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从来不是被说服的
分类
作者 王莲君//朱彤彤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推荐

为什么讲了那么多道理,孩子还是不听、不理解、不配合?那是因为,说服教育根本就是错误的!

说服教育的本质,是家长“赢得”了道理,却让孩子成了被迫认输的一方。假如孩子不肯认输,就被判定为任性、叛逆、不懂事。

本书从说服教育的四大后果——省事儿、长不大、自我价值不足、叛逆出发,深度剖析了说服教育的弊端,并基于心理学理论,结合生动真实的案例,提出基于尊重、信任、授权的六大教育原则,让孩子“真听、真懂、真行动”,并为广大父母提供全新的亲子相处模式。

作者简介

王莲君,两个孩子的妈妈,擅长和孩子斗智斗勇,还能成为孩子们的亲密战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个性化教育专委会学术顾问,中关村雏鹰人才(教育项目创业),21世纪出版公司签约心理作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音频课《100个游戏,玩中提升孩子专注力》主讲人。  

联合创办《读懂孩子——生命解读师》《幸福爸妈》等系列课程,并作为主讲老师,服务数干名心理、教育工作者。

目录

Part 1? 为什么给他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就是不听?

1.父母讲的大道理究竟是什么?

2.讲道理,最没用又爱用的教育方法

3.没有共鸣的讲道理,是单向输出的爱

4.把父母和孩子放在平等对话的位置

5.讲道理,如剑也如花,关键是直指心灵

Part 2? 谁都不能被说服,孩子也是 

1.藏在被说服中的五种孩子

2.孩子不需要说服,家长却需要

3.说服带给孩子四种后遗症

4.孩子不需要说服,而需要沟通

5.不要试图说服孩子,要与孩子商量

Part 3 你越想控制,他们越是不屈,越想远离你

1.说服里的爱是控制

2.莫让过度控制阻碍了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3.做少说禁令的父母,学会客观表述

4.不要限制孩子的情感表达

5.爱控制孩子的父母内心是失控的

Part 4 彼此尊重的沟通,而不是说服或呵斥

1.孩子也需要尊重,拿出你的人格力量

2.爱与肯定:我爱的是你本人,我尊重你认为正确的选择

3.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做决定,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4.记住!提示,而非命令

5.寻求孩子的帮助:宝贝,我需要你的帮助

6.不带修正、贬低或者评判的倾听

7.让孩子做自己的决定,但又不放弃他们

8.反转错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9.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

Part 5 信任,授权,让孩子去尝试

1.为什么不要去说服孩子

2.对孩子授权而不是驱使

3.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4.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至少完成最后一个步骤

5.给孩子信任:“我相信你会弄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6.尊重:“当你愿意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随时都在你身边。”

7.表达底线:“如果老师打电话给我,我会把电话递给你。”

Part 6 用家庭规则培养良好家教

1.要以非常民主的方式召开家庭会议制定规则

2.制定家庭规则的注意事项

3.“坏的惩罚”与“好的结果”

4.如何奖励才有效?

5.执行规则的特别注意事项

6.正确地和孩子 “讨价还价”

7.用建设性的话语“春风化雨”

8.让孩子明白,他必须学会承担责任

Part 7 从有爱客观的观察开始

1.要充分了解孩子,就要有意识地主动观察

2.观察要善用感知觉的力量,包括第六感

3.发现隐藏的情绪

4.情绪的体验、调节与表达

5.观察是一回事,但监视是另一回事

Part 8? 我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

1.父母要努力与孩子站在同一阵营

2.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3.和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

4.合作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地解决问题

5.耐心、理解和包容,你就是孩子心中的理想父母

序言

不说服,被尊重的孩子才讲理

王莲君 

你想养出一个独立的孩子吗?

当然。 

你想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当然。

醒醒吧,你在痴心妄想。

独立和听话,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独立的本质是有自我的思考、决定、负责能力,它的核心是自我。而听话是听谁的话?毫无疑问,你的。所以听话的孩子要放弃自我,听从你的声音。没有了自我,孩子怎么独立?  

