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劳伦斯读书随笔(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D.H.劳伦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劳伦斯读书随笔》是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的读书随笔集,收入劳伦斯谈论小说创作、艺术与道德、以及《美国经典文学研究》和谈论其他作家作品(如托马斯·哈代、托马斯·曼等)的经典评论作品。劳伦斯以小说创作赢得声誉,也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诗人,但是他对文学和阅读的批评随笔同样富有价值。这些随笔充满激情和个性,态度鲜明,具有浓重的思辨色彩。其中的《美国经典文学研究》更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中少有的杰作之一”,“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亦是对文学批评的永久贡献,本身就是一部血运旺盛的文学作品”。
目录
天才的侧面像/陈庆勋?——《劳伦斯读书随笔》序
?谈小说
?小说为什么重要
?道德与小说
?小说与情感
?给小说动手术或者扔一颗炸弹
?约翰·高尔斯华绥
托马斯·哈代研究(选译)
乔万尼·维尔加
《宗教法庭大法官》序
德国式作品:托马斯·曼
美国经典文学研究(选译)
《新诗集》自序
诗歌中的混沌——《太阳的凯旋车》引言
评《当代诗选第二辑》
雷切尔·安南德·泰勒
艺术与个人
艺术与道德
作画
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辩护
序言
劳伦斯是天才。劳伦斯
是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评论家和画家。他的天才当
然首先体现在他那些充满诗
情、灵性、生命力和想象力
,同时又不乏思辨色彩的小
说中,这已是举世公认;而
他那些同样充满灵性、生命
激情和丰富想象力,我们完
全有理由认为是天才的另一
个侧面的那些诗篇、散文、
评论和绘画却几乎湮没在岁
月的灰尘中。在西方尚且如
此,在中国就更不会有人像
“炒作”他的小说一样让这些
“小玩意儿”上讲坛下地摊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这
么几条:一、这些小玩意儿
“不伦不类”,是评论还是创
作,是哲学思辨还是宗教启
示……读来令人莫衷一是。
二、不同于写作长篇小说,
他写评论文章时从来不曾板
起面孔做严肃的逻辑论证,
而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更不在乎建立起一套严格的
哲学理论体系,因而读者也
就难以理出个头绪来。三、
劳伦斯的观点,用他自己喜
欢的词语来说,时刻都在“
流”、在“变”。四、他的有
些文章的确思辨色彩太浓,
冗长,啰唆,乏味。
但既然是珍珠,拭去灰
尘,依旧会闪光;既然是生
命的激流,必然具备震撼人
心的冲击力。

并不像读者们通常所认
为的一样,劳伦斯除了一些
惊世骇俗的言论之外并无稳
定的、有体系的哲学思想可
言;也不像一些评论者所说
的一样,劳伦斯的思想只能
简单地概括为“性宗教”。其
实,劳伦斯的创作和评论都
是有一定的轨迹、理论和准
则可循的。但是,由于他的
观点从未得到统一概括,而
是散布在他的评论性散文与
书信之中,因此有必要在此
稍做引介,以便对我们面前
的这位天才的作家有一个更
好的理解。
劳伦斯的严肃的哲学思
考可以说是从他在1913年
为《儿子与情人》写一个并
不打算发表的序言时开始的
。他从创作《儿子与情人》
的切身体会发现,“儿子”“
母亲”和“情人”很富有象征
意义,完全可以由此出发将
