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青年学术论坛是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的、面向全国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打造的精品学术活动,自2004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它激励广大青年学者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动态,引导青年学者立足国情、关注现实、加强理论思考,将专业理论研究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本书汇集第18届论坛(2021)的一、二等奖的优秀获奖论文10余篇,围绕党的历史、党的建设主题,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习党史、关注党建的最新理论思考与探索。 作为上海市一流研究生培养引领计划项目(“卓越党建人才培养引领计划项目”)之一,本书面向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读者,对正在关注与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校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广大的研究生与大学生均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序论:历史使命与“中国之治”(袁峰) 一、当前中国治理形态的历史溯源 二、从巨变中看中国治理形态的独特优势 三、服务于党的历史使命的治理形态 中国现代化的出场逻辑、历史进程及价值旨归 ——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视角(吕 瑶) 一、中国现代化的出场逻辑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从“劳工神圣”到“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的百年建构与嬗变 (明芳 石路) 一、建党百年以来劳模精神演进历程 二、从“劳工神圣”到“大国丁匠精神”的历史演进逻辑 三、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百年演进的新时代启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考察(1912—1949) (刘 暖) 一、概说与释义:《发展》传人中国的动因探析 二、逻辑与嬗变:《发展》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脉络 三、境域与生成:《发展》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 四、写实与观照:《发展》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标准问题的再思考(王琳玲) 一、问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创新标准构建的逻辑学分析 结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破”与“立” ——基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批判的思考(朱柳李文勇) 一、破资本增殖的一元逻辑,立人类命运的共生逻辑 二、破霸道的全球治理旧规,立公道的全球治理新则 三、破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立全体人类的共同价值 四、破资本逻辑内生之历史界限,立“真正的共同体”之方案 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省制建设:建置表现、内在逻辑及历史意义(程凯) 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省制建设:建置表现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省制建设:内在逻辑 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省制建设:历史意义 新时代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生成逻辑和提升机制 ——基于政党适应性视角(侯月英)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政党适应性:执政党社会整合能力的内在要求 三、提升适应性:现代化进程中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生成逻辑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能力适应性提升机制 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思维方法(骆丹李青嵩) 一、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历史思维 二、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战略思维 三、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创新思维 四、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法治思维 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多重属性、生成机理与现实意义(刘 江) 一、研究缘起及问题提出 二、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多重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三、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生成机理 四、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结语 中共早期刊物《妇女声》中两个“解放”话语的内嵌式建构及互动张力(张小玲)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论者的两个“解放”相统一言说 二、《妇女声》中两个“解放”话语的目标内嵌 三、《妇女声》中两个“解放”话语的内容共建 四、《妇女声》中两个“解放”话语的路径融合 五、两个“解放”话语互动构建中的内在张力 结论:阶级、社会革命镜像中的女性重塑 中国共产党“牺牲”话语百年演进的历程、逻辑与价值(柴玉振) 一、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牺牲”话语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共产党“牺牲”话语的建构逻辑 三、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话语的价值意义 结语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百年探索 ——基于“制度与生活”的范式分析(程权杰) 一、话语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革命”建构 二、话语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国家“建设” 三、话语调试: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改革”创新 四、制度化建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未来趋向 “革命化”的仪式运作: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考察(吴承望) 一、图示化革命仪式动员系统:一种分析框架 二、从符号到象征: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仪式生产 三、从仪式到权力:图示化革命仪式动员系统的成效 结语 日本中国共产党研究文献的统计调查与研究述略(朱明贤) 一、日本中国共产党研究文献的统计与分析 二、日本中国共产党研究学者群体考述 三、日本中国共产党研究机构统计调查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