有趣的是,很多父母无视这个矛盾,乐此不疲地努力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特例。而父母惯用的手法,就是说服。说服没有打骂那么激烈,我们常认为它不会压制孩子的自我。同时,说服又能让孩子听话。这样很自然的说服就受到了青睐。  

可是在说服里,有人说,有人服,就有人赢,有人输。你想成为输的那个人吗?如果你摇头了,那就只有孩子输。然而,从本性上来说,孩子也不愿意输。所以说服的结果:要么是孩子妥协,违心地让自己输。要么孩子不听话,死活不认输,把我们气个半死。

说服经常搞得两败俱伤,但我们却死心不改,总是不自觉要说服孩子。为什么?这里面有我们的骄傲自大,更有我们的害怕失控。

在说服这件事儿上,我深受其害,又不知不觉让我的孩子也深受其害。我母亲能说出很正能量的道理,但是年纪越大,我越反感这些道理。比如,她会说:“情绪是心魔。”
在我没有思辨能力的时候接受了这个观点,成了一个没脾气的人。但我常发现有内心的纠结,在工作上和同事有了摩擦,我明明有情绪,却不让自己发火,还自我安慰“一切都是身外物”。可是,心里却忍不住愤愤不平。后来学了心理学,再看自己,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完整过:我不接受会生气的自己,内心是分裂的。于是我从乖乖女变成了叛逆者。曾经让我服气的道理,后来都成了我打倒的对象。

轮到教育自己的儿子小九时,我却不自觉成了一个道理库,面对这个“无知”的小家伙,我总有一堆道理:早饭吃得要像皇帝,缺少蛋白质可不行,来,吃鸡蛋。春捂秋冻,来,多穿点。早睡早起
身体好,九点了,赶快上床……说这些话时内心有莫名的骄傲“瞧,我是正确的……”孩子有时会反问:“我喝豆浆,也是蛋白质,为什么还要吃鸡蛋?
”“这两种蛋白质不一样,
人体需要丰富的蛋白质。
”小家伙懵懵懂懂说不过我,只好不情愿地把鸡蛋
塞进嘴里。我得承认,我喜欢这种“赢”的感觉,这让我感到一切是顺利的。相反,如果哪天没有说服
儿子,我就会觉得很不顺,甚至怨恨他:怎么这么不听话?有一天儿子放学
,我拿着跳绳对他说:“
走,陪你跳绳去。”“我不想去。”“小孩子经常运动身体好。”“我就是不想去
,要去你去。”我开始用各种方式威逼利诱,但儿子的回答始终都是:“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我当时真有冲动直接骂他一顿,把他拎到楼下去。但最后我还是一个人出门
了。为什么我会对他不下楼跳绳这么生气?我问自己。深层次觉察,发现是我把对小九爸爸健康的恐惧投射到了他身上。小九爸爸爱美食却不爱运动,三十三岁就得了冠心病,
这让我对小九的运动格外看重。而当他宅在沙发上时,内心的恐惧就让我失控,觉得儿子的生活没有安排好,想方设法要让他
起来动一动,却没有意识到我在控制他对生活的安
排。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尊重孩子,给他平等权,也是因为自大和恐惧。如果我们敢试一试,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给他平等的选择权、决策权。我们
会惊奇地发现,孩子并不是蛮不讲理的,相反是很讲道理的。就像小九喜欢吃冰激凌,有一天,他拿到了自己的零花钱:五块钱。他问我:“零花钱是我的,我就有权支配它吧
?”我有种不好的预感,万一他买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办?但我还是决定大胆点,就对他点点头。他高兴地拿着钱就进了超市,买了一小盒冰激凌。要知道,当时刚下完雪,气
温是零下。他回到家,拿勺子吃了三勺,然后就把冰激凌冻起来了,说明天再吃。看,孩子是不是很讲理?

这本书由我和朱彤彤老师合作完成:前四章是我写的,后四章由朱老师执笔,其中,有很多我在教育儿子小九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也有我和朱彤
彤老师作为亲子讲师积累的技巧。不说服孩子,还要让孩子服气,不容易,希望我和朱彤彤老师分享的方法能帮助到你。

在此,特别感谢王彦老师在我和朱彤彤老师写作过程给予的培训和指导,没有他,这本书很难和大家见面。也感谢我的家人们,是你们的支持和陪
伴让我耐住寂寞完成了这本书。再读内容,一切很值得。

导语

1.颠覆传统认知!说服教育,就是逼孩子认输!

点醒几千万中国家长!说服教育,教出的是自卑、顺从、没主见的孩子!

说服教育的本质,是家长赢了道理,孩子却丢了自信!    

2.孩子叛逆问题逐一攻破,超实用! 

孩子任性、叛逆、撒谎厌学……超丰富真实案例,逐一攻破孩子各种叛逆问题。

不说服、不威逼利诱,照样能培养出懂事、配合的好孩子! 

3.两位实战型心理学家,提出“让孩子配合的6大原则”

不控制,尊重,信任与授权,制定规矩,有爱观察,同一阵营。

结合心理学原理,让孩子不再叛逆,自觉守规矩!

