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骨法苑几多人/法律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俞荣根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俞荣根编著的《风骨法苑几多人/法律人生》以写学人为主,写法学学人为主,写西政法学学人为主。设有“西政一人”、“西政君子”、“西政精神”、“呕心沥血铸辉煌”、“破译古代刑法文化的遗传密码”、“学术领袖,风范永存”等篇什。这堪称是一本“私修”的西南政法大学的人物志,可以弥补校史的阙如。 作者简介 俞荣根(1943-),浙江诸暨市人,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重庆社科院院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驻会)和法制委主任委员等职。 长期致力于儒家法思想和中华法系研究。主要著作有《儒家法思想通论》《儒言治世》《道统与法统》《文化与法文化》等;合著《孔子的法律思想》《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等;主编《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法治之路》《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等丛书。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目录 I上篇 1 西政一人 一怀恩师 二二十二年师生情 三最敬仰的那一代西政人走了 四杨景凡的人生、学术和思想 人生经历 “护校斗争”的主心骨 良师益友 研究领域与观点 学术精神 2 西政君子 一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二君子成人之美 三君子之道费而隐 四君子坦荡荡 五君子不忧不惧 六君子求诸己 3 “西政精神”楷模 4 呕心沥血铸辉煌 5 破译古代刑法文化的遗传密码 Ⅱ中篇 6 求索马列儒学的一生 一匡亚明和他的《孔子评传》 二求索求真到老 7 学术领袖,风范永存 一法史界的学术领导人 二我的“主考官” 8 研磨古典明前辙,创建新规裕后昆 9 此身已许达摩同 一我就是达摩 二薛云阶的隔代知己 三孑然一身的旅人 10 立人达人 11 从法学家到思想家 一为谋华夏法治篇 二从学者到思想家 三宪政!一位耄耋教授的不渝追求 为求索而忙碌 因忧患而思想 不渝的信念和追求 12 天道酬勤 13 难忘的记忆 一尊师重道 二哭旌德 14 淡定因而坚定 15 他是一位儒者 16 送黑发人之痛 17 老研忆往 18 师生是朋友 19 师爱似海 Ⅲ下篇 20 西政寄语 21 法科大学应有文化精神 22 无科研即无教学 23 致“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 24 贺法律出版社建社50周年 25 忧患出思想 26 贺“学术批评网”五周庆 27 为感恩而来 人名索引 I Ⅱ Ⅲ 后记 导语 俞荣根编著的《风骨法苑几多人》是作者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及学术领导工作30余年来交往的法学大家学长,同辈学友的人物随笔与感悟集子,收入文章几十篇,包括《法科大学应有文化精神》《贺法律出版社建社50周年》《为感恩而来》等。 后记 编人这本小书的全是“旧 货”,最早一篇写于1985年 ,只有两篇是2013年的稿 子。掐指算来,这些文字前 后相距28个年头,很难说有 统一的体例、结构和文字风 格。幸好,商务印书馆编审 王兰萍博士给它取了个比较 妥帖又略带时髦的名字:风 骨法苑几多人。她说,因为 都是写人,且主要是写法律 人,写法律人风骨的。 这个定位很关键。“写人 ”,“写法律人”,“写法律人 风骨”,就成为编这本小书 的宗旨。为此,我在编写中 增加了两个内容。 其一,是给正文中所写 到、所提到的人物加注生平 事迹。我在编写中给自己立 下一条规矩,正文保持原样 ,除非错别字、无关紧要的 礼貌用语、一些比较重复的 文字等该改该删外,其余基 本不动。如需要补充,包括 编写中生发一些感想,都写 入人物注中。小书中涉及人 物152位,其中作注的137 人,占比90%。可以这样说 ,正文全是旧作,注释均为 新写。我写这些人物注,于 厚今薄古的原则反其道而用 之。简单地说,就是凡已过 世的人物、我的师长辈的老 人从详从细,与我同辈及晚 我之辈者从略从粗。为什么 这样处理?因为自从互联网 发达之后,我辈同仁及晚辈 才俊的生平事迹资料,在网 上一点击就有,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用不着我哕嗦, 不必占用这本小书的版面。 与之相反,那些20世纪八九 十年代去世的师长,尽管学 术造诣很深,德高望重,从 网上却查不到介绍他们的资 料,即便查到一鳞半爪,也 十分不全,甚至有牛头马嘴 之讹误。如我曾发现,互联 网上显示的人物资料中,有 两位前辈学者的照片并不是 他们本人。给这些令人敬仰 的人物作注,我还真动了不 少脑筋,花费了一些时日, 像查档案、找他们的亲人和 知情人等办法统统用了上去 。有好几次,仅仅是为查证 一个生卒年月而满世界地打 电话。这些人物注中,有真 正大师级著名学者,有“学 而优则仕”的高官,也有普 普通通的教师和学人。在注 释面前,他们一律平等,并 不因为名不见经传而稍有懈 怠。恰好相反,由于这些普 通法律人、平凡老教师经传 无名、网络不载,所花的工 夫反而更多。遗憾不是没有 ,因为有的过世学人实在找 不到可询问的单位和知情人 。但经过一番用心搜罗,大 多数前辈法律人、老教师的 生平事迹终于有了一个比较 全面真实的介绍,算是不负 初衷。 这些人物注也许写得有 点格式化,因为不能不顾及 写注和写人物生平事迹的格 式限制,毕竟不是写人物传 记和人物掌故。不过,说真 的,在搜罗、整理、编写这 些人物注时,脑海中重现着 他们形象,像是播放一部部 纪录片,鲜活鲜活的。我似 乎更走近了他们,更走进了 他们的心魂,并一次次地被 震撼,被洗礼。这种感受, 虽然不能尽情地写在注中, 但已收藏在我的心中。 其二,是附了一张人名 索引表。凡正文中写到、涉 及到的人物,按出现的先后 顺序列入人名索引表内。这 152位人物中,除15位属于 历史人物,或我虽心仪已久 却无缘面聆教言者外,其他 137位都是我求道问学和教 学生涯中直接交往过的。这 些人物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一类是西政人。包括西 南政法大学的老师、领导, 以及曾经在西南政法大学任 教和求学的人,共计79人, 占比超过529/6。所以, 这是一本写西政人的小书。 法苑风骨人中,包含西政风 骨人。甚或可以说,是以西 政风骨人为主体的。