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光荣大地(上)/明远星辰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芙蓉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谷种发起来了,天也渐渐暖和起来。和风缓缓地把山谷给吹绿了,各色的花朵也漫山遍野地开了,小河里的水和堰沟里的水都流淌起来。剑门镇的男女老少在生机勃勃的春日里都动了起来。
当李广忠背着背篼翻过铁路的时候,半山上的寺庙里传来了撞钟的声音。李广忠回头看了看山,又转过头来看了看山下的田地,突然生出一种要被迫和这片土地分离的痛楚。他的双手变得有些麻木,腿像灌了铅一样再也走不动了。
大地无言,亘古不变,一代代人挣扎着,奋斗着,眷恋着。
作者简介
冯芙蓉,1997年生,四川江油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2010年在《学语文之友》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独品幽静乡间》,剧本《叠影迷梦》于2017年获第四届“马识途文学奖”三等奖,诗集《问灵集》于2019年获第六届“马识途文学奖”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乡村婚礼
第二章 栽秧时节
第三章 分家
第四章 矛盾爆发
第五章 家族会议
第六章 生产
第七章 六月的雨
第八章 生计
第九章 噩耗传来
第十章 背井离乡
第十一章 别后岁月
第十二章 回家
第十三章 最后一根稻草
第十四章 成都
第十五章 思念
第十六章 两地
第十七章 河边的风
第十八章 转变
第十九章 新年
第二十章 分别
第二十一章 东南西北
第二十二章 五月的青城山
第二十三章 争端
第二十四章 又一个冬天
第二十五章 团聚
第二十六章 开学
第二十七章 坠洞
第二十八章 非典
第二十九章 修新房
第三十章 乔迁新居
第三十一章 传销
第三十二章 举家进成都
第三十三章 借读
第三十四章 他乡
第三十五章 拉帮结派
第三十六章 大地震
序言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
学院、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
共同发起、组织的“明远星
辰文库”终于问世了,这是
第一套正式出版的四川大
学校园文丛,有着特别的
历史意义。这套文库每年
的新书发布会,将成为四
川大学校庆期间的文化活
动之一,发挥凝聚学生、
联络校友的重要作用。作
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我
有一种克制不住的由衷的
喜悦。借此机会,也想来
说一说我所见闻的校园文
学往事。
一百余年前,北京大学
的老师安徽人胡适之、成
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
学前身)的老师成都人叶
伯和先后开始了白话新诗
写作,积少成多,风气渐
开,中国新诗与中国新文
学如星星之火一般,终于
形成燎原之势。中国现代
文学诞生在高等院校的校
园里,来自校园里或许还
相当稚嫩的文字,在这片
土地上开掘出一条越来越
宽广的大道,通向生机无
限的未来。
近四十年前,我在大学
与文学深情相遇。经历了
20世纪70年代荒芜的中学
生活之后,一个青年学生
的艺术思维被真正激活,
多少个诗歌与散文相伴的
夜晚,抒情的、智慧的声
音,优美的、忧郁的、激
昂的文字撞开了想象的天
窗,历史与现实的激情在
这里重合、汇流。朦胧诗
的论争,各种民间刊物的
流传,谢冕教授出现在北
京师范大学的阶梯教室,
诗人的激动裹挟着论争的
焦虑,后来我们有了文学
活动频繁的五四文学社,
有了以舒婷诗集命名的《
双桅船》杂志,有了《五
四文学报》。就是在那时
,一位高原诗人率领“中国
诗歌天体星团”扫荡北京各
大高校,抵达北京师范大
学,他的嗓子嘶哑到已经
无法亲自朗诵诗作了,但
显然又十分不满意他人的“
代诵”,待到情急之际,竟
突然跳上三尺讲台,在半
空中时而挥舞双臂,时而
回头在黑板上奋力写下各
种奇异的句子……也是那一
年冬天,我带着《双桅船
》和《五四文学报》回到
家乡重庆,在重庆师范学
院的学生宿舍里找到燕晓
冬,希望与这位“大学生诗
派”的主将交换刊物。踏进
重师校门的时刻,身居北
京所形成的那种“中心”意识
曾经让我迸出一个念头:
在这里,也敢公然代表“大
学生诗派”——今天想来,
这样的“中心”意识真是狭隘
得可笑!
