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峡谷骄子的战歌(傈僳族)/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罗世保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纪实类长篇报告文学,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片云集着名山大川的神奇土地,这里有巍峨高耸的高黎贡山,有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作者简介
罗世保,1954年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怒江州文联副主席、怒江州作协主席、怒江州文化局局长等职,现已退休。曾被评为云南省优秀社科工作者等。出版长篇小说《潇滞雨歇》《怒江涛声》,散文集《歌舞海洋》《旅途记忆》,论文集《怒江民族文化研究》等。作品获中国民间文学“山花奖”等。
目录
第一章 三江园里傈傈情
迁徙的史诗
文明史话
翻越碧罗雪山
“达卓庞”的生命之歌
直过民族的担;
山摇地动知子罗
第二章 傈僳族汉子的斗志
片马的骄傲
抗战中的傈僳族
在历史深处
第三章 书写文明的影像
氏族图腾备忘录
民歌舞动世界
告别鬼神有医保
那些悠远的古调
傈僳族文学的天空
告别陋习唱大戏
东西协作下的教育故事
第四章 怒江的路
美丽公路的前世今生
在怒江两岸
傈僳族三宝
第五章 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
脱贫故事
甩掉穷窝奔小康
搬出大山富起来
基层干部的风采
安置点的愁和笑
后记
序言
写跨越历史时空的傈僳
族同胞,是我多年的企盼。
因我同傈僳族人民共同生活
工作了60多年,足迹踏遍怒
江州各县的山山水水,多次
被邀请参加在怒江州内举办
的傈僳族社会历史、经济文
化发展研讨座谈会,对傈僳
族有深厚的感情。
为写《峡谷骄子的战歌
》,我再次翻阅有关傈僳族
历史的书籍,深入怒江州泸
水、福贡、贡山、兰坪四县
调研,拜读傈僳族专家、学
者、作家的著作,走访当事
人。初稿写好后,我与原《
怒江报》主编恒开言(傈僳
族专家)、原人大常委会副
主任朱发德(副编审)等同志
进行交流,征求傈僳族诗人
、副编审密英文,州委党校
副教授姜富荣等同志的修改
意见。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
怒江州科技局黄继林以及州
县文联、党史研究室的帮助
。罗金合、管云东、彭愫英
、木艳芳、杨丽祥、普言东
、罗莉聪、董仲春等同志无
私提供了许多照片,在此一
并致以诚挚的感谢!书中不
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罗世保于六库
2020年8月
导语
一个以歌为伴,“盐,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就主要聚居在这里。该选题体裁为纪实文学,记录了傈僳族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历程。本书包含了三江园里傈傈情、傈僳族汉子的斗志、书写文明的影像、怒江的路、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等文章。
精彩页
迁徙的史诗
哪片林海没有野兽出没,哪条江河没有鱼虾生长,哪条山路生来就是笔直的?在过去的冷兵器时代,为了生存,为了部落、民族的发展壮大和美好的明天,人们强夺弱食,相互残杀,展示胜利部落、民族的强大;为争夺部落、民族的发言权和统治权,人们一次又一次向弱者、对手开战;为获得资源、获得荣华富贵,剥夺他人的生命财产以及肥沃土地,用大刀长矛、用弩弓毒箭开辟疆土。向征服者弃城投降的成为臣民,不缺斗志的民族在征服者的铁蹄下迁徙,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云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使其成为多民族地区。云南北接青藏高原,南接印支半岛,滇西横断山脉南北纵横,高山大江相间,形成多条由青藏高原到东南亚地区的来往通道。自远古始,发祥于西北地区的古代氐羌集团由于种种原因,常经横断山脉多条走廊迁徙南下,扩散到云南的西北部、西部和东北部,并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地区。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的强大与不断向外扩张,使氐羌等诸多部落南迁至西南地区,进入云南。秦汉诸朝对西北地区的扩展与开发,挤走了甘肃、青藏高原一部分氐羌游牧民族,而这些民族的迁徙只能向秦汉王朝尚未控制的横断山脉地区游移,从而进入云南。这些氐羌民族进入云南后与当地土著融合、分化,形成傈傈族等几十个少数民族祖先。
