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分类
作者 付立平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孩子一写作业就拖拖拉拉,一定要家长在旁边监督才能动笔,怎么办?
总是听不进去家长说的话,拒绝沟通,甚至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怎么办?
……
别急着跟孩子发火,这些行为都是孩子缺乏内驱力的表现!所谓内驱力,就是无论有没有外在奖励和诱惑,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会轻言放弃的一种内在动力。
本书中作者将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一目标划分为五大维度,即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以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抛出问题,告诉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切换角度去思考孩子在想什么,激发孩子内在动力,帮助孩子全方位成长,养成好性格好品质。
在本书附录中,作者根据20年家庭教育研究经验,总结了家长关心的大部分问题,如孩子写作业不专注、胆子小、乱发脾气等,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家长们解决琐事困扰,增强亲子关系。
目录
第一章 沟通协作力,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秘诀
1.1 你想要听话的孩子,还是真实有力量的孩子?
1.2 沟通有方,破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密码
1.3 倾听是最美妙的亲子沟通
1.4 不吼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1.5 像镜子那样诚实描述,帮孩子变对抗为合作
1.6 沟通的目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第二章 理解共情力,化困境为机遇的力量
2.1 愤怒被孩子点燃时如何快速冷静?
2.2 发脾气一时爽,修复亲子关系万年难
2.3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一个拥抱就有效
2.4 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而不是禁止做什么
2.5 不允许孩子哭泣,会让孩子未来出现无数问题
第三章 学习自控力,孩子未来的助力器
3.1 鼓励孩子,有自信的孩子做事动力更充足
3.2 赋予孩子自主权,帮助孩子点亮未来
3.3 孩子习惯性拖延,可能是内在驱动力不足
3.4 孩子依赖电子产品,是因为内心缺乏原动力
第四章 自悟自省力,让孩子受益一生
4.1 孩子犯错没关系,关键要看我们的应对方式
4.2 学会放手,让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
4.3 当孩子被欺负,比起打回去,这样做能教会孩子更多
4.4 孩子通过模仿父母来学习,而不是听父母唠叨
4.5 家庭会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批判孩子的
第五章 幸福觉察力,人生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
5.1 充满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5.2 给孩子立界限,幸福源自守住边界做自己
5.3 隔代养育,多些理解少些埋怨
5.4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两样东西:时间和陪伴
5.5 有幽默感的孩子,更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附 录 困扰“10万+”家长的问题(Q&A)
Q1?孩子写作业不省心
Q2?孩子爱乱发脾气
Q3?孩子胆小
Q4?与孩子之间无话可说
Q5?多子女家庭的冲突
结?语?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导语
本书受到樊登、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正面管教导师张宏武、北京大学吴云芳副教授、哈佛大学研究学者杨鹏等人的联袂推荐。在双减时代,很多父母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内驱力的重要性,此类视频在各大媒体平台广受关注,可见家长在这方面有多焦虑。本书从五大维度,即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教会家长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精彩页
1.1你想要听话的孩子,还是真实有力量的孩子?
家长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挑战的职业了,大部分家长都身兼育婴师、营养师、医护师、家庭教师、保姆等多项职业。
如果你运气好,生了个不用操心的孩子,那么恭喜你。如果你生了一个或两个顽皮的孩子,来,拥抱一下,同时也要恭喜你,因为你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修炼成真正的“超能爸爸妈妈”。
养育孩子不像使用家用电器一样有说明书,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而分外焦虑。
所谓知己知彼,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了解自己的养育方式,才能迎接生活中顽皮的孩子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挑战。
第一现场·遇到挑战
7岁的果果放学回家,看到自己养的小白兔死了,难过极了,丢下书包就开始大哭,怪爷爷奶奶没有照顾好小白兔。
爷爷奶奶赶紧说,一定会给果果买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白兔。
爸爸也安慰果果,让她别哭了,周末带她去动物园玩。
可是越安慰这孩子越来劲,果果妈妈生气了,劈头盖脸一顿责备:“你都多大了,一直哭不知道害臊吗?不要哭了,别没完没了,烦死了!”
