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舞论研究(上下)(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尹锡南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婆罗多的梵语名著《舞论》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学界公认的世界三大古代文艺理论名著。《舞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古代文艺理论百科全书。本书在吸收国内外学者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舞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首先对印度古典文艺理论发展概况、东西方的《舞论》译介和研究、《舞论》的写本编订等进行简介,再对《舞论》的戏剧论、诗学论、舞蹈论和音乐论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新护《舞论注》、《舞论》的历史影响、比较诗学视域中的《舞论》价值等进行探讨。本书图文并茂,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文艺理论、东方文学与艺术、东方文艺美学、比较美学、比较艺术学、比较诗学等领域的学者和读者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尹锡南,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3期“南亚与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创新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印度文学、中印关系与比较文学。曾于2004至2005、2011至2012年两度留学印度。出版《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2003)、《英国文学中的印度》(2008)、《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10)、《印度的中国形象》(2010)等著作,出版《印度比较文学论文选译》(2012)等译著。 目录 上册 绪论:印度古典文艺理论发展概况 第一节 概念分析 第二节 古典文学理论发展轨迹 第三节 古典艺术理论发展流变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东西方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第一节 印度的《舞论》英译概况 第二节 印度的《舞论》研究 第三节 西方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第四节 泰国等亚洲国家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第五节 中国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一、中国的《舞论》译介 二、中国的《舞论》研究 第二章 《舞论》的写本编订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跨越三个世纪的印度《舞论》编订史 一、《舞论》的第一、二种标准版本 二、《舞论》的第三、四种标准版本及其他编订本 第二节 《舞论》的两类写本 一、《舞论》的南传本和北传本 二、不同的观点与四个版本对比 第三节 《舞论》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舞论》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 第一节 梵语诗歌与戏剧 第二节 古代乐舞、绘画造像与建筑艺术 第三节 古代宗教哲学 第四节 古代语言学、天文学、数学、医学 第四章 《舞论》的戏剧论 第一节 戏剧起源与功能 第二节 剧场建造与祭祀 一、三种剧场的建造 二、难点与相关争议 三、剧场祭祀 第三节 戏剧情味 一、情论概述 二、味论概述 三、味论面面观 第四节 戏剧情节 一、情节发展五阶段、五元素和五关节 二、关节因素、关节分支和插曲 第五节 戏剧类型 一、十色 二、柔舞支与次色 第六节 戏剧角色和剧团 一、男角 二、女角 三、角色分配和剧团成员 第七节 戏剧语言 一、梵语和俗语的规则 二、语言等级和方言类别 三、角色语言和台词吟诵等 第八节 戏剧风格 第九节 戏剧表演 一、序幕仪式表演 二、空间位置与表演法 三、综合表演与特殊表演 第十节 戏剧化装和道具 第十一节 戏剧效果与鉴赏 第五章 《舞论》的诗学论 第一节 诗律论 一、理论前奏 二、婆罗多的诗律论 三、婆罗多与宾伽罗、安主的诗律比较 第二节 庄严论 一、语音(词语)庄严和意义庄严 二、诗德、诗病和诗相 三、婆罗多庄严论与中国古代诗律产生是否有关 第三节 艳情心理论 一、印度古代艳情论 二、婆罗多与犊子氏的思想联系 三、《舞论》对《爱经》类著作的借鉴与发挥 第六章 《舞论》的舞蹈论 第一节 舞蹈基本原理 第二节 刚舞与柔舞 一、刚舞和柔舞的差异 二、刚舞基本体式和组合体式 三、南印度湿婆庙的刚舞108式雕像 第三节 nrtta、nrtya和natya:三个关键词辨析 第四节 手势表演 一、单手势和双手势 二、纯舞势及相关原理 三、历史影响 四、纵横比较 第五节 步伐表演 第六节 眼睛等主要和次要部位表演 第七节 行姿、坐姿和躺姿表演 下册 第七章 <舞论>的音乐论 第一节 基本乐理 一、微分音 二、乐音 三、音阶 四、调式 五、装饰音 第二节 节奏体系 一、节奏、节拍和音速的概念 二、节奏的种类 三、节奏与乐曲 第三节 音乐作品 一、达鲁瓦歌的概念 二、作品体裁的分类 三、歌曲原理和歌手素养等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演奏 一、乐器的起源和分类 二、弦鸣乐器和气鸣乐器的演奏规则 三、鼓乐演奏规则 第八章 新护的《舞论注》简介 第一节 新护其人其作 第二节 新护对戏剧味论的阐释 第三节 新护对舞蹈论的阐释 第四节 新护对音乐论的阐释 第九章 《舞论》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舞论》对梵语戏剧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舞论》对梵语诗学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 《舞论》对梵语舞蹈理论的影响 第四节 《舞论》对梵语音乐理论的影响 第五节 影响个案:喀拉拉邦传统剧库迪亚旦 第十章 比较视野的《舞论》阐发 第一节 《舞论》与《文心雕龙》之比较 一、异中见同:泛剧论与泛文论 二、同中有异:重要范畴“味”(rasa) 三、历史影响与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 《舞论》与《闲情偶寄》之比较 一、乐舞剧与词曲:婆罗多与李渔承袭的文化传统 二、戏剧本体论比较 三、戏剧导演论比较 四、戏剧表演论比较 第三节 《舞论》与《诗学》之比较 一、“即兴表演”和“戏剧吠陀”:两种戏剧起源说 二、“净化”与“味”:两个戏剧关键词 三、mimesis与anukaurana:两种戏剧模仿论 四、两种戏剧观:类型、情节、角色和语言 五、历史影响比较 余论:《舞论》的印度特色和世界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诗律经 附录二 剧相宝库(选译) 附录三 火神往世书 附录四 乐舞渊海 附录五 乐舞论 附录六 舞蹈宝库(选译) 附录七 吉祥手势珠串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