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刺桑明月(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花海波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刺桑明月》以波澜壮阔的抗倭战争为主线,讲述明代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谭纶的传奇一生。再现了明代抗倭斗争的波澜壮阔,礼赞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 作者简介 花海波,江西宜黄县人,公务员,先后在政府多个部门任职,笔耕不辍二十余年,多次在国家和省、市征文活动中获得奖项,现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刺桑明月》系作者深度积累的扛鼎之作,该书以波澜壮阔的明代抗倭战争为主线,讲述明代杰出军事家、抗倭名将谭纶的传奇一生。全书文字优美、朴实,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震撼力,是江西本土作家近年创作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天雷惊龙 第二章 豹房秘史 第三章 少年嘉靖 第四章 争贡之役 第五章 道行天下 第六章 青词首辅 第七章 宫婢之变 第八章 甲辰科考 第九章 严嵩掌权 第十章 倭寇来了 第十一章 朱纨自杀 第十二章 汪直崛起 第十三章 倭患四起 第十四章 钦差祭海 第十五章 嘉兴大捷 第十六章 南京蒙羞 第十七章 台州知府 第十八章 大明悲歌 第十九章 离间徐海 第二十章 剿抚奇谋 第二十一章 权臣末路 第二十二章 临海长城 第二十三章 汪直之死 第二十四章 谭戚之光 第二十五章 白鹿献瑞 第二十六章 桃渚解围 第二十七章 梁进复仇 第二十八章 义乌招兵 第二十九章 天台论道 第三十章 北虏南倭 第三十一章 夺命宝图 第三十二章 飞龙人主 第三十三章 台州大捷 第三十四章 二黄流觞 第三十五章 严党倒台 第三十六章 入闽平倭 第三十七章 宗宪入狱 第三十八章 决战仙游 第三十九章 四川巡抚 第四十章 嘉靖驾崩 第四十一章 两广总督 第四十二章 京察风云 第四十三章 镇守蓟辽 第四十四章 兵部尚书 第四十五章 张冯驱拱 第四十六章 英雄暮歌 附:谭纶年表 序言 (一) 明朝三百年,无汉唐之 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 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大明王朝的血性。然 而,就是这个最具血性的 朝代,却出现了史上最多 的奇葩皇帝:宣德皇帝热 衷玩乐,被人戏称“蟋蟀天 子”;正德皇帝修建豹房, 荒淫无度玩死自己;嘉靖 皇帝潜心修道,二十余年 不早朝;天启皇帝好弄斧 锯,木工手艺堪称大师…… 不得不说,谭纶所处的 时代,是个充满腐朽,却 又极富创造的时代。 朝廷昏庸腐败,百姓暗 无天日。奸臣当道,残害 忠良,贪腐之风盛行。海 瑞一身正气,却被罢官削 职;曾铣、张经战功赫赫 ,最后惨遭杀害。严嵩专 权时,就连未来的皇帝裕 王都要向他们行贿。严嵩 被抄家时,搜出黄金3万多两 ,白银200万两,玉器、古 画等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 数。数年后,继任首辅徐 阶被抄家,光田产就达20 多万亩,敛财手段丝毫不 亚于严嵩家族。据坊间传 闻,严世蕃发明的美人盂 、肛狗、玉屏风、温柔椅 等逆天之物,更是到了令 人发指的地步。嘉靖时期 ,瘟疫、水灾和战乱不断 ,天灾与人祸并发,社会 矛盾激化,终于汇聚成汹 涌澎湃的农民起义。 社会风云激荡,抗战波 澜壮阔。“南倭北虏内乱”是 当时社会的写照。海禁之 下,大量来自日本、葡萄 牙的东西方商人与沿海豪 强相互勾结,逐渐演变出 为祸数十年的“嘉靖倭患”。 蒙元政权被推翻后分裂成 鞑靼、朵颜、瓦剌三大势 力,屡次大规模南侵。与 此同时,国内兵变、土司 之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整个嘉靖朝刀兵四起, 战火纷飞。1555年,53名 倭寇奔袭数千里,杀戮官 军四五千,一直打到了南 京城下;龙山所一战,2万 官兵奈何不了800人的倭寇 。就在国家风雨飘摇的危 亡之际,王阳明、海瑞、 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 一批旷世奇才横空出世, 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 段荡气回肠的铁血传奇, 文死谏、武死战,他们把 忠诚和气节推到了极至。 