精彩页

父母讲的大道理究竟是什么?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被打,发生在家里的菜地。那天妈妈锄地,给我一些玉米粒让我帮忙播种。我很惊奇:这么小的种子,竟然能长成高高的“玉米树”!请理解,在一个孩子看来,玉米秆子那么高,就是树。我陷在自己的惊奇里,又产生了很多美好的突发奇想:如果我把玉米粒撒成一朵花,长大的玉米树林,会不会是花的形状?这么想,我也这么干起来,东撒一把,西撒一把。但这种愉快的劳动很快就被妈妈呵斥阻止了:“干活不是玩!浪费是可耻的!种子要一行一行地撒!”我很不服气,心里产生无数疑惑:“为什么干活不能是玩?什么是浪费?撒种子为什么要一行行的?”我把心里话说出来,却激怒了妈妈,最后在菜地里被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干活不能是玩?”我依然把自己要干的活儿当成游戏来玩。妈妈讲了道理,甚至还动用了武力,最后我也没有听,仍然按自己的方式来。

等我长大,成为一名亲子讲师,看到很多孩子跟我一样,无论父母怎样讲道理,就是不听。

“出门多穿点……”父母不断唠叨着,可是等他们看不见了,我们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完全没把他们的话放心上。 

“上课认真听讲,多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到了课堂上,我们还是心不在焉,甚至梦周公去了。

“女人关键是找个好老公……”结果,我们快乐地单身着,三十五岁了,也没有要成家的想法。 

爱讲道理,大约是中国父母的共同爱好;不听道理,却是中国孩子的共同抵抗。

父母都爱讲道理,那么道理到底是什么?

《辞海》告诉我们,道理是事情的真理。

可父母的道理,是真理吗?  

我的朋友林娇是个乖乖女,高中毕业后,父母让她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国营酒店上班。日子朝九晚五,下班回家逛街、打游戏、看电视。结果,去年政府机构改制,单位第一批裁员,林娇年近四十,身无一技之长,就这样被淘汰了。图稳定是父母的道理,却不是社会的法则。

如果你是一个女孩,不知道会不会遇到这样的爸妈?小时候,爸妈对你说:“女孩子,要争气,男人靠不住,还是要自己独立。”长大了,你读研考博,爸妈对你说:“女孩子,学历、事业都是浮云,关键是嫁个好老公。”如果父母讲的是真理,这个真理怎么变得这么快?

可见,父母的道理与真正意义上的道理不一样,父母的道理其实是他们的信念。提到信念,就要说说NLP界的大师罗伯特·迪尔茨,他根据人类学家格里戈里。贝特森提出的理论整理出理解层次模型(如图1-1)。根据这个模型,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六个层次进行描述和理解,它们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与价值观、身份、精神。用理解层次看父母的道理,就变得很简单。

经典的案例是:一个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可以用这六个层次来解释:  

第一层,环境归因——学校教得不好; 

第二层,行为归因——孩子不努力; 

第三层,能力归因——孩子学东西慢; 

第四层,信念与价值观归因——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  

第五层,身份归因——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 

第六层,精神归因——孩子一生有独特的使命。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解释,背后都是家长的信念。而家长说的道理,其实就是信念的外显。  

而这些信念从哪儿来?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了解了道理从哪儿来。 

父母嘴里这么多大道理,都是从哪儿来的? 

你能立刻想起的父母经常说的道理是什么? 

小时候,可能是“乖,听话,不要乱跑……” 

上学了,住校了,可能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毕业了,成家立业时,可能是“找个稳定的工作(或伴侣)……”

父母说这些话时,你的大脑中会不会冒出无数个为什么?为什么不能乱跑?为什么一定要按时吃饭?为什么找稳定的工作?可父母很少想为什么,因为他们被自己的父母和所处的社会同化了。每一代人都会被上一代灌输一些信念,这些信念一开始往往是对的,是有保护作用的。于是,在代代相传中,这些信念成为道理被人们无条件的遵循。后来者不知道道理存在的原因,变成了盲目服从。然而,时过境迁,不变的道理遇到变迁的时代,不但没有帮到人,反而成了约束。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把五只猴子关到一个笼子里,上面挂一串香蕉,并安装一个自动监测装置。一旦有猴子要去拿香蕉,自动监测装置就会控制水龙头向笼子喷水,所有猴子都会挨淋。

一开始,有只猴子去拿香蕉,结果所有猴子遭殃了。之后每只猴子去尝试,发现都是这样的结果。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拿香蕉要遭殃。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子释放,换入一只新猴子A。A看到香蕉,想去拿,结果被剩下四只猴子狂揍一顿。这样反复几次后,A不再试图拿香蕉。

之后,又分别换入了新猴子B、C、D、E,经过上面的操作,新的这五只猴子都不再试图拿香蕉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