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漂木(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泽波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漂木》为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高原林区古锦沟121林场,以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为背景,以米亮、林珍、张宏青、罗娜、孟军等人成长及其情感纠葛为主线,通过描写森工从鼎盛、衰落到改革转型的过程,展现了古锦沟从乱砍滥伐到生态保护和发展,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名满天下的旅游胜地,人与人从冲突到彼此磨合、交融和认同经历中,促进了当地文化进步、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小说以敬重生命、悲悯人生为己任,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漂木印象无所不在,时代特征明显,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体现了攻坚克难的时代精神。 目录 第一章 121林场 第二章 羊角花开 第三章 在路上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阳光灿烂 后记 导语 《漂木》有如贝多芬那宏大的《命运交响曲》。随着故事的发生和推进,每一个人物都像一个个音符纷纷登场,奏出了各自的乐音。他们用卑微的生命,倔强地歌唱着。主人翁米亮的登场让人心里滴血;而清纯可爱的林珍又让人在悲凉中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光亮;米亮的父亲米福生没有壮举的死,却暗含着人性的光辉,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非常好的伏笔;苦命的曾丽英为了活下去,不顾尊严,甚至不要廉耻的疯狂举动,让人慨叹小人物野草般卑微与无助在命运之河随波逐流的处境;霸道而又正直的退伍军人、营林队长林昆;隐忍的知识分子章德方;耿直、热情的当地少数民族石三基、罗君文、孟军和罗娜;为了出人头地的张宏青、林萱……等等等等。 后记 随波逐流 ——《漂木》创作后记 当梭磨河边的山崖上羊 角花开放、凋谢了三个轮回 ,我桌上的笔记本电脑里, 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渐渐打 磨成型,像一个晶莹剔透的 水晶球,折射着高原纯净的 阳光。 《漂木》,随波逐流而 至。 从构思到完稿,三十年 了,书尚未付梓,人却从一 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伙子变 成了中年大叔,时代也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由得 感慨良多。 其间,也曾经写过一些 类似题材的中短篇发表,那 都是二十余年前的事情了。 漂的情结,人人都有。岁月 匆匆,这题材时刻萦绕于我 心,仿佛有无数的漂木在脑 海里漂浮、碰撞,成为心中 永远无法释怀的情感,有时 甚至在想:写不出这东西, 是不是死不瞑目? 有可能!人生后晦错过 太多美好,绝不能错过在年 富力强之时实现人生这个梦 想。 码字速度很慢,每天不 及千字,甚至百把字,其间 还不断折转回去反复修改。 比起日码万字的网络大腕动 辄抛出的几百万字的玄灵小 说,年纪轻轻就著作等身, 我简直就是个低能儿。幸好 心里早就断了借此维生或者 名利兼收的念头。要对得起 自己,也就少了过多的妄念 和躁动。在纯文学小众化、 圈子化,媒体形式多元化的 今天,这项自发于心、不逐 潮流的工作,正如西西弗斯 推巨石上山。 写作的过程是漫长而艰 巨的,可是,看到它的日渐 成形,让人体会到母亲孕育 儿女的艰辛和快乐。如果, 人们能在阅读中体会到那么 一丝丝的感动、惊悸,或者 自动对号入座有了不可名状 的感觉,也不枉我绞尽脑汁 乃至“聪明绝顶”之苦。 