思想空前活跃,名人缔 造传奇。从王阳明的“心学” ,到李贽的“尊法”;从“大 礼之争”到“开海通市”;从“ 嘉靖七子”到“嘉靖八大才子 ”。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 上思想极为活跃开放的一 个时期,许多家喻户晓的 传奇人物接连涌现:著名 权臣严嵩、张居正,大明 铁吏杨继盛,一代清官海 瑞,传奇海寇王直,千古 名医李时珍,戏剧宗师汤 显祖,著名才子杨慎、徐 渭、王世贞、吴承恩。《 西游记》、《金瓶梅》等 奇书的问世与流传,昆剧 、海盐腔、宜黄戏的形成 与发展,见证了民间文艺 的兴盛与繁荣;造船工业 的进步、先进火器的使用 ,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兴起 ,进而刺激丝绸、瓷器、 茶叶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文学创作和民间创造, 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二) 谭纶的一生,无疑是传 奇和奉献的一生。 《明史》记载:“纶终始 兵事垂三十年,积首功二 万一千五百。尝战酣,刃 血渍腕。”谭纶入仕之后, 参与和领导了东南沿海的 抗倭战争,遇到了一生的 战友——著名抗倭名将戚继 光,谭纶慧眼识英,大力 推荐和提携戚继光,二人 联手彻底平定了为害多年 的倭乱,世人称为“谭戚”。 平定倭乱之后,谭纶带 领戚继光北上戍边,整饬 军纪、选将练兵,制造先 进火器、战车,修筑大名 鼎鼎的明长城,有力的阻 止了北虏南侵,捍卫了国 家安全。由于战功显赫, 谭纶深受北方军民的爱戴 ,在今天的昌平、延庆等 长城脚下的一些地方,还 有人把谭纶画像制作成门 神以祈求平安。 长期的抗倭斗争,让谭 纶深切意识到,海禁政策 阻断了对外交往的通道, 切断了沿海百姓的生路, 海寇猖獗就成为必然。他 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向朝廷 建议开海和通市:“弊源如 鼠穴,也须留一个;若还 都塞了,好处俱穿破。”这 一建议,在隆庆元年得到 了重视和采纳,在福建月 港、广东澳门设立贸易港 ,史称“隆庆开关”。从隆庆 开关到明朝灭亡的70余年 ,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 白银涌入中国,大明由此 获得“白银帝国”的称号。 谭纶时刻关心家乡的发 展,包括他的家人在内, 做出了许多贡献。宜黄的 第一本县志和第二本县志 ,分别是谭纶的父亲谭镐 、弟弟谭?主持修编的。宜 黄的第一座城墙,是在谭 纶的支持和帮助下修建起 来的。流坑董氏与黄山寺 僧发生田产纷争,谭纶亲 自协调并撰写《黄山议约 》,平息了长达30年的诉 案。宜黄棠阴夏布非常有 名,严嵩把支持夏布发展 的优惠政策改派到了自己 的家乡分宜,谭纶写信给 江西布政使侯一元,将优 惠政策又争取回到宜黄。 隆庆初年,省里将高安县 浮粮摊派至各县,谭纶立 即写信给江西巡抚刘光济 要求停止这一做法。谭纶 回乡丁忧期间,让军中戏 班教习本地艺人学习海盐 腔,并将弋阳腔融入其中 ,形成宜黄腔,在全国各 地广为流传,汤显祖的“临 川四梦”, 均由宜黄戏班首 演。 谭纶的官德和人品,无 疑是当时官场的一个标杆 。与谭纶同期的有流芳千 古的清官海瑞、杨继盛, 也有遗臭万年的严嵩、严 世蕃,还有争议不断的张 居正、胡宗宪 导语 《刺桑明月》以八十余万字的篇幅、在明朝中后期复杂、诡谲的政坛风云中,再现了一代名将谭纶跌宕传奇的人生。谭纶所在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充满腐朽,却又极富创造的历史时期。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百姓暗无天日,兵乱连年不息。就在国家风雨飘摇的危亡之际,中华大地却突然出现了谭纶、戚继光等一批文武双全、才华过人的军事奇才。全书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还原那些同仇敌忾抗击“南倭北虏”的战争场面,展现那些舍生忘死、铁骨铮铮的英雄事迹。 精彩页 一连几天的暴雨,终于停了,太阳从厚厚的云层里钻了出来,射出刺眼的光。 这是嘉靖初年,浙东的一处渔港。 空气里弥漫着海的味道,咸咸的、淡淡的鱼腥味随着海风迎面扑来,忽现忽逝,似有若无。渔港的身后,是一座石块垒起的老城,老城与山冈相接,犹如一条嬉水的巨龙。 