人心的打折:不作为惯性 5.4 价格比较 5.5 幸福的源泉:体验购买 5.6 “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第三篇 冲突从何而起:比较对群体的效应 第6章 社会比较的人际代价 6.1 赢家的骄傲与担忧 6.2 仰望者的妒忌 6.3 痛苦的比较式拒绝 第7章 社会比较的群际影响 7.1 戴上社会比较的有色眼镜 7.2 组织中的社会比较 第四篇 如何趋利避害:比较对社会的效应 第8章 社会比较与利他行为 8.1 何时兼济天下:社会比较中的捐赠 8.2 该出手时才出手:有目的的利他 8.3 阻止利他行为的社会比较 第9章 财富的社会比较与民众幸福感 9.1 金钱能买到幸福 9.2 金钱难买到幸福 9.3 幸福感的相对收入假说 9.4 中国民众的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 9.5 民众幸福感与社会福祉 第10章 助推明智的决策 10.1 助推 10.2 利用比较进行助推 参考文献 导语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要进行比较,包括把某个选项与其它选项进行比较、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本书将阐述比较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包括四篇内容:第一篇无处不在的比较,该部分论述比较的普遍性以及人们广泛具有的比较式思维。第二篇比较对个体的效应,该部分论述比较如何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风险决策和消费选择。第三篇比较对群体的效应,该部分论述比较的人际代价以及它对群体的影响。第四篇比较对社会的效应,该部分论述比较对社会的影响,例如是否有助于形成助人风气,如何作用于民众幸福感,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如何利用比较助推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