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老师孩子完美沟通
分类
作者 於悦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孩子成为被老师忽略的那一个、当孩子犯错误、当孩子受到校内外不良影响和威胁时……我们需要和老师谈谈。面对老师的约谈,我们可能会感到抵触、紧张,甚至不知所措。

沟通需要真诚;沟通需要尊重;沟通需要技巧;沟通需要勇气;

让我们带着这些信息,愉快地走进校园,向老师伸出右手说:“您好!我来和您谈一谈孩子……”

化被动为主动再到互动,我们会发现,沟通其实很愉快。

内容推荐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精选了大量她身边的故事,针对父母在与老师沟通时遇到的各种不同情况,如情绪控制、惩罚、厌学、期望等给出了具体的沟通方法与技巧;为了能更好的沟通,下篇引领读者深入了解老师、了解孩子以及父母,让沟通更加有效;适合父母、老师阅读。

目录

阅读说明父母、老师、孩子间的“铁三角金字塔”/1

我的沟通故事/5

上篇 沟通进行时

第一部分 对沟通的认识

1 无论如何,沟通最重要/15

2 选择自己擅长的沟通方式/18

3 不要怕和老师沟通/20

第二部分 关于沟通时的情绪

4 忘掉自卑/25

5 别做高高在上的家长/28

6 千万别和任何人过不去/30

7 与老师面谈后,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33

8 沟通的成败在于对情绪的控制/36

第三部分 关于惩罚

9 惩罚每天都在发生/40

10 及时制止过度惩罚/43

11 孩子被冤枉要向老师澄清/46

12 区别惩罚和挫折教育/50

13 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是第一原则/52

第四部分 关于鼓励

14 被老师鼓励的落后生/57

15 把孩子在家里的进步告诉老师/59

16 鼓励老师所做的努力/61

17 父母、老师、孩子彼此支持是解决难题的良策/64

第五部分 关于厌学

18 发现孩子厌学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共同解决/68

19 因老师导致的厌学/71

20 痛恨家庭作业的孩子/74

21 离家出走和离校出走的少年/78

第六部分 关于保护

22 当孩子成为被老师忽略的那一个/83

23 当孩子格外被老师关注/85

24 当孩子犯错误时/88

25 当孩子丢了东西或拿了别人东西/90

26 面谈时,不要任由老师劈头盖脸地责骂/93

27 与老师面谈时,不要动手打孩子/96

28 孩子受到校内或校外不良影响和威胁时/98

29 有自杀倾向的孩子/102

第七部分 关于期望

30 告诉老师自己对孩子的期望/107

31 告诉老师自己对老师的期望/109

32 把不满的意见改变为有效的建议/111

33 特殊时期告诉老师特别的期望/115

34 与老师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116

35 告诉老师孩子的爱好/119

第八部分 关于感恩

36 送礼是为了什么/124

37 老师、父母互怀感恩的心/126

38 向老师表示钦佩/128

39 给老师以赞美和感激/130

40 家校共建,亲师携手谱乐章/133

下篇 了解,让沟通无障碍

第九部分 了解老师

41 老师也是普通人/139

42 老师也有难言之隐/140

43 老师有多种类型/142

44 了解孩子的班主任属于什么类型/143

45 理解并关爱受过创伤或处更年期的老师/145

46 老师对职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孩子/147

47 理想中的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49

48 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150

49 老师也会怕家长/151

50 老师喜欢什么类型的家长,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家长/152

51 当家长向学校投诉老师/154

52 老师需要了解孩子哪些方面的情况/155

53 老师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157

54 了解老师对孩子的爱/158

55 了解老师希望孩子改进哪些问题/160

56 了解老师用什么方法和学生沟通/161

57 老师以什么方式惩罚学生/163

58 老师也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165

59 老师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吗/166

第十部分 了解孩子

60 了解并改善孩子的体质/169

61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71

62 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类型/173

63 了解孩子的多元智能/176

64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177

65 了解孩子的性别差异/179

66 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老师,不喜欢什么老师/180

67 通过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了解孩子与老师的关系/182

68 了解孩子与同学的相处之道/185

69 了解并尊重孩子的理想/186

70 了解孩子的优点/188

71 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并予以理解/190

72 了解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192

73 天才儿童在学校的状况/194

74 了解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196

75 孩子是否会主动与老师沟通/198

76 孩子是否会为老师和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00

77 了解孩子是否有班级荣誉感/202

78 孩子是否会正常宣泄自己的情绪/203

第十一部分 了解自己

79 了解自己的类型/205

80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207

81 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209

82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211

83 了解自己的成长环境/212

84 自己正过着怎样的生活/214

85 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215

86 为自己的角色打分/217

87 回忆自己的小学老师/217

88 自己对孩子现在的学校和老师满意吗/219

89 自己能否为孩子以身作则/219

90 自己能否与孩子开诚布公/221

91 自己为孩子做了哪些改变/222

92 清楚自己对孩子的蓝图规划/223

93 自己是否能改变视角看孩子/224

94 审视自己对孩子的爱/227

95 因为爱孩子,所以爱老师/228

96 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什么样的父母/229

97 自己能否主动向老师请教/231

98 自己能帮助老师做些什么/235

99 建立自己和老师的良好关系/236

附1 部分食物的酸碱度/238

附2 从色彩判断孩子性格/238

附3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239

附4 培养多元智能/240

试读章节

忘掉自卑

案例

泽宇的妈妈来自偏远农村,嫁给一名军人随军进京,成为军队大院里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军嫂。她没有体面的工作,说话带着乡村口音,衣着也有些土气。泽宇具有通常男孩所拥有的灵活和淘气。因为灵活,他总是有很多动作;因为淘气,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有一次就是因为打架,泽宇妈妈被老师请到学校。

