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作者所代表的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团队所开拓的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的全新学科研究方向——儿童文学教育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多项研究,涵盖儿童文学与阅读教育、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儿童文学与绘本教育、儿童文学与家庭教育、儿童文学与生命教育、儿童文学与儿童观及教育六个大类儿童文学教育研究的深度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全书可以说是作者这些年来在儿童文学领域的成果汇总,包括对分级阅读、幼儿早期阅读、绘本创作、家庭阅读教育、生命教育、儿童观的历史发展等的研究,尤其是对分级阅读的测评体系、出版读物、实践课程的研究,还包括几篇对具体儿童文学篇目的解读和作者主编的丛书的前言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作序。
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谫议
中国儿童文学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下属的独立学科,在绝大多数中国高等院校里,儿童文学课是师范院校文学专业的课程,但是否为必修课程,要视该学校对于儿童文学学科的重视度而定。但近十年来,儿童文学课俨然成了各大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甚至有些学校还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群,由五门以上的儿童文学必修课、选修课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儿童文学课程开始主流化、多元化。在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院,尤其是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学院体系里儿童文学学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在中国主流的儿童文学学科研究中,对于文学本体的研究是重点,比如儿童文学的特质、作家作品、历史发展等,但在教育学院里儿童文学的研究不再仅限于传统学科本体的研究,而是指向不同教育形态的结合研究,比如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儿童文学与生命教育、儿童文学与教师教育、儿童文学与戏剧教育等不同研究维度。这些全新的儿童文学学科研究形态的出现与新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次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研究为例,语文教育一直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镇,为什么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会在近十年成为儿童文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呢?
我们知道,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随着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一个儿童文学在全社会推广和应用的局面正在出现,儿童文学正在全面进入中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文学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已被大量选入部编版教材和必读书目之中。这说明儿童文学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生课外读物建议书目中绝大多数作品属儿童文学范畴,如:《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安徒生童话精选》《格林童话精选》《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紧密关系还直接体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课文要注重儿童化,贴近儿童用语,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语文课文的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高年级课文题材的风格应该多样化,要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童话、寓言、诗歌(实际上就是儿童诗)、故事以及科学文艺等,都是儿童文学文体,这充分说明:中小学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文的儿童文学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课文的接受对象都是少年儿童,必须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征与接受心理,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契合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因此,从根本上说,小学语文实现儿童文学化这是符合儿童教育的科学经验和心理规律的。
随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儿童文学作为课外阅读或延伸读物正被大量出版、应用。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明确规定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提出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的建议书目”,其中有大量读物正是我们熟知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为了适应课标实施的需要,各地出版部门都在组织专家学者编选相关读物。根据新课标选编出版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实际上是一种儿童文学的全社会推广,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正通过新课标的实施源源不断地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这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变革,新课标的实施,尤其是随着千百万未成年人也即广大学生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基于语文教育发展的儿童文学研究,即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结合研究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必然趋势。那么儿童文学教育研究近年来都运用了哪些具体的研究途径,又有什么样的成果呈现?首都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研究团队从2009年组建开始,用了近十年时间以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为平台,牵头全国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系统、小学与幼儿园一线教师等进行了成体系成规模的儿童文学教育研究,□□我将以我们开展的系列研究与教学工作为例予以说明。