然而,果果哭得更凶了。
通常我们会这样做
·责备孩子:“你还有完没完?”“你到底想要怎样?”“别哭了,再哭爸爸妈妈就生气了。”
·如果孩子仍然不妥协,会选择惩罚孩子,逼着孩子屈服。
·冷处理,随便孩子哭闹,当作没看见。
孩子在想什么
“我很难过,让我发泄一下情绪。”
“我很难过,我希望得到一个拥抱。”
情绪暂停·从行为到感受,真正理解孩子
孩子哭闹不止,哄不听,骂不行……育儿中的挑战常常让我们看起来狼狈不堪,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在传统教育里,“感受”这个词似乎并不经常被提起,我们小时候很少会被大人问:“你的感受是什么?”“你高兴吗,生气吗,委屈吗?”……
身边的人都喜欢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成果:你应该考第一名,你不应该哭,做事要利索一点,今天晚上必须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这些语言听起来更像是命令,说这些话的爸爸妈妈要求的是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达到某个结果,从来没有在意听到这些话的孩子会怎样想。
像果果妈妈遇到的这种事情,我们可能也碰到过,孩子因为养的小宠物死了或者心爱的玩具丢了,伤心地哭起来,我们会跟孩子说:“听话,不要哭了。”“妈妈再给你买个一模一样的好吗?”……但是不管怎么说,孩子依旧不管不顾地哭,甚至越哭越伤心。
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会变得不耐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想要怎么样?”
我们一直试图去解决孩子“哭泣”这个问题,可这个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孩子此时此刻的感受,他的感受没有被理解和接纳。
只有孩子这种难过和伤心的情绪被允许时,他才能感觉到自己被父母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才会逐渐变好,而负面情绪自然也就流走了。
所以,当孩子有负面感受时,要试着跟孩子共情,鼓励他说出来,而不是试图劝阻他放弃这种感受。只有当孩子内心的感受被理解和释放时,他才会生活得更加真实有力量。
TIPS:为什么我理解孩子的感受了,也跟孩子共情了,孩子却不买账?
有的父母可能会有疑问:我按照书上写的,理解孩子了,也跟他共情了,可是他还是哭个没完,我该怎么办?在孩子哭泣时,我第一句话就是跟他说:“我理解你,也知道你很难过,但是……”
问题就出在“但是”上,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内心并不是真的在理解和共情,而是把理解和共情当作快速控制孩子的工具,目标仍然是要孩子听你的话,停止那些让你不愉悦的行为。
真正的理解和共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此刻的感受,接纳孩子此刻的所有情绪。
可以尝试的方法
先来做个小游戏。拿出一张纸,依次写出孩子在生活中带给你的挑战:爱哭、抱怨、顶嘴、不听话、打架、欺骗、发脾气、缺乏积极性、不想做作业、赖床、晚睡……
看起来全是问题对吗?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憧憬一下,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20年之后,某一天,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回家来看你,伴随着敲门声,你的孩子出现了,此时你希望孩子身上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品格和技能呢?
写下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脑海中的词语:阳光、快乐、有责任心、干练、沟通能力强、有主见、有自己的思想、学习能力强、有领导力……
比起第一张纸上写的挑战,这张纸上写的是不是全都是美好与正向的词语?这些美好与正向的词语就是孩子未来要具备的品格和社会生活技能。
对比这两张纸上列的清单,你会发现,你面临的现实挑战其实有可能是通往未来孩子具备的品格与技能的必经之路。
现在爱哭的孩子,未来可能更有情绪控制能力;跟你顶嘴的孩子,未来可能有主见;现在爱发脾气的孩子,未来可能不妥协、有原则;现在做事缺乏积极性的孩子,未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