艰难地游弋在日渐增长 的文字中,穿梭于纷繁的情 节和人物之中,故事的发展 ,却有随波逐流之感,甚至 脱离了原来设计的大纲,自 动进入了一个个全新的场景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然而 细想之,字里行间正是跳动 着时代的脉搏,时代大背景 下的芸芸众生才鲜活起来。 由此,作品也像一个生命体 ,开始了有节奏的呼吸。 与时代共鸣,一种我是 时代见证者、叙述者的自豪 感油然而生。写作,就是这 样,从自卑到自豪,甚至狂 妄,就在那么一念之间,让 人品悟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悲 喜。但是,我只负责记录生 活,并无改变生活的企图和 能力。世界太复杂,历史没 有绝对的真相,个体的认知 能力是有限的,生活如此精 彩,不能完全描摹,我且只 在我的视角里叙述,不负责 全方位的观察和诠释。 我也有一种庆幸:没有 在二十年前急就。虽然这题 材经常让我激动不已,可是 当时的积淀毕竟不足以撑起 这样一个作品,而且生怕写 成废品而让自己抱憾终身。 老父亲的五十余本日记 ,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素 材——可惜日记本在“5.12 ”汶川地震中被毁。当年, 我每每抚摸那各式日记本, 泛黄的纸张上工整地记载了 一代人的欢笑、痛苦,乃至 生死。八十八岁高龄的老父 亲每每欣然接受所在社区党 委领导安排,作为退伍老战 士、退休老党员进学校、社 区为学生、群众讲述战斗故 事、革命历史、森工创业经 历,那颤颤巍巍的身子,在 长达1个多小时的演讲过程 中甚至不喝一口水。听着他 动情的叙述,我和听众泪流 满面,心灵的震撼无与伦比 。 不厌其烦地征求朋友的 意见,不辞辛劳地踏访故地 ,不失时机地寻访故人;收 集本土地方志、部门志,观 看《口述历史》系列片,加 深对这片土地历史和人物的 了解;认真阅读能到手的本 土作家作品,从本土精英人 物的叙述中,去触摸这个民 族的灵魂;随时随地记录下 自己的点滴感触,常常忘却 时间,不知不觉间,抬头又 是东方发白;几乎谢绝了一 切自认为会耽误时间的聚会 和娱乐…… 那段时光,我就是为《 漂木》而活,认认真真地在 古锦河里“随波逐流”,但愿 我所有的努力和认真不是多 余。 漂木印象,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在异乡林区生 活了足足50年的人,几乎失 去了内地故乡的概念,我身 上的一切都烙上了林区深深 的印痕,这里就是我逃不掉 的故乡,所有感受都刻骨铭 心。所以尽量客观真实地反 映生活在这一特定地域的历 史和现实,体现道德与责任 ,并不回避矛盾。用哲学的 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历史,用 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矛盾,历 史才会显现出令人惊异的冰 山一角。 历史和现实给我一个真 实脉络,从生命的本真意义 中凝练出一种正能量的精神 ,一种不必避讳的家国情怀 ,一幕幕新奇而熟悉的故事 细节场景,一种给人以启迪 和反思的感悟,这才是正道 文学的真谛。 人是相互的。这是我在 高原林区听到最多的话。这 句话,让我踏实下来,是我 写作的情感基调。用深情拥 抱这片哺育我的土地,相信 这片土地也会赐予我情感的 力量和创作的灵感。 无差别的真诚和爱,是 人性中最真最善的共性。 在文学创作中,逐步唤 醒了自己的良知和尊严,行 将麻木的生命又开始灵动而 充盈,存在的意义因此超越 生命本身。乐在其中,这比 成功还重要。 剩下的一切,交给读者 ,与读 精彩页 『中秋之夜』 从12l林场,米亮的脚步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木,沉重而悄无声息。 在这陌生的被森林紧紧包围的地方,米亮惶惶然低着头,冰冷的手揣在衣兜里,抄紧衣服,趿拉着一双已经快要掉底的布鞋,啪啪啪的声音让他自己也感觉到害怕,只有将脚趾蜷紧弓起脚背,不敢提膝大步。两腿就像两根直直的木棍一般慢l曼向前移动,小小瘦瘦的身体尽量藏在房檐下。 米亮习惯了母亲平日里的粗门大嗓,已经练就了咬紧牙关,压缩耳道.让外界声音变小的本领。可今天,母亲的号哭声已经突破了能理解的极限,长声短调,呼天号地,响彻林场的每一个角落。 