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探讨我国中古时期道教文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历程,揭示中古道教文学思想的历史真相,归纳中古道教文学创作的理论形态和变化规律。指出东汉末期是中古道教文学思想的产生阶段,许多道典萌芽了“文”的观念和“诗”的职能、特性。两晋时期是其形成阶段,葛洪发明了丰富的道教文学思想概念,指引道教文学创作向文学功能发展,超越了道教文学的宗教实用价值取向。南北朝时期是其成熟发展阶段,陆修静、陶弘景把道教文学引向审美和仪式表演之境,尤其是后者为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蒋振华(1964-),湖南邵阳人。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道教文学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整理古籍多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汉末早期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第一部道典《太平经》的文学观 第二节 早期道教典籍中“去浮华”文学思想 第三节 早期丹鼎派的隐喻含蕴 第二章 魏晋神仙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葛洪的神仙道教理论 第二节 葛洪的文学本体观及进化论 第三节 葛洪的文学创作和鉴赏思想 第四节 葛洪等的养生理论对中古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南朝陆修静灵宝派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陆修静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二节 灵宝派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表演 第四章 南朝上清派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陶弘景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二节 上清派存神守静的文学观 第三节 追求曼妙幻美的上清仙歌 第四节 步虚词妙觉通神的艺术特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