“大学生诗派”就是在远
离中国教育与政治中心的
地方矗立起来的,这样的
命名不仅贴合山城重庆作
为“诗歌之城”的现实,更是
先锋性地道出了20世纪80
年代中国新诗在校园蓬勃
发展的未来,几年之后,
才有评论家认真关注中国
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校园诗
歌”现象。
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
是高等教育占据着文化金
字塔的塔尖,因为受中国
语言文化的熏染,这里的
人们往往成为一系列重要
社会现象的最积极思考者
,并最终成为某种新的文
化思潮的创立者、领导者
。如果说文学发展的动力
同时存在于“非精英”的凡俗
人生与“精英”的文化空间,
那么肯定是凡俗的人生给
我们带来了种种真切的冲
动,而来自文化空间的话
语结构则促使我们将这些
冲动编织成艺术的逻辑,
或者完善为文学的新秩序

一百年之前,是浸润过
异域高等学堂教育的胡适
之、叶伯和们为中国编织
了艺术新逻辑,重建了文
学的新秩序。
四十年前,中国校园文
学的崛起推进了新时期诗
歌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虽然此后文学的范围不
断扩展,到20世纪90年代
又有所谓“民间写作”与“知
识分子写作”的论争,21世
纪还出现了“打工诗歌”“底
层写作”,但有意思的是,
自称“民间写作”的人大多还
是来自“校园”,最“资格”的
底层写作也不断将他们的
出版物寄送至各大高校,
包括收藏各种底层创作最
丰富的四川大学刘福春文
献馆,几乎所有的文学流
派都希望能够在校园里找
到热情的回应。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行当
然离不开大学校园这一重
镇,新的燎原之火依然期
待我们的大学生继续点燃
校园创作的星星火苗。这
就是校园文学的使命。
作为西南地区历史底蕴
深厚的高等学府,四川大
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
化、聚合与重组过程,众
多富有历史影响的知识分
子在不同的时期与川大结
缘,构成“川大文脉”的一部
分。例如四川省城高等学
校下属机构的分设中学堂
时期的学生郭沫若与李人
,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时
期的学生巴金,成都高等
师范学校时期的受聘教师
叶伯和,国立成都大学时
期的受聘教师李人、吴虞
、吴芳吉,国立四川大学
时期的陈衡哲、刘大杰、
朱光潜、卞之琳、熊佛西
、林如稷、刘盛亚、罗念
生、饶孟侃、吴宓、孙伏
园、陈炜谟,新中国成立
以后的川大学生中则先后
出现了流沙河、童恩正、
杨应章、郁小萍、易丹、
张放、周昌义、莫怀戚、
何大草、徐慧、赵野、唐
亚平、胡冬、颜歌等。值
得注意的是,我在这里写
下的名字是教授、学者、
大学生、博士或硕士研究
生,但他们同时也是一位
又一位知名作家,四川大
学已经用自己的历史向人
们“证伪”了一个流传已久的
经典判断:高等院校不能
培养作家。高等教育究竟
能不能培养作家,这可能
首先并不是一
导语
《光荣大地》一书以四川省北部的两个小镇子剑门镇和白马镇为中心,讲述了李家三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史与苦难史。故事开始于1995年冬天一个下着小雪的早晨,李家三房的大儿子李广耀和二儿子李广达陪伴幺弟李广忠前往程家坡娶亲,美丽干练的新媳妇程燕妮的到来让李家三房原本平静的日子掀起了波澜。三兄弟之间的矛盾、婆婆郭家孝和新媳妇之间的冲突已经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精彩页
1995年的冬天来得不太早也不太迟。用李广忠的话来说就是:“在该烤火的时候就烤上了火,在该穿棉衣的时候就穿上了棉衣,在该下雪的时候就下了一场小雪。”李广忠没说完的话还有,在该娶媳妇的时候就娶上了媳妇儿。
李广忠这年二十五岁了。在川北的这个小镇子里,二十多岁还没娶上媳妇的人是会遭别人笑话的。二十五岁的李广忠就被人结结实实地笑话了好几年,他那颇有才干的父亲李享德和心气颇高的母亲郭家孝也因此好几年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好在,这件事情终于在1995年的冬天得到了解决,在李广忠嫁到邻镇的姐姐李桃花将近半年的奔走下,李广忠终于说到了媳妇。
