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内城的三重城结构中,创建于元代的皇城(又称萧蔷,红墙黄瓦)是夹在“两墙之间”的过渡性空间。皇城是皇家专属领域,布置着大量离宫别殿、坛庙与衙署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皇室和皇宫。皇城构成了皇室生活的一处主要场所。本书通过梳理元明两代皇城的沿革,查考每个时代在论证、利用和改造前朝遗存时所采用的策略。除了识别与定位皇城主要建筑的建置,还探索了隐藏在这些演变背后的皇室及其服务者的生活方式。作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已经拥有宫城的基础上,元、明皇室仍然需要一座皇城,这源自一种对一处更自由、更私密、更包容领域的渴求。在皇城里所能实现的,是一种与大内的逻辑全然不同的营造与生活。
在数百年北京皇城大舞台上,每一段红墙、御路,每一座宫殿、坛庙、园囿、衙署,都在讲述着各自的故事。在皇城这一特殊的生存空间,皇家成员及臣子、内府、鬼神、游人甚至动物,都在演绎着各自的角色。红墙黄瓦、殿宇坛庙、山水园林……如今的皇城早已不再是昔日面目。本书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精细的皇城画卷,元明皇城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面貌及生活图景一一展现,并在字里行间讲述了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在那些或诙谐或引人动容的逸闻琐记之中。在作者的笔下,冰冷冷的建筑具有了历史的温度,隐没在市井中的元明两代300余年皇城得以重现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