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修订、出版是新形势下淀粉糖工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近十多年来淀粉糖生产成功经验和技术发展动态交流和探讨的需要,为此,我国淀粉糖领域尤新等老一辈资深专家和许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企业的专家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尽责尽力精心编撰了本书。相信,不仅对于淀粉糖行业,而且对于淀粉糖相关行业从事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生产一线员工,本书无疑是一本能提供指导和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对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本书也可作为教学参考。希望读者能以愉快的心情阅读本书,领略书中的精华,步人淀粉糖的精彩世界。
第一章 原料淀粉及生产
第一节 湿法生产玉米淀粉
一、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二、玉米淀粉生产的物料平衡
三、主要生产设备
四、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五、产品质量指标
第二节 干法生产玉米淀粉
一、工艺流程
二、产品质量规格
三、万吨级干法玉米淀粉主要技术指标
四、主要生产设备
五、国外干法玉米淀粉产率及指标
第三节 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污水处理
二、玉米淀粉生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第二章 淀粉糖品生产用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酶制剂的特性
二、酶法转化的特点
第二节 淀粉糖及发酵工业用酶制剂的种类与特性
一、α-淀粉酶
二、淀粉葡萄糖苷酶
三、脱支酶
四、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五、其他酶类
第三章 淀粉酶法水解技术
第一节 液化技术及设备
一、液化理论
二、喷射液化工艺
三、液化部分的关键设备——蒸汽喷射液化器一
第二节 糖化技术及设备
一、糖化理论
二、糖化工艺
第三节 酶法制糖净化技术
一、设备对过滤的影响
二、酶制剂对过滤的影响
三、工艺对过滤的影响
第四章 麦芽糊精
第一节 麦芽糊精的生产原理与物理性质
一、生产原理
二、物理性质
第二节 麦芽糊精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一、原料预处理
二、液化
三、过滤
四、脱色
五、真空浓缩
六、喷雾干燥
七、包装
八、主要生产设备
第三节 麦芽糊精生产的主要原辅材料
一、原辅材料的性质
二、原辅材料的消耗
第四节 麦芽糊精的主要用途
一、在糖果工业中的应用
二、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三、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四、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五、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 酸水解淀粉糖浆
第一节 概述
一、酸水解淀粉糖浆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二、淀粉的酸水解反应及其糖化机理
三、酸水解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二节 淀粉的酸糖化
一、糖化工艺条件的确定及对原料的要求
二、间断糖化
三、连续糖化
第三节 糖液的精制
一、糖液中的杂质及其来源
二、中和工艺及设备
三、脱色工艺及设备
四、离子交换工艺及设备
第四节 糖液的蒸发
一、蒸发方式的选择
二、蒸发设备
第五节 产品的贮存与包装
一、产品的贮存
二、产品的包装
第六章 麦芽糖
第一节 麦芽糖的制法
一、淀粉的液化
二、淀粉的糖化
三、麦芽糖饴
四、麦芽糖浆
第二节 固体麦芽糖
一、含麦芽糖90%以上高麦芽糖浆的制法
二、固体麦芽糖的制法
第三节 麦芽糖的应用
一、麦芽糖的性质
二、麦芽糖的用途
第七章 全糖
第一节 酸法制全糖
一、概述
二、工艺流程
第二节 酶法制全糖
一、淀粉制全糖
二、粗粉(大米粉、玉米粉)制全糖
第八章 结晶葡萄糖
第一节 概述
一、结晶葡萄糖的分类
二、结晶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三、葡萄糖在水溶液中的平衡体系
第二节 葡萄糖结晶工艺
一、葡萄糖结晶工艺流程
二、葡萄糖结晶操作
第三节 结晶葡萄糖主要生产设备
一、结晶理论与结晶设备
二、分离设备
