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本影响了拿破仑、贝多芬、黑格尔、黑塞、毛姆等众多名人的奇书。 少年维特为了治疗自己的情伤来到了乡下。乡下优美的田园和淳朴的农人让他流连忘返,也让他萌生了为农人改善生活的心愿。可惜好景不长,维特爱上了已经名花有主的姑娘绿蒂。为了不违背道德,他选择了离开,并准备在工作上一展身手。可腐朽的官僚们处处为难他,导致维特愤而辞职。维特准备在乡下散心后从军,可与绿蒂的重逢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 受时代所限,维特在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烦恼很难化解,他几经挣扎也没有如愿。他是当时内心渴望进步的青年的一个缩影。进步青年维特之死让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为之震撼。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博物学家。他十分博学,涉猎广泛,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著名的作品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补记 编者致读者 《少年维特之烦恼》文学大事记 序言 致小Z:愿你抛开烦恼 ,拥抱热情 卢子建 小Z: 也许你并不姓Z,也不 是青少年了。然而,看到 这本书的或许总有姓Z的青 少年。姑且就这样称呼吧 。 也许你是被语文老师强 制推荐,不得已打开了这 本书,心里想着,维特的 烦恼跟我有什么关系,我 自己的烦恼都多得数不清 。然而,或许维特的烦恼 和你的会有重合,没准儿 会给你带来启发。 严格意义上来讲,维特 其实不属于“少年”的范畴了 ,毕竟都到了可以谈婚论 嫁的年龄。德语原文的题 目为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直译过 来是“年轻维特的烦恼”。然 而,纠结这个其实也大可 不必。毕竟,无论是少年 还是青年,生活中的主题 无外乎爱情与人生罢了。 关于爱情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知 名歌手莫文蔚的《电台情 歌》,大概率可能没有听 过,毕竟这首歌比我小不 了几岁。里面有句歌词, 说得很对啊:“关于爱情, 我们了解的太少。”古往今 来,男男女女,为爱歌颂 ,也为爱所困。维特也不 例外。 维特在爱情方面的烦恼 总结为四个字:爱而不得 。他对绿蒂一见钟情,然 而绿蒂彼时已有未婚夫。 抑制不住内心的狂野与激 情,维特想尽各种理由, 使拜访绿蒂这件事变得合 理。为了多和绿蒂待一会 儿,他甚至陪着她的弟弟 妹妹们玩耍。这对于一个 富家公子哥儿来说,是多 么不可思议! 作为被追求者,绿蒂女 士似乎很享受的样子。聊 天的时候,她会把自己的 手放在维特的手上;维特 傍晚要走的时候,要问一 句:“您明天还来?您确定 吧?”在金丝雀吻了她的嘴 之后,让金丝雀也亲吻维 特。她似乎从未拒绝维特 的示好,也并未觉得这有 什么不妥。毕竟之前还有 人为她发了疯。 维特并非一直任由这种 感情驱使自己做出不合时 宜的举动。他曾多次想到 应该离开绿蒂,并且也这 样做了。然而,世俗生活 的不如意让他心灰意冷。 于是,他又回到了绿蒂的 身边。绿蒂与阿尔伯特已 经喜结连理,维特在世俗 生活和爱情的双重折磨下 ,最终选择开枪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那把手枪则是 绿蒂亲手交给仆人,再转 交给维特的,尽管她已预 感到这把枪的最终用途。 单方面的爱情是辛苦的 ,求而不得容易使人走向 极端。被追求者如果是个 万人迷,情况就会更加糟 糕。因为他们早已学会“人 从花丛过,片叶不沾身”。 关于人生 人生这个话题有点儿宏 大,估计你也不怎么感兴 趣,但是维特提出的一些 问题还是挺值得探讨的。 维特不喜欢条条框框和 繁文缛节。他认为条条框 框会破坏人们对于自然的 真实感受。如果一位艺术 家循规蹈矩,遵守各种条 条框框,他的画作不至于 让人厌恶,但这个人也就 不能被称为艺术家了。其 实,他的意思很简单,就 是过多的规则会破坏创造 力。在二百多年前就能够 提出这种理念,不得不说 ,维特先生还是很具有前 瞻性的。 维特对繁文缛节的厌恶 则来自他的工作体验。工 作多得堆成山,而他的同 僚们则专在一些不重要的 地方下功夫,可谓本末倒 置。这种官僚主义的窠臼 可真是得到了极好的传承 。毕竟,有些地方到现在 还是如此。 当然,维特先生还是传 达了一些正能量的。面对 逆境,他认为如果全力以 赴并且坚持不懈,人们就 会发现自己比一帆风顺的 人走得更远。而且,当我 们通过在逆境中拼搏,取 得了更加骄人的成绩,欣 慰和喜悦更甚。这是书中 为数不多的对于生活的积 极描述。如果你读到此处 ,可以做个摘抄,当作作 文的素材也是极好的。 关于你 终于要到你了。你应该 不喜欢说教,尤其是被比 你年纪大很多的人说教。 老师和家长已经够烦人的 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谁还不是个学生。 我尽量说得不高高在上 ,并且争取长话短说。 先说爱情。家长和老师 一致认为,中学生谈恋爱 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进 而影响考大学,并且会举 出无数个例子来佐证。对 此,我不予置评。周杰伦 唱过,“爱情来得太快就像 龙卷风”。你都坠入爱河了 ,可能都不会意识到自己 恋爱了,深陷其中,再想 跳出去,好像也不是很容 易的样子。这个时候,你 可能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做 决定。这个决定会影响你 的爱情、学习、生活,也 许也包括你的未来。无数 人会给你建议,但是怎么 做还是在你。默默提醒一 句,自己做决定就要承担 相应的后果哦。 再说人生。前两年有一 句话很火:希望你出走半 生,归来仍是少年。少年 大概是人一生最美好的年 纪了吧,浑身的朝气控制 不住地溢出来,让人不断 发光发热。