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洋淀纪事(适用于7年级无障碍学生精读版)/全本名著课程化阅读丛书
分类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毛泽东
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
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篇章结构
,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
笑从容的态度来描绘风云变
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
不落轻佻。
——茅盾
孙犁是这样一位杰出的
艺术家,每当我们屏息凝神
欣赏他的作品,就会情不自
禁地为他作品中那一股朴实
、单纯、新鲜的生活气息陶
醉。他笔下的人物所展现出
来的优美崇高的人性人情之
美,令人惊叹,仿佛使人置
身于一种诗情画意之中;白
洋淀明丽的天然景色,伴随
着残酷战争年代里根据地人
民内心进发出来的对祖国、
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炽热
无私的爱,像一股暖流,直
冲你的心扉,使人经久难忘
。一个作家的作品,有如此
强大的艺术魅力,是不多见
的。
——姚雪垠
读孙犁的文章,如读《
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
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书
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
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了
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
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
看到才华横溢处。
——贾平凹
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
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就
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
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
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
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
高山仰止。
——莫言
目录
第一章 芦花荡[精读]
第二章 荷花淀[精读]
第三章 光荣
第四章 嘱咐[精读]
第五章 采蒲台
第六章 采蒲台的苇[精读]
第七章 芦苇[精读]
第八章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精读]
第九章 渔民的生活[精读]
第十章 看护
第十一章 正月
第十二章 小胜儿
第十三章 秋千
第十四章 山地回忆[精读]
第十五章 吴召儿[精读]
第十六章 村歌
第十七章 蒿儿梁
第十八章 浇园[精读]
第十九章 种谷的人
第二十章 纪念
第二十一章 “藏”
第二十二章 碑[精读]
第二十三章 丈夫
第二十四章 老胡的事
第二十五章 走出以后[精读]
第二十六章 邢兰[精读]
第二十七章 家庭[精读]
第二十八章 齐满花[精读]
第二十九章 张秋阁[精读]
第三十章 王香菊[精读]
第三十一章 香菊的母亲
第三十二章 曹蜜田和李素忍
第三十三章 “帅府”巡礼
第三十四章 织席记[精读]
第三十五章 新安游记
第三十六章 山里的春天[精读]
第三十七章 战士
第三十八章 投宿
第三十九章 女人们(三篇)
第四十章 识字班[精读]
中考真题
新题预测
参考答案
序言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
洋大海中的灯塔,而文学名
著无疑是灯塔上那盏最闪亮
耀眼的明灯。它历经千年淘
洗,遗存华章,福及人类;
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塑
造灵魂。它是一种文化底蕴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世界文学名著是经过时
间检验、得到世界广泛关注
和认可的文学样本,在那些
或平凡或伟大的故事里蕴藏
着高尚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怀
,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
养料。尤其对于处在人生成
长阶段的中小学生,广泛阅
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更是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
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也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
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和科学素养,拥有创新精神
、合作精神和开阔的视野,
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
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
阅读兴趣,达到最佳的阅读
效果,既能用名著唤醒青少
年的灵性,点燃智慧之灯,
又能兼顾学习的现实需要呢
?我们秉着对学生高度负责
的态度,精心选取了数十种
世界经典名著,并对这些图
书进行了市场综合考察及调
研。我们发现,只有将阅读
和写作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
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既
能应对学生考试的需要,又
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
特别邀请了国内教育界权威
专家和众多中小学语文特级
教师,编写了本套书,奉献
给广大中小学生。
本套书在传统名著阅读
文本的基础上,加入了多个
辅助性阅读版块。除了文前
的“走近作者”“作品导读”“
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提
纲挈领、高屋建瓴式的阅读
集讯外,又针对每本书的不
同特点设置了正文的评点批
注、相关知识链接等,还从
应试的角度对精读章节设置
了“美文赏析”“回顾训练”,
最后的“新题预测”供学生复
习,并均给出参考答案,达
到巩固阅读效果的目的。
本套书所选篇目经典,
版本权威,体例科学,栏目
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
一定能够成为广大中小学生
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文学素
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带他们畅游更多彩的艺术人
生。
编者
导语
《白洋淀纪事》主要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皆是孙犁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白洋淀里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华北平原上不灭的抗日烽火,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所激发的人性之光,都在孙犁从容、凝练的叙述中惊心动魄地存在、延续、发展。他的散文极富抒情味和人情味,语言简洁朴实,思想深湛,意味隽永。他的小说具有浓郁清丽的诗意笔触以及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凝练,清新明快,有“诗体小说”之称,让我们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力量。
精彩页
芦花荡[精读]
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的白洋淀水波荡荡,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苇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烧杀抢掠,肆意践踏,白洋淀的每一株芦苇都见证了硝烟弥漫,白洋淀也养育了英雄的人民。《芦花荡》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把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领呢?作者怎样刻画这位神奇的老人呢?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一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1]。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1]。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2]。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滚打,在高梁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俩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俩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梁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1]。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呵,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2]。”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了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P1-3
内容推荐
《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鱼;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忍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支,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度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名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6: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