老师看见泽宇妈妈,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一遍:“今天的体育课男生们踢足球,泽宇和阿华发生了碰撞,本来是很正常的碰撞,彼此道个歉就过去了。但当时两个人互不相让,阿华说是泽宇冲过来撞倒了自己,泽宇说是阿华的脚把自己绊倒了,他实在站不住才撞倒阿华的,两人争执起来,再加上旁边同学起哄,两人越争越厉害。但泽宇不对的是,他先动手推了阿华……”

泽宇这时为自己辩护说:“是阿华把手指指到我眼睛前面,都快戳到我的眼球了,我怕他伤到我,下意识地就推了他一把,他借故坐到了地上,然后跳起来就打我。”

泽宇妈妈打断泽宇:“让老师说完,没礼貌。”泽宇妈妈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后来呢?孩子打得很厉害吗?”

“当时是挺厉害的,而且怎么拉也拉不开,当时体育老师刚好不在,就那么一会儿他俩就打架,阿华后来说腿很痛,痛得厉害,说是泽宇踢的,现在去医院检查了。”

“我没踢他!他撒谎,明明是他踢了我,同学可以证明,他说他腿痛,我还说我腿痛呢!”泽宇非常激动,打架没哭的孩子这会儿几乎要哭出来。

泽宇妈妈喝住了泽宇: “你闭嘴!你要是把人家打伤了我们可怎么办?!你也不想想后果!”

泽宇妈妈并没有问泽宇身上有没有不妥的感觉,并且一个劲儿地向老师道歉,还说要等阿华从医院回来。老师让泽宇妈妈先回去上班,阿华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如果有什么情况,老师会及时通知泽宇父母的,也请泽宇妈妈做好思想准备。“当然,最好不要有意外,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过多责备泽宇,只是提醒泽宇妈妈,要给孩子灌输注意团结的思想,要注意规范孩子的行为。泽宇妈妈欣然接受老师的建议,也保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临走时,老师说了句:“你们外地来的都不容易,孩子好不容易到北京来上学了,要懂得珍惜。”

这句很普通的话伤害到了泽宇妈妈的心——在她的内心中一直潜藏着一种自卑感,与人交往都是毕恭毕敬、小心翼翼,自觉比“城里人”矮一头,而老师这么一说,她感觉老师是瞧不起自己的,连带着也瞧不起孩子。回家后她一直耿耿于怀,对泽宇的约束也就越来越多,甚至别人动手打了泽宇,妈妈也不许他还手。今天她对泽宇说:“别打张某,他爸爸是处长,你要把他打了,你爸爸可就惨了。”明天对泽宇说:“李某咱可欺负不得,他爸爸是什么什么干部”……时间长了,幼小的泽宇也和妈妈一样变得自卑,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有时明摆着是别人欺负了他,他也不敢还手,不敢声张。泽宇问妈妈:“为什么他们可以打我,我不能打他们?”

妈妈没有给泽宇正确的观点,而是告诉他:“咱们是外地人,来北京不容易,你可别惹事啊!”

看着可怜的妈妈,小小的泽宇只好默默地承受不公平。

这样的母亲她们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面对老师一句无意的“外地人”会十分在意。外地来京人员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要支付更多的开销,再加上自己没有好工作或者干脆没有工作,这样的妈妈内心往往比较自卑。

父母误区

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来自外地”,比别人矮一头。

认为自己学历不高、工作不体面、收入低,感觉没面子。 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强,说不清楚,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对自己不满意。

实战技巧

1.做什么

正面的心理暗示:加强自信心训练,给自己正面信息,告诉自己能有现在的生活状态很不容易,说明白己其实挺不错的。正面的心理暗示会加强人的能量,使自己更有勇气面对问题。

正面的语言暗示:对孩子采取正面的语言暗示,鼓励,认可,不要一味地放大自己家里不如别人的地方;老师更需要给予正面的语言暗示,如果感觉老师有蔑视之意,可以先打破这层潜意识内的不平等,然后才能顺畅沟通。

2.怎么做

不要一直给孩子灌输“我们不如人家”的观念,这种负面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她)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一定是父母所不希望的。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了。

不要一直低头看自己,一个瞧不起自己的人,别人是不会平视和仰视的。

面对孩子的老师更不该说:“我家从农村来的”、“你看人家城里长大的孩子”、“这孩子就是不如人家”、“我们(或孩子)没什么见识”……这种诋毁自己的语言没有价值。

小女孩拌嘴、小男孩打架,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没必要大惊小怪。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阻止这些事情发生,也不是告诉自己的孩子“那些比咱们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就可以欺负咱们”,而是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和小伙伴相处,并在问题发生后公平合理地解决。

3.为什么这么做

也许你面对的这位老师,他(她)也是外地人,说不定他(她)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份工作,说不定老师的内心也潜藏着自卑、紧张、焦虑等情绪。平等地面对老师,平等地和老师交谈,不管他(她)是哪里人,不管他(她)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平等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穿着得体去见老师。不需要珠光宝气,不需要浓妆艳抹,但一定要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维护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给孩子正确的观点。

总结

树立信心。

把自己放到和老师平等的地位来相处。

沟通过程中尽量心平气和;如果老师冷嘲热讽或言语不恭,其实是老师心态不好或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对这些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表示宽容,等老师把怨气发泄了再开始正式的沟通。给老师一些时间让他(她)来发泄怨气并给予安慰。

不要把任何语言和态度都理解为对自己的瞧不起。如果自己不那么想,人家怎么想都不重要。人很多时候不是被别人的气势压倒,而是被自己的气短压倒的。P25-2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