这大概也是少 年冲破规则与束缚的欲望 来源吧。德语原题中 Leiden一词意为烦恼、痛 苦,这个词加一个后缀变 成Leidenschaft,意思就变 成了热情、激情(passion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 之八九。希望你可以变烦 恼为热情,面对逆境也能 保持朝气,努力向前。 好了,我已经说得够多 的了,希望这些废话不会 打消你阅读本书的兴趣。 文学是个神奇的东西。有 的时候你觉得,文学就是 生活 导语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奠定自己在世界文坛地位的代表作。自1774年出版以来,“维特”深受各国青少年喜爱,引起了持续几个世纪的“维特热”。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说,“维特”完全征服了它。英国小说家毛姆声称,“维特”让他甘之如饴。 就连歌德自己,也对自己创作的这部佳作赞美有加。他说,要不是人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感觉,《少年维特之烦恼》仿佛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阶段,那才真叫糟糕呐。 维特是所有青年的缩影,每个青年都曾经是维特。要获得真正的成长,就需要返回内心,发现新世界。 书评(媒体评论) 要不是人人生命中都有 一个感觉,《少年维特之 烦恼》仿佛就是为他自己 写的阶段,那才真叫糟糕 呐。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完 全征服了我。 ——德国作家、1946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黑塞 我奉劝诸位还是自己买 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 来读读!但读时务请带上 自己的心! ——德国音乐家、诗人 舒巴特 歌德将自己的魅力、欢 乐、幽默、柔情款款,在 社交中游刃有余以及对大 自然的热爱全都安放在主 人公维特的身上。其实他 描绘的是一幅相当迷人的 自画像。全篇就是一首优 美的田园诗,咏唱着漫长 的夏日,月光皎洁的夜晚 和美丽的乡村风光……时至 今日,小说的最后几页仍 然相当感人……年轻人的爱 情是那么激情澎湃,又是 那么地痛苦绝望,深深地 扣动了人们的心弦;维特 身陷入世间的情感囹圄, 不得不自尽以求得自由, 也让人们从心底里激发出 敬畏和仰慕之情。维特让 歌德一举成名,世易时移 ,不论歌德还写过什么, 这本书(《少年维特之烦 恼》)仍然是他最著名的 作品。 ——英国小说家 毛姆 精彩页 1771年5月4日 我多高兴啊,终于远走高飞了!我最亲爱的朋友,你说人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离开了你,那个让我深爱、不能割舍的你,现在却感到高兴!但我知道你是会原谅我的。其他与我有关联的人们不是恰好被命运遴选出来,使我的内心烦乱的吗?可怜的莱奥诺蕾!但我的确是不应被指责的!当她妹妹那固执又迷人的任性使我得到愉悦的消遣时,我那可怜的内心里燃起了情欲,这难道是我的错?不过,我真的就是无可指摘的吗?我不是助长了她的感情吗?她那些自然的真情流露,虽本并不可笑,却总是被我们当作笑谈,我不正为此颇感得意吗?我不是……唉,人怎么是种总爱抱怨自己的动物呢!我想要——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不会再像原来那样,反复念叨命运施加给我们的那点儿痛苦了。我要享受当下,对我来说,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一点上你肯定是对的:若是人们能够在挨过无关紧要的当下之前,不要先忙着用自己不知休止的想象力——天知道他们为何秉性如此——去唤起对过去不愉快的回忆的话,他们就能少些痛苦。 请你帮个忙,跟我的母亲说,我在尽力打理她的事务,并且接下来会给她这方面的消息。我已经和我的姑姑谈过了,我发现她其实本是一个心眼儿活泛又急性子的女人,心地极其善良。在她身上,我目前倒是还没看到在家里我们总说的那个坏婆娘的模样。我向她说明了我母亲对被她扣留下的那一部分遗产的不满,她则告诉了我她如此行事的缘由,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她将愿意把遗产交出来,那会是比我们索要的还多的份额。长话短说,关于这件事我其实什么都不想写,就请你告诉我的母亲,一切都会变好的。亲爱的朋友,我还在这桩琐事中发现,误解和观念上的惰性可能会比诡诈与恶毒在这个世界上铸成更多的错误,好在后两者肯定更罕见些。 除此以外,我还要说的是,我在这里感觉好极了。在这个天堂般的地方,寂寞对我的心灵而言是一剂美妙的灵药,这个属于青春的季节温暖了我那寒冷的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树、每一丛灌木都欣欣向荣。一个人会想要在这里变成一只甲虫,从而能够恣意遨游于那芬芳的海洋,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食粮。城市本身是令人不悦的,与之相反的则是它的四周,那无法言说的自然之美。这曾促使现已故去的M伯爵在一座小丘上建了座花园。在大自然那美丽绝伦的万千姿态中,这些小丘相互交错着,构成那些秀丽青葱的山谷。那座花园风格简朴,才踏入其中时,人们就可以感觉到,是一颗敏感的、渴望亲自享受此番景致的心灵为其绘制了图纸,而非一位学究气的园艺家。在那已荒芜掉的花园小屋中,我为这位逝去的伯爵流下了追思的泪水,那片曾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地方,如今也成了我的最爱。不久我就要成为花园的主人了。还没几天的工夫,花园的园丁就已经对我有了好感,想必他是不会为此感到不愉快的。 P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