因为, 我本人就是一个西政人,生 活于斯,求学于斯,教书于 斯,喜于斯也忧于斯,写我 所熟悉的西政风骨人,写我 终生难忘的恩师和师长,是 最自然不过的事。小书收入 旧作19篇,附录八篇,总共 27篇,其中写西政老师、同 学、学生和西政之事的不下 ¨篇。有鉴于此,在篇目结 构上,特将写西政老师的五 篇排在最前边。 再一类是法律人。包括 法学教师、法学研究者、法 学教育工作者、法官、检察 官、律师等,计有132人, 占到总人数的87%强。所以 ,说这是一本写法律人的小 书,取名‘‘风骨法苑几多人” ,名副其实。 第三类是教师。包括我 的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研 究生老师。有直接教过我的 老师,有学术上指导过我的 老师,有我的学位论文评审 老师和答辩老师,还有我求 教过的老师,大概不下114 位,所占比例为76%多。由 于,我本人几十年所干的, 主要是当教书匠,故而,所 交所敬的多是教书道上的人 ,所思所想的多是教书中的 事,乃至这小书中所写的也 多是老师,以及师生间、师 友间的事。所以,这又是一 本写教师的小书。法苑风骨 人中,包含学苑风骨人。 些些小书寄心愿,一点 相思人注中。如果说,一年 复一年积累起来的这些正文 重在纪念,那么,这次集中 新增写的人物注则重在叙述 。两者共同形成他们的小传 。我的愿望,是想通过编写 这本小书,给自己生命中相 识相知相友相敬的人们立个 传——给西政风骨人立传! 给法苑风骨人立传!给学苑 风骨人立传!诚然,我为之 求学求教的师尊,我的知友 、同学、同事、同好和学生 ,远不止这小书中作注的 13 精彩页 八十多年前的中国,正是“五四”的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中国。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饥寒交迫。青年时期的杨景凡老师在他的家乡渠县创办“八漾书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继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他下重庆、上成都、赴雅安,奔走于川康之间,出生入死于军阀军队之中,出色地完成了策反任务。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景凡老师从西南局公安部来到歌乐山下,参加到创建西南政法学院的行列。 在后来的一场一场的“左”的政治运动中,杨师不断受到冲击和不公正待遇,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长期打倒。但当西南政法学院被无理地勒令停办时,杨师不顾自己头上还压着几顶吓人的政治高帽,冒着“打人十八层地狱”的风险,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拍案而起,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护校斗争。出于对先生的胆略、智慧、气势、品格、责任心的敬重和信任,同道们实际上把他视为护校斗争的主心骨。他们不止一次地给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写信,反映西南政法学院的现状,陈述广大教职工要求保留学院,为培养政法干部的殷切愿望。l988年,我随杨师去北京出差,曾一起到原任公安部长的赵苍璧家拜望,赵和他的夫人还清楚地回忆起当年接待的带着杨师的信去找他的那些学院教师的情景。赵苍璧是杨师在西南公安部工作时的老上级,还兼任过西南政法学院的院长。正是由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西南政法学院顶住了拆校命令,终于把一所虽已遍体鳞伤但尚完整无缺的学校奉献给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使她于1977年就得以复办,1978年即定为国务院重点高校。1978年9月初,复办后的第一届学生进校,在丁地旁的露天场地上举行开学典礼,杨景凡老师作为教师代表讲话。他没有一句话提到护校斗争的艰辛历程,但由他出面讲话的本身即是对护校斗争以及他本人在护校、复校中的作用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护校斗争是西南政法大学校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可歌可泣,流芳千古,德泽后世。它练就了西政精神,铸就了西政之魂,锻造了西政的脊梁,为西政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5年,西南政法学院终于被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西南政法大学。5月26日,学校举行更名挂牌仪式,让我代表教师发言,时间是8分钟。这样的安排真是一种天缘!17年前,是我的恩师作为教师代表讲话,迎接复办后的第一届法科大学生入学。17年后又让我肩起了这副担子。我在发言中很自然地回顾了这段创校、护校、复校的历史,它竞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度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 我是这样说的: “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西政的老前辈们在五十年代初期,背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来到歌乐山下这块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发扬延安抗大精神,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创办了这所社会主义政法大学!我们也不能忘记,老一代西政人在那是非颠倒的‘文化大革命’中,顶着‘砸烂公检法’、‘停办政法院校’的狂风黑浪,不怕被打成牛鬼蛇神,不怕坐牢,不怕挨批挨斗,团结奋斗,不屈不挠,保卫了这所社会主义的政法大学,从而使我校能在1977年领先于全国所有的政法院校而得到复办,并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重点大学之一。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怎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东山再起’,艰苦办学,发展了这所社会主义政法大学。光荣属于我们伟大的党!也属于我们!属于我们所有的把一生的光和热献给了这所大学的老领导!老前辈!老教师!老职工!老校友!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