□□,国内□□儿童文学教育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暨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于2012年6月在首都师范大学揭牌成立。中心主要围绕中国儿童文学教育、儿童文学家园阅读推广、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三项内容开展工作,汇聚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学名师,在儿童文学与教育之间搭建桥梁,引领国内儿童文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至今已发展为涉及各主要高等师范院校初教院及学前教育学院的理事单位,并成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学术会议、阅读推广活动等,其中一年一度的全国儿童文学教育年会已成为国内儿童文学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活动。中心作为全国儿童文学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儿童文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重视儿童文学与阅读教育研究。加大阅读教育已成为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儿童阅读的主体部分正是儿童文学阅读,因此儿童文学与阅读教育的结合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近年首师大在阅读教育领域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重点方向有分级阅读教育研究(课题“分级阅读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获教育部支持,成为国内□□个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研究□□□课题;2018年推动成立了全国儿童分级阅读教育联盟)、绘本阅读研究(儿童图画书研究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首套图画书教学教材“图画书主题赏读与教学”的出版,以图画书教学教材的研发为起点,力求尽快将图画书教学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学校阅读教育与家庭阅读教育研究(课题“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研究”获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首师大儿童文学团队的儿童文学与阅读教育结合研究成为国内推动学校儿童阅读课程专业化建设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儿童阅读课程已成为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但如何上阅读课、选什么内容上课等都成为困扰学校的难点问题。我们提出当前校本阅读课的课程核心关键词为儿童文学,即阅读的核心应是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首师大初教院儿童文学研究团队已为多所学校提供儿童阅读课程专业指导,从阅读书单的制定、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推动阅读课程的专业化建设)。同时,由首师大儿童文学团队牵头组织的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已成为国内儿童阅读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学术活动,为致力于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大学、中小学、幼儿园、产业机构等构建了阅读教育的重要交流平台。
第三,加强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结合研究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其本体理论研究相对较薄弱。近年来首师大儿童文学研究团队在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如首部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研究的高校教材《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已入选我国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首批卓越教师培养教材项目,教材内容涵盖儿童文学的理论与教□□用,不仅包括儿童文学的核心原理、中外儿童文学发展通论等理论内容,更重点介绍了儿童文学各类文体的理论与教学应用,包括童话、寓言、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图画书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常涉及的六大文体的理论与教学应用,在应用原理方面,突出阐述了如何进行教材内各类儿童文学文体的教学,及在小学语文整体教育中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儿童文学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培养目标。
第四,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已融入初等教育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改革中。首师大初教院成为国内□□个开设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专业硕士生培养方向的高校,目前已招收10届儿童文学教育方向研究生,该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入学后会更多参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的科研课题,毕业论文也会按照此方向进行设计,论文选题涉及儿童文学校本阅读课程案例研究、儿童图画书主题教学研究、儿童文学学校阅读现状研究等。同时,在初教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改革中以写作基础课为突破点,让更多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研究渗入到课程内容构建中,如将童话写作、儿童散文写作等儿童文学文体的写作置入写作基础课,为有针对性地培养语文准教师起到了更有效的师资建设价值。
第五,儿童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儿童文学与戏剧教育研究成为首师大儿童文学研究团队的分支研究领域。近年生命教育与戏剧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生研究热点,而儿童文学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为这两个领域的内容主体。首师大儿童文学研究团队适时出版了国内首部生命教育图画书教学工具书《生命教育如何教?100本图画书告诉你》,研究团队中既有国内高校从事儿童生命教育、儿童文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也有具备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这样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者组建的研究团队,注定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开放性,并力求通过这样的研究行为让优秀的生命教育图画书能真正走进教育现场,让儿童文学服务于基础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此外,儿童文学与戏剧教育研究课题已开发区域课程与课题实验,正推动戏剧教育有效进入基础教育领域。
以上是首师大近年牵头全国师范院校开展的系列儿童文学教育研究的领域,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正体现出我国当前儿童文学教育研究的丰富形态与多元特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儿童文学作为重要资源,以其自身以儿童为本位的学科特点推动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基础教育不同形式的教育形态也推动着儿童文学学科自身学科容量的增长,儿童文学研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本体的研究,在新时代更融入了多元教育的现代性与应用性研究特质。
总之,儿童文学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将把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关心儿童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义务,关注儿童文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文学对少年儿童的重要意义会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识。
王蕾
王蕾,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欧国际阅读教育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分级阅读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特聘研究员。独立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guojiaji课题。已出版、发表儿童文学理论与原创作品百万字,学术代表作有《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图画书主题赏读与教学》等,主编有百余部儿童阅读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