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靠自己去成功/刘墉青春修炼手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刘墉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口才出众的刘墉也有说不过孩子的时候。说不过,那就写给他们。于是有了“刘墉青春修炼手册”系列,本书是系列之四。
怎样看待偶像?
怎样与老师相处?
怎样克服焦虑?
如何正确地看待生死等人生重大课题?
在本书中,刘墉以女儿的成长历程为参照,讲述了年轻人的自我实现之法。用刘墉的话说,我们应该走出去,找自己所想找的,发现自己所想发现的,靠自己去成功。
本系列作品,事例通俗,却寓意深刻;语言幽默,又不乏严谨;其中交织的父爱,真实而热烈。从任意章节里,我们都能找到相似的成长体验与青春话题,获得关于社交处世、品格塑造、读书写作等方面的不二法门与温暖鼓励。
作者简介
刘墉,他是知名作家,22岁获得新诗学会优秀青年诗人奖,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
他是知名主持人,27岁摘得金钟奖。
他是高校名师,31岁开始在纽约圣诺望大学教书。
他是知名画家,一幅画售价过百万。
他是励志大师,被称为影响千万人的“人生导师”。
他也是华人家教的典范,被称为“青少年心灵沟通专家”。
他以自己的版税收入,在中国大陆地区捐建了四十余所希望小学,还帮助两百多名大学生、中学生就学。
目录
前言
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
第一章 烦恼
解决烦恼,需要闻过则喜后的努力
睡眠 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自卫 小心怪叔叔
独立 做自己的主人
谨慎 当习惯成了自然
师生 恨老师
失败 向前走 别回头
自由 你有酷的资格吗
焦虑 焦躁就是浪费时间
偶像 当偶像摔倒的时候
穿着 穿出你的品位
成长 离开父母的时候
第二章 人生
人生如果是一根平平的线,多没意思
应变 “9·11”的一场噩梦
死亡 向远方挥挥手的时候
缓急 你能不能睡柴房
恐惧 在生死之间选择
胜败 有赢有输才是人生
时间 事半可以功倍
公德 马桶与电视
责任 小心 这里有个台阶
慎行 人生路 小心走
公益 只因为我看到
幽默 幽人生一默
处世 铲雪奇案
第三章 读书
读了一本坏书,也就浪费了能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出头 拼命做个人上人
镇定 平常心 心常平
自然 院子里的万灵丹
中文 打开一扇门
天才 谁是真天才
公平 这世界公平吗
写作 写作一点也不难
精简 正一与负一之间
作弊 心里有鬼的时候
比赛 多抓几把豆子
考试 坚持做你自己
后记 Education是“爱到开心”
附录 大颈南初中毕业旅行的行为规则
序言
吃完中饭,我照例躺
在沙发上看报,一边用眼
角余光注意大门,好迎接
放学回家的女儿。
但是突然心头一震,
今天不用等女儿了,因为
前天我已经把她送进离家
三百多里的“集中营”。
那不是真的集中营,
而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草
山(Meadow mount)音
乐夏令营”。每年暑假,
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在那儿接受“魔鬼训练”;
世界音乐大师伊扎克·帕
尔曼(Itzhak Perlman)
、马友友、林昭亮和简明
彦都是从那里出来的。
音乐夏令营占地八十
多万平方米,其中散布着
由马厩改装成的一栋栋宿
舍。屋顶是铁皮的,由于
马厩原本不高,硬改成两
层,所以伸手就能摸到天
花板,加上窗子小得出奇
,房间又只容转身,可想
而知,夏天大太阳一晒,
会有多热。
更可怕的是营里的规
矩——早上七点舍监就会
像“狱卒”般一间间敲门,
不到学生开
门出来不停止;七点
半得走到一百多米外的餐
厅吃饭;八点半必须准时
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始练
琴。
舍监会在走廊里巡查
,哪一间没有传出琴声就
敲门警告;再不动,则“
记点”——只要被记两点
,周末就禁足。
我实在搞不懂,我那
娇生惯养、自以为是小公
主的女儿,为什么非要进
去不可。入营之前,我一
次又一次问她:“是不是
算了?暑假在家多舒服,
何必去受苦?整整七个礼
拜不能回家,平常不准家
人探视,电话不通,连电
脑都不准带,想家都没法
说,多可怜哪!”
