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闻一多神话与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作者 闻一多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闻一多神话与诗》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目录

伏羲考 
龙凤 
姜螈履大人迹考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补记 
说鱼 
司命考 
道教的精神 
考 
歌与诗 
说舞 
文学的历史动向 
“七十二” 
端午考 
端节的历史教育 
屈原问题 
的诗人——屈原 
什么是九歌 
怎样读九歌 
九歌古歌舞剧悬解 
廖论离;
匡斋尺牍

前言

在几十年学究中现代史的过程中,我一直对中现代的思想文化学术史颇感兴趣。尤其是在1995年至1996年我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知名教授杜文君老师一起撰著《中国现代文化志》一书时,更是对中现代思想文化学术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由此,我对中现代思想文化学术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文化泰斗、学术大师、扛鼎巨著、思想流派、异说纷争等,更令我铭刻在心,萦绕于怀。直到今天,每每回想起那段英英厉厉、千唱万和的历史,仍然是激动不已。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并逐步取得革命胜利的时期。前后两次历史性的开国,前者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者标志“中国站起来了”。其间38年,是中国社会逐步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变时期,与该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相适应,中国文化也在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反思、融合中变革着、发展着:社会文化的结构和内容在更新,西方文化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也适应时代变革而被重新阐扬;一些原有学科的内容、体系在变革,许多新的部门文化纷纷兴起;出版十万种图书和无以计数的出版物,其中有不少革故鼎新、出类拔萃之作;中等以上学校培养五百万名学生,产生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科学家,等等。这一时期在文化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自从中国人学

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

起代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

了”。

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是现代思想文化的源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当时中国的根本国情,制约着现代中国文化的主题、

结构、性质、内容和特征。“没有资本主义经济,没有资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没有这些阶级的政治力量,所谓新的观念形态,所谓新

文化,是无从发生的。”但是从思想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角度来考察,中

国现代文化是从古代的代的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演变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走向等,都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纵观20世纪初年至1949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般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的基本状况是,由甲午战争后起始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已经开展起来,资产阶级新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而新文化领域各部门也都为宣传民主、自由等服务。这时,文化战线上主要是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有这种性质。资产阶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中华“讲话”、“呐喊”的思想家。可是,他们无力战胜帝国主义文化和中国封建文化的同盟:中国资产阶级命同其政治革命一样,始终未能完成。“五四”以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治舞台,中国文化格局发生了变化,以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联合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作为同盟军,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英攻。

其基本态势是:其一,“五四”以后的30年,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取得胜利的时期,与此相应,这个时期的

中国文化仍围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主题,以传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潮,以介绍和品评西方文化、重释和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并以文化为武器来推动社会改革、革命和解放为根本目的。其主要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化各领域、各门学科的变革与发展上,而且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应用以及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上。其二,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界出现了派别林立论战迭起的复杂局面。其中影响

较大的论争有:东西文化之争、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论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和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论争等,这是当时多种社会经济与复杂阶级关系、矛盾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也是古今中西文化之争与多种思想源流汇集于中国社会的必然表现。其三,就文化的主要类型及其

发展趋势看:无产阶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华新文化的方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作为新文化营垒的一员,继续发挥反帝反封建、社会的作用;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虽然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思想文化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封建旧文化在中国的失败和破产。这是一的发展趋势,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各有其不同的历史特点。

具体到各个学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一批学术大家在辛勤耕耘,都有一批学术著作相继面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正是在这一时期建构起来的。例如在历史学学科,1939年开明书店出版了周谷诚的《中国通史》,1940年开明书店出版了吕思勉的《中国通史》,1949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1948年新知识书局出版了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194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谷诚的《通史》,1936年南京文化印刷社出版了吕振羽的《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李源澄的《秦汉史》,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钟麒的《三国史略》,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了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946年商务印馆出版了金毓黻的《宋辽金史》,1947年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了孟森的《清史讲义》,1947年新华晋绥分店出版了范文澜的《中代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罗尔纲的《天国史纲》,等等。这些学术巨匠和学术巨作,使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学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了。其他学科如哲学、文学、教育学、民俗学、法学、图书馆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等,也是如此。学术史是全息的。后来者应该探源开流,继往创新,把我国的学术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大概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组织同仁历时数载,编辑出版了这套《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以飨读者。

是为序。

2011年12月15日

于长春百汇街寓所

摘要

伏羲考

一引论

伏羲与女娲的名字,都是战国时才开始出现于记载中的。伏羲见于《易·系辞下传》,《管子·封禅篇》、《轻重戊篇》,《庄子·人间世篇》、《大宗师篇》《胠箧篇》、《缮性篇》、《田子方篇》,《尸子·君治篇》,《荀子·成相篇》,《楚辞·大招》,《战国策·赵策二》。女娲见于《楚辞·天问》,《礼记·明堂位篇》,《山海经·大荒西经》,但后二者只能算作汉代的典籍,虽则其中容有先秦的材料。二名并称者则始见于《淮南子·览冥篇》,也是汉代的书。关于二人的亲属关系,有种种说法。最无理由,然而截至以前最为学者们乐于拥护的一说,便是兄弟说。《世本·姓氏篇》曰:

女氏封弟锅于汝水之阳,后,因称女皇。

此说之出于学者们的有意歪曲事实,不待证明。罗泌《路史后纪》二和梁玉绳《汉书人表考》中的论调,不啻坦白地供认了他们所以不能不如此歪曲的苦衷,所以关于这一说,我们没有再去根究的必要。此外,较早而又确能代表传说的一说,是兄妹说。《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曰:女娲,伏希(羲)之妹。

《通志·三皇考》引《春秋世谱》,《广韵》,《路史后纪》二,马编《中华古今注》等说同。次之是夫妇说。《唐书·乐志》载张说唐《享太庙乐章·钧天舞》曰:

合位娲后,同称伏羲。

据《乐志》,《钧天舞》是高宗时所用的乐章。这里以伏羲、女娲比高宗武后,正表示他们二人的夫妇关系。稍后卢全《与马异结交诗》说得更

明显:

女娲本是伏羲妇。

此后同类的记载有宋人伪撰的《三坟书》,元杜道坚《玄经原旨发挥》,和一些通俗小说之类。夫妇说见于记载最晚,因此在学者心目中也最可怀疑。直世,一些画像被发现与研究后,这说才稍得确定。这些图像均作人首蛇身的男女二人两尾相交之状,据清代代中外诸考古学者的考证,确即伏羲、女娲,两尾相交正是夫妇的象征。但是,依文明社会的伦理观念,既是夫妇,就不能是兄妹,而且文献中关于二人的记载,说他们是夫妇的,也从未同时说是兄妹,所以二人究竟是兄妹,或是夫妇,在旧式学者的观念里,还是一个可以争辩的问题。直至,人类学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在许多边疆和的传说中,伏羲、女原是以兄妹为夫妇的一对人类的始祖,于是上面所谓可以争辩的问题,才因根本失却争辩价值而告解决了之,“兄妹配偶”是伏羲、女娲传说的最基本的轮廓,而这轮廓在文献中早被拆毁,它的复原是靠新兴的考古......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中现代诗人、艺术家、学者、民主斗士。幼年喜欢古典诗词,爱好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国学并研读外国文学。1923年出版部涛集《红烛》。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教授:1928年出舨第二部诗集《死水》。此后,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成就非凡。1943年以后,他走出书斋,投身民主事业,成为中国民主同盟早人,为争取团结和社步做出了贡献。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作了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遭到特务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