傈傈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本民族学者和研究傈傈族的专家认为傈傈族进行过五次大迁徙。第一次从青藏高原迁徙到四川雅砻江一带,源于氐羌部落。第二次迁徙至云贵高原,分布在雅砻江、金沙江流域,分别受丽江路军民总督府和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永宁纳西族阿土司、金沙江东岸彝族奴隶主、维西纳西族女千总禾娘和王姓土千总统治。
傈傈族第一、二次迁徙很少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不多,但有零星的记载和民间的口耳相传,得到本民族认同。
“傈傈”二字作为族名最先见于唐朝樊绰《蛮书·名类第四》,写作“栗粟”:“栗粟二姓蛮……皆乌蛮、白蛮之种族……”傈傈族运用弩弓作为武器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有名栗粟者,亦罗罗之别种也,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取草木之根以给日食。”
清朝以来,有关傈傈族的记载在地方文献中多了起来,描述也较为详细。曾到澜沧江边维西厅探亲生活过的于庆远在他的《维西见闻录·夷人篇》中说:“栗粟,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栏皆有之。男挽髻戴簪,编茅草为璎珞,缀于发端,黄铜勒束额,耳带铜环。优人衣旧,则改削而售其富者衣之。常衣杂以麻布、棉布、织皮,色尚黑。裤及膝,衣齐裤,臁裹白布。出入常佩利刃。妇挽发束箍,耳戴大环,盘领衣,系裙曳裤。男女常跣,喜居悬崖绝顶。垦山而种,地瘠则去人,迁徙无常。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沉酣,数日尽之。”另据史料记载,18世纪以来,居住在澜沧江两岸的傈傈族已经“耕田住屋”,“种有青稞、苦荞”,表明傈傈族结束了游耕、游猎生活。社会经济由以狩猎、采集生产为主,逐渐向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狩猎、采集。
20世纪50年代初起,国内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的一些学者对傈傈族族源进行过探讨研究。一些学者通过实地社会历史调查,整理出一些傈傈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并编写了《傈傈族简史》。《傈傈族简史》用两节的篇幅,对傈傈族族源进行了探讨。他们通过对傈傈族《创世纪》的语言特征和氏族图腾资料的分析与比较,提出傈傈族属于唐代“乌蛮”部落集团中的一个子集团,和彝语集团中自称为“诺苏”“纳苏”“聂苏”的部落在古代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
傈傈族是不断寻找正义和光明的民族,历史上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发生过几次影响比较大的反暴政起义,参与过西南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
傈傈族第三次大迁徙为公元15世纪。丽江木土司与吐蕃统治集团为争夺维西(即临西)、德钦(阿墩子)以及宁蒗一带的统治权,爆发了长达80余年的战争。傈傈族先民因“出入常佩利刃”,手执弩弓,威武无比,得到丽江木土司的赏识,邀请傈傈族参战,协助木土司打败吐蕃。民间流传,很久以前,傈傈族住在长江流域,荞氏族中荞朴子捕鱼时从江中捞起一个木筒,木筒里有个男婴,荞朴子收养了他,取名为木必子,木必子长大后同女头领米斯玛结婚。后来发生战争,藏族人与木土司都想让傈傈族人帮自己打仗,傈傈族人选中木土司打败了藏族人。木必子的妻子米斯玛劝说木必子胜利后停战,安心生活,可木必子身旁很多人不同意,提出要神判,用武艺高低来说话。米斯玛背上背板,让丈夫木必子百米之外一箭射中她的背板,射中了证明神让他们迁徙,射不中则说明神不让他们迁徙。木必子暗自高兴,因他的弩弓是用栗木和桑木制作的,身经百战的木必子,百步穿杨,从未失手,就是老鹰飞过他身边,也不寒而栗,不敢停留半秒。只见木必子举手,未等米斯玛反应过来,木必子的箭已稳稳地扎在了米斯玛的背板上。在大家惊叹之余,一个个心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