女儿却想都没想就一
扭头:“我要去!”入营的
那天,三十五摄氏度,我
偷偷溜进她的房间瞥了一
眼,就热得满身大汗。出
来,我又问她是不是回家
算了,她还是扭头说:“
不回家。”
我们离开的时候,女
儿正排队交体检表格,直
挥手叫我们走。我偷偷看
她有没有哭,她居然眼眶
都没红,还直说好兴奋。
上了车,慢慢驶离校
园,我一直回头,但是那
个号称舍不得爸爸妈妈的
宝贝女儿,居然背对着我
们。
在美国其实有很多这
样的“集中营”,有音乐的
、体育的,也有文学的、
科学的。偏偏“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就有那么
多年轻人,想尽办法进去
接受“虐待”。
女儿入营这件事,让
我常想“女大不中留”。同
样“儿大不中留”,当年儿
子入哈佛,送他去,我走
的时候直掉眼泪,他不是
也没“目送”我离开吗?
他们那么无情,是因
为离开父母兴奋,还是因
为眼前有太多要面对的挑
战,“受苦的人没有悲观
的权利”?
如同我当年,把家一
搁,只身来了美国。在机
场,连学生都哭,我却没
掉眼泪,因为前面的苦难
是我要独自承担的。他们
还留在家里,过平静的生
活,我却成了漂泊者。
但是,为什么每个年
轻人都要漂泊,都梦想做
异乡人,都觉得孤危是一
种酷?这是不是一种天生
的冲力?
是这冲力,使人类的
祖先能由最早的非洲走出
来,走到全世界,甚至登
上月球,相信有一天会到
达火星。也是这冲力,使
一个个王子和公主走出父
王的城堡,不理会父母的
呼喊,硬是跳上马,绝尘
而去。
我常想——
父母要留,孩子要走
;父母要为他们做主,他
们偏偏不听。这表示他们
有年轻人的想法,还是该
称为反叛?
一个“乖乖牌”,父母
说什么是什么,好好走大
人铺好的路、接家里的事
业,做个“孝”而且“顺”的
孩子,是不是就好?
我也常想——
如果我是比尔·盖茨的
爸爸,知道儿子居然大二
要从哈佛辍学,我会不会
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
父亲,知道儿子居然要去
搞电影,我又会不会阻止
?如果我阻止了,还会不
会有今天的微软总裁比尔
·盖茨和大导演李安?是
不是因为孩子年轻,我们
就应该让他走出去,找他
所想找的东西,让他们自
己去发现?而不是没等他
找,就把盖子打
开说:“来!这就是你
要找的东西。”
儿子小时候,我曾经
有一段时间扮演强权,什
么都帮他安排好。
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
,看了美国的“自由经济”
与“民主精神”,我发觉每
个人都有他的特质、他的
优点,以及他走出去自己
闯天下、自己去受苦的本
能。
最好的教育是让他们
这些长处获得充分的发挥

这本书就是我新教育
观下的产物,表面上它与
传统教育一样,但潜在的
主张是“自由教育”。我知
道,许多的家长都逼孩子
。我没有唱反调,叫孩子
不努力,而是教他们“成
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
长要自己去成长”。让他
们自己逼自己,而非做个
没有电瓶的车子,只等父
母师长在后面推。
这两天,每次走过女
儿的房间,看到她的公主
床,我都想掉眼泪。但我
知道自己两尺半的胳臂,
已经留不住她人生千万里
的行程。
我甚至想,如果每个
学校都能像草山“集中营”
那样,没有铁丝网、不逼
孩子进去,孩子们却都想
尽办法考进去,甘心乐意
地接受严格的训练,那该
多好!
导语
超过100个走心醒脑的青春成长话题,让你搞定学业,从容社交,拥抱梦想!