他的思想体系化。在1913-
1914年这两年间,他一边
着手创作《虹》,一边反复
研读哈代的小说,几经易稿
,终于完成了他的《托马斯
·哈代研究》。这部他原打
算作为小册子发表的作品直
到1936年才在他的遗文集
《凤凰》中正式出版。它的
完成标志着劳伦斯的思想体
系已具雏形。这一共分十章
“研究”的标题与其内容其实
是很不相称的。尽管其中不
乏对哈代作品的洞察之见,
但总的说来,劳伦斯只是以
哈代为引子来阐述他的哲学
宗教观点,探索文学艺术创
作与评论的一般规律,乃至
一般人的恋爱婚姻。用劳伦
斯自己的话来说,它可以说
是“关于世界上任何其他事
情的,但就不是关于托马斯
·哈代的”,它是“我的心灵
忏悔录”。
整个《托马斯·哈代研究
》都是紧接着《儿子与情人
》的序言、围绕着他对基督
教的三位一体的解释或者修
正而展开的。劳伦斯认为,
圣父代表肉体,圣子代表字
词;第一个人亚当也就是耶
稣;肉体造就了字词——与
基督教的说法恰好相反。肉
体属于圣父,这是不可改变
的;人属于字词,而字词枯
萎了。圣子篡夺了圣父的地
位,肉体便离我们而去,只
一手法是他在散文中运用得
最多的,从最神圣的典籍和
他最尊重的艺术大师,到他
最仇恨的人与最不屑一顾的
人,他都会用一些或温和或
泼辣或致命的讽刺来表达他
的不满。当然,在他情绪实
在太坏的时候,他的讽刺挖
苦也会流于歇斯底里。
第四个特点是他的散文
与他的小说与诗歌一样充满
激情。劳伦斯是一个充满激
情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
情的人。文如其人;用他自
己的话来说,“艺术语言是
唯一的真实”。下面我们将
读到的那一页页恣肆纵横的
激昂文字就是他的生命激情
的最好的印证。
陈庆勋
1998年7月28日
剩下衰败的字词,这就意味
着精神排挤掉了肉体。字词
无法使我们与女人融为一体
,从而导致了我们的毁灭。
按劳伦斯的表述,也可以说
肉体就是圣母,圣母生出圣
子,而圣子又说出言辞,因
而圣母(即女人)或者肉体
是我们所有本能或者血性知
识的源泉。
这就是劳伦斯的带有鲜
明异教色彩的“神学”的核心
内容,也是他展开社会批评
与文学艺术批评的理论基础
。当然这还只是劳伦斯的思
想的一种表述方式,在不同
的地方他还会用不同的词语
、不同的概念或者不同的意
象来表达,有时甚至还相当
玄奥。一些他频繁使用的词
语如“上帝”“道德”“生命”“阳
物”,其实指的是大致相似
的内容。
在劳伦斯看来,几千年
来的西方文明,尤其是文艺
复兴以来的西方文明,由于
排挤掉了肉体——也就是他
所谓的“上帝”“生命”“性”“本
能”——因而就只剩下了一
片苍白荒凉的精神意识,所
以肉体与字词的结合和男人
与女人的结合,不论把它们
当作事实看待还是当作象征
看待,在劳伦斯看来都是至
关重要的,是他进行艺术批
评的准则,也是他进行艺术
创作的准则。这一点他在
1914年6月给麦克略德的一
封信中说得非常清楚:
我认为,使艺术源泉不
至于枯竭,使艺术得以复兴
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其成
导语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以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等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在诗歌、评论和绘画方面颇有造诣。本书就是劳伦斯的读书和艺术随笔集,收录了他论美国作家及作品的杰作《美国经典文学研究》、严肃著作《托马斯·哈代研究》、著名评论《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辩护》以及其他关于小说创作、诗歌、绘画的随笔十余篇,带领我们认识天才的另一个侧面。
精彩页
谈小说
有人说,小说的寿数已尽。也有人说,小说是快要戴上头的月桂,青青翠翠。既然是大家谈,我也说上几旬又有何妨!