三、干燥与筛分设备
第九章 果葡糖浆
第一节 概述
一、果葡糖浆的成分
二、果葡糖浆的特性
第二节 果葡糖浆酶法生产技术
一、酶的异构化技术
二、果葡糖浆生产技术
第三节 果葡糖浆的应用
一、果葡糖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果葡糖浆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第四节 结晶果糖简介
第十章 功能性低聚糖
第一节 低聚异麦芽糖
一、低聚异麦芽糖的理化性质
二、低聚异麦芽糖的生理功效
三、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
四、低聚异麦芽糖的应用
第二节 低聚龙胆糖
一、低聚龙胆糖的理化性质
二、低聚龙胆糖的生理功效
三、低聚龙胆糖的酶法生产工艺
四、低聚龙胆糖的分析和应用
第三节 海藻糖
一、海藻糖的理化特性
二、海藻糖的功能特性
三、海藻糖的生产方法
四、海藻糖的产品标准
五、海藻糖的应用
第四节 其他低聚糖
一、低聚半乳糖
二、低聚果糖
三、乳酮糖
四、低聚乳果糖
五、棉籽糖
六、水苏糖
七、大豆低聚糖
八、低聚木糖
九、帕拉金糖
十、麦芽低聚糖
十一、偶联糖
十二、低聚壳聚糖
十三、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糖醇
第一节 概述
一、糖醇的物理特性
二、糖醇的生理特性
三、国外糖醇发展状况
四、糖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山梨醇
一、概况
二、淀粉制取山梨醇
三、蔗糖制取山梨醇
四、山梨醇的质量标准和原料消耗
五、山梨醇的应用
第三节 麦芽糖醇
一、麦芽糖醇的主要特性
二、麦芽糖醇的生产工艺
三、麦芽糖醇质量标准和原料消耗
四、麦芽糖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四节 甘露醇
一、甘露醇的性质
二、甘露醇的生产工艺
三、甘露醇市场
四、甘露醇的质量标准
五、甘露醇的应用
第五节 赤藓醇
一、赤藓醇的性质和功能
二、赤藓醇的生产工艺
三、赤藓醇的质量指标
四、赤藓醇在食品中的应用
附录一 有关原料和产品的标准及试验方法
玉米(GB 1353—2009)
大米(GB 1354—2009)
食用玉米淀粉(GB/T 8885—2008)
食用小麦淀粉(GB/T8883—2008)
食品添加剂α-淀粉酶制剂(GB 8275—1987)
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GB 8276—2006)
食品添加剂α-葡萄糖转苷酶(QB 2525—2001)
耐高温α—淀粉酶制剂(QB/T 2306—1997)
食品添加剂真菌α—淀粉酶(QB 2526一-2001)
食品添加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GB 8274—1987)
淀粉糖卫生标准(GB 15203—2003)
麦芽糊精(GB/T 20884—2007)
麦芽糖(GB/T 20883—2007)
葡萄糖浆(GB/T 20885—2007)
食用葡萄糖(GB/T 20880—2007)
果葡糖浆(GB/T 20882—2007)
低聚异麦芽糖(GB/T 20881—2007)
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QB/T 2492—2000)
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液(GB 7658—2005)
淀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111.1—2008)
淀粉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111.2—2008)
附录二 国内外有关淀粉糖品的统计资料
附表2—1 淀粉糖的主要品种
附表2—2 1997/1998—2007/2008年制糖期我国食糖产量
附表2—3 2004—2008年我国淀粉糖类主要产品出口情况
附表2—4 部分低聚糖的有效剂量和一般摄取量
附表2—5 2000—2008年我国山梨醇产量以及进出口情况
附表2—6 2000—2008年我国甘露醇进出口情况
附录三 常用数据表
附表3—1 玉米淀粉乳浓度与波美度和相对密度关系表
附表3—2 糖液的糖锤度与波美度对照表(20℃)
附表3—3 原料及淀粉的相对密度
附表3—4 各种淀粉的粉尘爆炸特性
附表3—5 原料及淀粉的平衡含水率
附表3—6 淀粉粒的结晶化度
附表3—7 各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附表3—8 淀粉的糊化温度
附表3—9 粮食籽粒中的淀粉含量
附表3—10 各种糖品的相对甜度
附表3—11 相等甜度的糖溶液浓度
附表3—12 含水仅α-葡萄糖吸潮性
附表3—13 淀粉糖浆黏度
附表3—14 糖液冰点降低比较
附表3—15 不同葡萄糖异构体性质比较
附表3—16 几种淀粉液化黏度比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