林场礼堂边有一株粗大的松树,有着巨大的树冠。米亮在松树的阴影中.抬头看见斑驳的月光和密实的枝叶在哭声中铮铮作响,如风一般晃动,松针随即簌簌地落下。 踩在松针上,那是哭声铺就的一条道路,潮湿而软滑。米亮像是被人架起来一般,悄无声息地顺着松树枝干的指引,进沟、上山,来到记忆中的这块小草坪。 小草坪有一丈见方,草已经枯黄了,周围是黑森森的原始针阔叶混交林.寂静得连人的呼吸都听得清清楚楚。草坪中央是一个隆起的圆形光亮的小丘。小丘用青石片一圈一圈铺至丘顶,泛出幽幽清冷的光,使得这个光亮的小丘与周围相比更加不同凡响。 米亮擦着没膝深的枯草走到小丘前,跪坐在一块青石板上。一股新鲜泥土的味道扑鼻而来。抬起头,目光撞上了一个通体晶莹的球体。 那是月亮! 刚刚从山顶冒出来的月亮,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奇异的样子。月亮里面有几根摇曳的黄色草丝。月亮那么大,那么亮,离自己那么近,像伸手就能摸着。 从松林缝隙间可以看到山下的12l林场和古锦河。整个大地笼罩着柔和的光--辉。月光洒在古锦河面上,却不是波光粼粼的景象,黑压压的漂木,随着河水起伏不定,相互撞击,发出沉闷的轰轰轰的声音。从12l林场那些简陋的木板房窄小的窗户里,透出煤油灯昏黄的光亮,星星点点洒在浓重的夜色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米亮觉得自己像是伏在父亲的胸膛上,那个陌生的父亲的胸膛,听到粗粗的鼻息声和强劲有力的心跳,一阵猛烈的咳嗽声几乎把他从身上掀了下来。那弹跳的感觉,曾经是那么让人害怕,现在这害怕的感觉变成了呼呼掠过森林的风,越来越远了。 不知何时,天色暗下来,一大团乌云遮住了月亮。当月亮艰难地穿过黑压压的积云再次露脸,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变成了毛乎乎的半透明的白草帽。 冷风一阵紧跟一阵,云层加快了奔跑的速度,低垂的古锦沟天空,乌云中间闪烁着几颗星星,一阵突如其来的雨下起来,打在脸上,产生一种浸透肺腑的凉意。米亮越蜷越紧,也不想回去。至少这里没有各种让人尴尬的目光,更没有母亲那似乎永远停止不下来的号哭。 米亮哭不出来,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哭。 父亲在遥远的深山老林伐木,一年甚至两年才能看见一眼他那清癯黝黑的脸孔。对他而言,父亲基本上是一个陌生人。可是,从此没有了父亲,这件事情总归是令人伤感的,家不再完整。 今夜,注定会永远铭刻在心中,恐惧、卑微和孤独。在这完全属于自己却陌生的空间里。他的眼皮耷拉下来…… 飘荡在半空中,在云层中穿行,一伸手似乎可以摘下星星,可以拥抱月亮,远方有一双眼睛,紧张地望着自己……一会儿又像是骑上了一匹白马。突然被颠簸下来…… 米亮猛地醒来,勉强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睡在一张行军床上,头上枕着一个的确良花布做的洋娃娃。这是一间非常暖和的屋子,屋子中央是一个有着长长烟囱的铁炉子。炉子里的青冈柴烧得噼噼啪啪作响,铁炉子外壳被烧得红通通的。炉子上的一壶水早已经沸腾了,冒出大股大股的白白的蒸汽。透过袅袅的蒸汽,他看见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女孩,两条辫子油亮亮的,长长的睫毛,眼睛忽闪忽闪的,穿着一身“公安蓝”,洗得非常干净,坐在炉子另一边的椅子上,认真地看着一本连环画——《闪闪的红星》。 醒了?小女孩察觉到了米亮的动作,笑盈盈地问道。 这是哪里?米亮疑惑地望着小女孩。 我家。我叫林珍,我妈妈叫我一直跟着你,看见你在你父亲的坟上睡着了,我叫妈妈把你背回来的。我爸爸在加班,我妈妈又去会议室陪你妈妈了。林珍一边说,一边把连环画递给米亮。这是她认为的最好的劝慰同龄人的方式了。我读二年级,你呢? 米亮这才想起还有读书这回事,回答道:二年级。 林珍欢呼起来:太好了,我们班又要来一个新同学了…… 声音仿佛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那声音好听,软、细、轻、快,米亮被林珍的声音吸引了。 今天是中秋节。林珍说着递给米亮一个月饼。 米亮闻到一股混合着芝麻和红糖的浓郁香味,可头却昏沉沉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