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渗池塘地下水人工回补技术与应用(中英文对照)》在总结荷兰阿姆斯特丹沙丘渗滤系统运行60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北京潮白河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可行性与概念设计,并开展了试验性补水,系统阐述了入渗池塘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及监测等技术要点。该书内容翔实,工程指导性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入渗池塘地下水人工回补技术与应用(中英文对照)》可供从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规划、设计、科研、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师生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短缺尤为严重。地下水作为中国北方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长期处于超量开采,已经造成大面积降落漏斗,诱发了诸多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地下水人工回补,防止地下含水层疏干,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
北京市属于资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地下水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引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一方面缓解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状况,另一方面,多余的来水也为地下水人工回补创造了水源条件。
地下水人工回补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解决方案,己成为许多国家城市供水的一项重要措施。中荷双方于201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圆桌会议,商议拟在北京市开展地下水人工回补合作项目。北京市水务局代表团多次访问荷兰,考察了阿姆斯特丹沙丘渗滤系统,并制定了北京市地下水人工回补示范项目计划。2016年9月,北京市水务局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了关于北京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启动了地下水人工回补计划。中荷双方合作开展了地下水人工回补关键技术研究,成立了联合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阿姆斯特丹市沙丘系统60余年的运行管理经验,总结了入渗池塘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技术及相关管理运行规范,编制了《北京市潮白河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潮白河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概念设计,同时北京市水务局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多余来水开展了试验性回补和监测。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这本入渗池塘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方面的专著,可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专著由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写,荷兰代尔夫特水教育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水务局、荷兰哈斯康宁德和威集团、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编写工作。
本书为中英双语版,全书分为6章。英文书稿由Yangxiao Zhou、Theo Olsthoorn、刘培斌、姚旭初和Jos Peters著,刘培斌、姚旭初、王彪、刘久荣、刘博、张琦伟和袁鸿鹄将其翻译成中文。全书由刘培斌、Yangxiao Zhou和姚旭初统稿。
各章主要内容及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由Yangxiao Zhou编写。该章介绍了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的背景、类型和全球应用情况。
第2章由Yangxiao Zhou主笔,姚旭初参加编写。该章以荷兰阿姆斯特丹沙丘渗滤系统为例,介绍了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第3章由Jos Peters主笔,刘培斌参加编写。该章以阿姆斯特丹沙丘渗滤系统为例,介绍了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
第4章由Theo Olsthoorn主笔,姚旭初参加编写。该章介绍了阿姆斯特丹沙丘渗滤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内容及技术要点。
第5章由刘培斌和姚旭初主笔,Yangxiao Zhou、Theo Olsthoorn、马慧娟(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刘立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刘思达(荷兰代尔夫特水教育学院)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该章介绍了北京潮白河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设计成果。
第6章由Yangxiao Zhou编写。该章总结了阿姆斯特丹沙丘渗滤系统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北京潮白河地下水人工回补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对潮白河地下水人工回补系统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