累计销售超过100万册,历经时间考验,经久不衰。
励志大师刘墉化身老朋友,陪你领略青春期的魅力,撕掉青春期中的负能量标签。
后记
Education是“爱到开心

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
号,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惊
人的新闻——
一对双胞胎姊妹,因
为高中入学考试没考好,
竟然联手毒死了父母,然
后拿着父母的钱到处玩,
被抓之后还说她们经历了
从来没有的自由。
接着,我回到台北,
又看到一则惊心的报道—

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女
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过
大,出现了圆秃的症状。
所幸同一版,还有一则令
人欣喜的消息——一个女
生数学考试每次都在零分
到二十分之间,总是要补
考;参加大学联考落榜,
数学更惨,只得了四分。
由于学业压力太大,导致
她重度焦虑,每天不断擦
鼻涕,一天能用掉一盒纸
巾,还不il觉地拔头发,
拔成圆秃。可是“剧情”急
转直下,那位女_生后来
自己申请到美国的学校,
到美国之后,发现大学的
数学程度跟国内初中的差
不多,她的数学居然拿“A
”。接着一路念上去,不
但得到加州大学伯克利的
企管硕士,现在更拿到英
国皇后大学的心理学博士

又过了几天,我请两
个过去跟我习画的学生吃
饭。一个是有名的影评人
,初中成绩不怎么样,但
是大专毕业到美国修电影
,以优异的成绩拿到硕士
,而今已成为金马奖的评
委和名剧作家;另一个是
初中时因为重度忧郁,由
老师带到我办公室.请我
辅导的学生,虽然她在初
中时成绩很不好,后来到
美国读高中,七年下来,
不但健康快乐,而且成绩
优异,申请到奖学金,马
上要进研究所了。
再过几天,碰上初中
基本学力测验。考试才完
,就听不少家长抱怨学测
题目太简单,简单得使他
资优的孩子考得很惨。
“因为他不相信会那么
简单,心想题目里一定有
埋伏,想得太多,到后来
反而弄错了。”好几个家
长都怨这种题目考不出程
度。
妙的是,这让我想起
离美前,女儿说她数学期
末考试,有一题老师没教
过,但是去校外补习的同
学都会。老师说因为没教
,所以不算分。那些会的
学生抗议不公平。老师居
然回答:“如果我算分,
变成鼓励你们去补习,才
是真的不公平。”
初中学测的题目其实
出得很活。看得出主试者
希望让学生读活书、不要
死背,进而用这“活的题
目”逼学校老师把死板的
教学方法改掉。
只是,如同那些向我
诉苦的学生家长,当他们
发现老师教得浅,会不会
抱怨呢?当他们发现老师
给的功课,孩子们三下两
下就做完了,他们会不会
不安,会不会怀疑老师偷
懒?
还有,学校出题的老
师,如果出得太简单,不
能把别的老师比下去,甚
至让别班都被考倒,会不
会显得太“逊”?
宁严勿松,宁深勿浅
!于是补习班十年增长六
倍,老师与家长上下其手
,一起“修理”孩子。孩子
们被“修理”得早上顶着星
星月亮出门,晚上顶着月
亮星星回家。因为压力太
大,头痛、肚子痛,总是
起口疮,拔秃自己的头发
,甚至从楼上一跃而下…

请问,这是谁害的?
恐怕不只是教育政策害的
,也是家长和学校老师害
的吧!
在《做个快乐的读书
人》里,我举过一个例子
——
当有一天,她大了,
要离开我,我会心疼,但
不会心不安,因为我已经
早早就把外面世界的门打
开,让她看到好的,也见
到坏的。
……
这本书脱稿时,正近
八月八号父亲节。女儿从
美国打电话给我,说她得
到布什总统的奖状(in
Recognition
ofOutstanding Academic
Excellence)。我高兴极
了,但是除了祝贺她、赞
美她,又笑说:“别太得
意哟!要知道,如果拿我
们的初三数学题给你做,
只怕你会不及格。”
父亲节,台北诚品书
店的《诚品好读》编辑要
我写封父亲节给儿子的信
。我写了,信不长,但是
颇能说出我对孩子整个成
长所抱的态度,把它附在
这儿,作为本书的结尾—

亲爱的儿子:
当你小的时候,我跟
你打球从不让你,因为我
希望你比我更强壮;当你
上高中的时候,我要你去
远在曼哈顿的史岱文森就
读,因为我希望你独立;
当你进哈佛的时候,我要
你自己选择科系,因为我
希望你决定自己的未来;
当你拿到硕士时,我任你
休学一年跑去阿拉斯加,
因为我希望你自由。而今
,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因
为我希望你快乐。
你快乐,我就快乐!
强壮!独立!自由!
快乐!
普天之下哪个父母不
这么希望?