这媳妇是剑门镇六合乡人,叫程燕妮,今年十九岁,家里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姐姐们都已经出嫁,哥哥也早早地安了家。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对她的婚姻并不怎么上心,只盼着找一个差不多过得去的女婿成个家也就算了了自己的责任,卸去了肩头上的负担。在程燕妮的父亲程天南看来,李广忠就是这么个勉强过得去的女婿。李广忠是李家最小的儿子,上头除了一个姐姐之外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李广耀,二哥李广达。李家的儿子多,嫁过去以后妯娌之间的矛盾必然少不了;用当时的眼光来看,李家确实也算不上富裕,好在李享德之前是做大队书记的,现在虽然已经退了下来,但是位子上的人还认识几个,一家子人也都有些学问,这么一算下来,李广忠确实勉强过得去。
但是对于李广忠来说,程燕妮可真算得上是他心目中的女神了。第一次见程燕妮是在剑门镇市场前的大坝里,李享德和李桃花带着李广忠去和女方家碰面。那已经是李广忠不知道第多少次相亲,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他的心情也由之前的兴奋变成了不甚在意。在李广忠看来,自己算是个不错的男人,长得不算太矮,长相也不算太丑,最重要的是在农村青年当中自己也算是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想来想去,唯一的短板就在于弟兄太多、家里太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婚姻,独生子是最吃香的,因此只要谁家有独生子,女方的媒人往往会把门槛都踏破,而像李家这种兄弟众多的家庭却只好求着媒人上女方家去提亲。在李广忠之前,大哥李广耀和二哥李广达都有多次失败的相亲经历,而在李广忠看来自己的大嫂和二嫂也确实配不上两个哥哥。在无数失败经历的重压下,李广忠的择偶标准也由之前的高个子、长得漂亮变成了长相无所谓,性格好就成,等到见程燕妮的时候,李广忠只要求对方是个女的,能和自己过日子就成。因此,李广忠第一次见到程燕妮的时候可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
在剑门镇市场前的大坝里,程燕妮站在媒人和她的大姐程官明之间,脚踩一双粗跟皮鞋,穿着一条白色喇叭裤,上半身是一件条纹短袖,头发梳成马尾,远远看去皮肤挺白,个子也挺高,在农村的女青年当中无论怎么看也应该属于中等偏上。李广忠的心里顿时被激动、欣喜和羞怯充满,但是随着他慢慢向程燕妮靠拢,心中的激动也渐渐被沮丧代替——之前脸色焦黄、有些龅牙的王女子都没看上自己,这么时尚漂亮的女神又怎么会看上自己呢?因此当李广忠站在心目中的女神身边时,脸上却流露出了不甚在意甚至有些冷漠的表情。结婚以后,程燕妮回忆起之前的事情,总是认为自己最开始就是被李广忠那个疏离甚至有些冷漠的表情给吸引了。当然,李广忠歪打正着的表情可能是二人婚姻得以达成的重要催化剂,但是促使程燕妮最终打定主意嫁给李广忠的还是剑门镇北滨村二组便利的交通和秀美的自然环境。
程燕妮后来不止一次地对女儿讲述自己第一次来到北滨村二组时的场景:六个人在街上吃了午饭以后,悠闲自在地顺着马路往二队走,等爬上了一个坡,二队便尽收眼底。一条小河、一条马路和一条铁路平行着穿过二队,铁路和小河之间是大片的田野,七月里整片田野都是绿油油的,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十分悦耳动听。程燕妮禁不住脱口而出:“这个坝子真不错!”正是因为程燕妮对二队坝子的喜爱表现得太过明显,李广忠在婚后多次拿这事来取笑程燕妮:“你啊,哪里是把我看上了?明明就是看上了这个坝子,顺带看上了我。”每到这时,程燕妮都会笑着说:“这么说来你还要感谢这个坝子呢,没有它,你哪里娶得到我?”而这时,李广忠就会心满意足地搂着已经是自己老婆的女神说些笑话。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