海边总是不缺石头的,老城里也是。从破落的城门口,一直到城内的街巷里弄,都用石阶、石板铺砌,就山依势,梯级递升。 老城的入口处,有一座古寺,曰“江心寺”,石板构筑的山门与黄墙黑瓦相映,在清晨的烟雨中,显得格外醒目。从寺门口往街心望去,沿街两边全是烟灰色的商铺,屋檐从街的两面披下来,把灰蒙蒙的天空裁剪得修长狭窄,像晾在空中长长的白色的渔网。 “快看!”一个惊讶的声音在码头上传来:“那都是些什么人?” 有人顺着声音朝着海的方向望去,一艘长八九丈的海船,不知道什么时候侧歪在了海滩上。船上无帆无舵,船舱的盖子也不知所终。 “肯定是哪里失事的海船,昨晚漂到这里来了……” 码头上,有人议论了起来。 说话间,船上下来五六十个身材矮小的怪人,赤裸着上身,髡头鸟音,每个人都带着枪刀弓矢。 “嗨……你们打哪来?” 离那艘海船最近的,是“同福号”渔船,船老大佟宝大声地跟那群怪人打着招呼。 一个怪人走了过来,手脚比划呜拉呜拉地说了一通。 “唉……”佟宝失望地发出叹息:“咋一句也听不懂?” 佟宝往船身上狠狠地敲进了最后一块木楔,从自家船上跳了下来,皱着眉头对着怪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回头连喊了几声:“乔三!乔三!” “哎……”水手乔三从船舷后面露出半个头。 佟宝:“去,跟官府说一下,这些人莫不是外洋来的?” “好嘞!”乔三应了一声,飞快地向千户所跑去。 怪人们在海滩上围坐了一圈,圈子中间坐着一个看似首领模样的人,长相阴狠,尤其是一双眼睛凶光闪烁,让佟宝不寒而栗。 不一会儿,乔三回来了,领着王千户,还有百余名卫所官兵。怪人们站了起来,手持刀剑,虎视眈眈地看着官兵。 王千户手一挥,官兵便把怪人团团围住。 张把总拨开人群,走到那首领面前询问了半天,又摇头退了回来。 “不知道哪里蹦出来了。”张把总无奈地做了个手势。 “莫非是倭人?”一个士兵叫了出来。 正这时,怪人里挤出来一个人,手脚比画地索要什么。 “谁有纸笔?”王千户冲“同福号”的水手们问了一句。 佟宝赶紧爬上船,找来了纸笔,给他们送了过去。 那人在纸上写道:“吾日本人也,以失舵,愿假粮食,修吾舵,即返。若逼吾,则死生未判也。” 海滩上,已聚起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原来是倭人,怪不得听不懂。”老百姓指指点点,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他们要粮食和木料,给不给?”张把总眼睛瞅着王千户。 王千户犹豫了片刻,没有直接回话,径直的踱到那群怪人中间,拿眼冷冷地扫视了一遍。 怪人首领目光淡定,看着他的眼睛。 王千户与他对视,良久,转过身来,道:“给二百斤粮食,木料三方,限今日太阳下山之前离开,否则,统统抓起来!” “是!”张把总应了一声,在纸上写了下来,又递给对方。那人把纸条拿到首领的面前,叽里呱啦地低头说了一通。 那人回来,写了个字:“可!” 王千户又一挥手,留下十余人看着倭人,其他的官军跟着他走了。 黄昏时分,倭人的船修好了。桅帆升了起来,船舱、桨舵焕然一新,日本人的脸上露出欢乐的笑。 船舱里,倭人首领和七八个头目在窃窃私语。 一名倭人进来,用日本话说道:“首领,他们要我们走了!” 首领透过船舱的小窗,往外面望去。 沙滩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围观百姓,十余个看守的官兵在不耐烦地走来走去,一个伍长模样的人,探头探脑地往船舱里观望。 一倭人头目说道:“他们只是给了一些木料和粮食,但咱们这么多人,漂到海上还不得饿死?” 还有一倭人头目说道:“首领,下决心吧!” 首领身子后靠,闭上双眼,沉默不语。 船舱里寂静无声,但明显,每个人都能够感到紧张与不安。 突然,首领睁开双眼,嘴巴里吐了两个字:“行动!” 头目们相互点头,鱼贯走出了船舱。 一头目走到了伍长的跟前,似乎想要跟他说些什么,伍长把头凑了过来, 头目顺势将他搂在了怀里,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狠狠地捅进了他的胸口,伍长挣扎着想要推开,无奈脑袋被对方死死摁着,又捅了两下,伍长的身子软软地瘫倒在地。 还没等其他官兵反应过来,一番刀光剑影,那些官兵们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反应过来的那几个百姓吓得呀呀乱叫,仓皇向码头上奔去,几个日本人张弓搭箭,燕尾利箭嗖嗖射出,那奔逃的几个人接连倒地。 首领在船头上看得真切,大喊一声:“冲!” 六十余个倭人手执长刀利剑,风一样向岸上跑去。不多时,老城里火光冲天,百姓们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