精彩页
你要用时间的紧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恶性循环的拖延,使自己损失睡眠与健康。
早上七点,你妈妈的闹钟响,把我吵醒了,可是见她瞥了一眼闹钟,继续睡,我猜一定时间还多,就没吭声。直到过了半个钟头,还不见她起床,才推她,问她要几点起,你妈妈醒过来,看看钟,立刻跳了起来,说:“糟了!怎么没听见闹钟响呢?”当时已经七点半了,而你必须七点五十分到校。
看你妈妈急着去浴室梳洗,我就先跑到你房间看,想你一定早准备好了。没想到,你也还在被窝里。我问你为什么还不起床,你说马上会起,我又说已经七点半都过了,你就哇的一声立刻坐起来,一边匆匆忙忙穿衣服,一边怪妈妈为什么没叫你——你自己又为什么把闹钟按了下去?看你抓了一根香蕉,头发都没来得及扎,就匆匆忙忙地跟妈妈出去,我觉得有必要跟你谈谈你的睡眠规划。
最近常听你抱怨睡眠不足,怪学校功课太多,有一堆考试,又怪自己为什么总需要睡八个小时才够,还说羡慕那些一天只睡五六个钟头的同学。其实你不必为自己睡得多而自责,因为你正处在成长期,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需要较多的睡眠。生长激素多半在睡觉的时候分泌,所以如果你睡不好,就容易影响发育。而那些已经发育完全的大孩子,就不必有太多睡眠了。
我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美国高中生一般只睡六个钟头,回想你哥哥高中时甚至一天还睡不到五个钟头,他们照样发育得很好,可见当你度过这个“急速的成长期”,自然就不会那么爱睡了。由此可知,而今你睡下去就起不来,不一定是因为懒,而是由于生理需要。所以我建议你检讨一下,能不能在“醒着的时候”快一点,使自己能早点上床,而非cut(削减)你的睡眠时间。
每个人都会拖——一生有一生的拖,中国人常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是拖了少年时。相同地,一个月又有一个月的拖,你不是每到学期结束前,就特别忙吗?那是因为前面大半个学期都比较放松,造成功课的堆积。往再小的地方看,其实一天也有一天的拖。
举个例子,你因为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六点多才到家,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卡通,接着去吃饭,吃完饭看你进房间了,我有事要问你,原以为你在做功课,却发现你躺在床上睡着了,醒过来之后,又坐在那里发愣,还怪自己爱睡觉,直发脾气。
好!让我们回头算一算:你刚回家时看电视花了多少时间?吃完饭打盹儿用了多少时间?打开书包,一边懒洋洋地拿出书本,一边开电脑看信箱又花了多少时间?如果你把这些时间浓缩一下,进门先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有多少功课,心里有个计划,同时看你的邮件。然后一边吃饭,一边看看电视,吃完饭赶紧上网查资料,开始写报告。你会拖到一点多才睡觉吗?
所以,总要拖到很晚才上床的人,常不是时间真不够用,而是由于前面拖了。
人很妙。你会发现考试之前,读书特别专心;你也会发现,如果一天有五样作业,你做第一样花一个半小时,第二样花一个小时,第三样花五十分钟,第四样花四十分钟,等你做第五样的时候,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极可能只花二十分钟就完成了。
但是相反地,同样的功课,你倒着来——先做第五样,再做第四样、第三样……那第五样可能就花你一个多小时,第一样却反而只花三十分钟。
这也是因为心情的轻松而造成拖。那拖你不一定明显感觉到,只有当你细细比较之后才会发现。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以“当时已经深夜十二点”的心情去面对,会不会就能效率特佳,省下不少时间呢?
我也曾经以一个中学生做实验。他的功课比你还忙,每天觉都不够睡,所以回家也常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被拉起来之后,也常要发呆个半天才能进入学习状态。他妈妈来找我谈,说孩子总睡不够,如果不先小睡一下,读书的效果很差;先让孩子睡一阵,又会因为开始得太晚,拖到很迟才能上床。
我就建议她为孩子做个统计:“你试试看,孩子一进门就让他先睡个觉,然后起来吃饭,再做功课,会造成几点上床?相对地,你不准他先睡,叫他早早就开始做功课,又会几点钟上床?”
你猜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她如果先让孩子睡九十分钟,孩子是一点上床;她如果不让孩子先睡,孩子是十二点半上床。前面睡了九十分钟,才迟了半个小时睡觉,我请问你,那多出来的一个钟头跑到哪里去了?
相信你一定猜得出,因为拖掉了。当那孩子发现时间还多的时候,就慢慢做。反不如在先睡了一觉,“起步”晚,时间已经不早,心情紧张的状况下,来得注意力集中。而且,你知道吗——因为那孩子先睡了九十分钟,不但加起来的睡眠时间比较多,而且因为精神好、头脑清楚,反比不先睡一下、十二点半上床的成绩进步快。
孩子!随着你升入高年级,会愈来愈觉得时间不够用,而不得不减少你的睡眠,如果你还希望睡得饱饱的,恐怕也得为自己做个睡眠和工作规划了。你要用时间的紧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恶性循环的拖延,使自己损失睡眠与健康。
P3-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