在桑塔亚那先生看来,现代小说已经日薄西山,因为小说的气息已变得如此微弱。看来,桑塔亚那先生不耐烦了。
我自己也很不耐烦了。哪一本现代小说都在变得越来越难以卒读。你读一点点就知道它的下文是什么,也许你根本就不想知道它还有什么下文。
真惨。不过我转而一想,这不是小说的错。错在那些小说家。
你想把什么东西塞到小说中就可以把什么塞到小说中,可为什么人们塞来塞去,塞的却老是同一样东西呢?为什么一写到口味就都是鸡肉口味呢?也许是鸡肉口味正风行一时吧。但是谁第一个吃腻了谁就会第一个嚷:换换口味。
小说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比伽利略的望远镜和某某人的无线电还要伟大得多。小说是迄今为止人类拥有的最高表达形式。为什么?因为它对绝对之物太无能为力。在小说中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一种相对关系,如果这部小说还有什么艺术可言的话。它里面可能有那么一点说教,但这不算小说。作者可能袖子里还揣着某种说教的“企图”。的确,大多数作家都有这种“企图”,比如托尔斯泰的基督教社会主义、哈代的悲观主义、福楼拜的理性绝望。但是即使说教的企图恶劣如托尔斯泰和福楼拜,它也不至于将小说判处死刑。
你可能会说,福楼拜的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什么企图。但是小说家的哲学不是一种高层次的企图又是什么呢?既然每一位够格的小说家都有一门哲学——甚至巴尔扎克也有,那么每一部像样的小说就必然有某种企图。只要是一种大企图,而且不与激情和灵感相左,那也未尝不可。
渥伦斯基不是犯罪了吗?但是这种罪是人们诚心企盼的一种完美。这在小说中明摆着,管你老托尔斯泰承不承认。《复活》中那位后来变得道貌岸然的公爵。却是个笨伯,没人稀罕他的虔诚,也没人相信。
小说伟大就伟大在这里。它不会允许你说教撒谎,也不会理睬你的说教撒谎。当渥伦斯基得到安娜·卡列尼娜之时,普天之下哪个都在为之欢欣鼓舞。那么罪呢?从这一角度看,所有的悲剧都是由于渥伦斯基和安娜害怕社会引起的。魔鬼是社会魔鬼而绝不是阳物魔鬼。他们无法为发自内心的激情而生,不敢为之感到骄傲,不敢对着古隆迪老太’的老眼啐一口唾沫。这种窝囊才真的是“罪过”。这种罪过在小说中明摆着,还打缺了老列夫的门牙呢。“作为军官,我还有点用,但作为男人,我是一团废物。”。渥伦斯基如是说——也许是效果相同的什么别的话。好个无耻之徒,作为人、作为男人只是一堆废物,当然就只能充当社会的走卒了。还是“军官”呢,老天!别人在歌剧院里背对着他,就那么个原因,就好像别人的背不如脸好看!
而老列夫呢,他千方百计编得全是阳物的过错。这个老骗子!没有这种阳物的光彩,列夫的大作又能归入哪个册子呢?还要责怪那一杆子热血,它才真的给了他一切生命财富呢!真是个犹大!缩成一条癞皮狗吧,没血性的社会。用你的基督教社会主义去为那位脏兮兮的古隆迪老太戴上新帽子、抹上粉脸吧。真够兄弟,真是同一个被阉割了的父亲的两个儿子!
小说自个儿在背后将渥伦斯基踢了个嘴啃泥,还打掉了老列夫的门牙,我们可要学着点儿。
真是烦人,几乎所有的大作家都怀揣着某种说教的企图,不然就是某种哲学,与他们的激情灵感背道而驰。在他们的激情灵感里,他们都是些阳物崇拜者。从巴尔扎克到哈代,不,从阿普列乌斯到E.M.福斯特,无不如此。然而一到他们的哲学,或者他们美其名日的什么东西,他们无不变成了十字架上的耶稣。真烦人,为什么要给小说背上一副这样沉重的枷锁呢?
但是小说一直是这么背着枷锁的。上千上万的英雄一世的男女主角都是这样被悲哀地钉上十字架。甚至那本傻乎乎的表里不一的《复活》,还有那本居心险恶的表里不一的《萨朗波》,尽管有位颇具阳刚之气的受难英雄马托,也在一位珠光宝气的公主的十字架上受着折磨。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