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热处理工艺基础
1.1 铁碳合金相图
1.2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1.3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
1.4 热处理技术要求的表示方法
1.5 热处理的加热
1.5.1 盐浴加热
1.5.2 可控气氛加热
1.6 热处理的冷却
1.6.1 水及无机盐水溶液
1.6.2 聚合物水溶液
1.6.3 冷却油
1.6.4 冷却用盐浴、碱浴
1.6.5 淬火冷却介质使用温度的控制范围
1.6.6 淬火冷却介质的淬冷烈度
1.6.7 制冷剂
第2章 钢的整体热处理
2.1 钢的正火与退火
2.2 钢的淬火
2.2.1 淬火工艺
2.2.2 淬火方法
2.2.3 常用钢的淬火临界直径
2.2.4 常用钢整体淬火后表面硬度与有效厚度的关系
2.3 钢的回火
2.3.1 回火温度
2.3.2 回火保温时间
2.3.3 常用钢产生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
2.4 真空热处理
2.5 钢的感应穿透加热
2.6 冷处理
2.7 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2 合金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3 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4 滚动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5 工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6 高速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7 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8 不锈钢棒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9 不锈钢钢板和钢带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0 耐热钢棒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1 耐热钢钢板和钢带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2 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3 汽轮机叶片用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4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7.15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第3章 钢的表面热处理
3.1 感应淬火
3.1.1 感应淬火工艺
3.1.2 感应加热的电参数
3.1.3 感应淬火工件的回火
3.2 火焰淬火
3.3 激光淬火
3.4 电子束淬火
3.5 电解液淬火
第4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4.1 渗碳
4.1.1 气体渗碳
4.1.2 盐浴渗碳
4.1.3 固体渗碳
4.1.4 膏剂渗碳
4.1.5 常用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4.1.6 真空渗碳
4.1.7 离子渗碳
4.2 碳氮共渗
4.2.1 气体碳氮共渗
4.2.2 液体碳氮共渗
4.3 渗氮
4.3.1 气体渗氮
4.3.2 离子渗氮
4.3.3 高频感应渗氮
4.4 氮碳共渗
4.4.1 气体氮碳共渗
4.4.2 盐浴氮碳共渗
4.4.3 QPQ处理
4.4.4 奥氏体氮碳共渗
4.4.5 离子氮碳共渗
4.4.6 电解气相氮碳共渗
4.5 渗硫
4.6 硫氮共渗
4.7 硫氮碳共渗
4.7.1 盐浴硫氮碳共渗
4.7.2 其他硫氮碳共渗工艺
4.8 渗硼
4.8.1 固体渗硼
4.8.2 液体渗硼
4.8.3 电解渗硼
4.9 渗硅
4.10 硼硅共渗
4.11 渗金属
4.11.1 渗铬
4.11.2 渗铝
4.11.3 铝铬共渗
4.11.4 渗锌
4.11.5 渗钛
4.11.6 渗钒
4.11.7 渗锰、渗铌
4.12 硼铝共渗
第5章 铸钢的热处理
5.1 铸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5.2 承压钢铸件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5.3 通用耐蚀钢铸件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第6章 铸铁的热处理
6.1 灰铸铁的热处理
6.2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6.3 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6.4 蠕墨铸铁的热处理
6.5 抗磨白口铸铁的热处理
第7章 有色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7.1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7.1.1 加工铜的热处理
7.1.2 加工高铜的热处理
7.1.3 加工黄铜的热处理
7.1.4 加工青铜的热处理
7.1.5 加工白铜的热处理
7.1.6 铸造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7.2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
7.2.1 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
7.2.2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7.3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
7.3.1 钛及钛合金的β转变温度
7.3.2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7.4 镁合金的热处理
第8章 特殊材料的热处理
8.1 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8.1.1 变形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8.1.2 铸造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8.2 钢结硬质合金的热处理
8.2.1 钢结硬质合金的相变温度
8.2.2 钢结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8.3 磁性合金的热处理
8.3.1 软磁合金的热处理
8.3.2 永磁合金的热处理
8.4 膨胀合金的热处理
8.5 耐蚀合金的热处理
8.6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热处理
附录
附录A 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新旧对照
附录B 变形铝合金牌号新旧对照
附录C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新旧对照
附录D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新旧对照
附录E 钛及钛合金牌号新旧对照
附录F 变形铝及铝合金的状态代号
附录G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状态代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