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位资深编辑的散文作品集。作者从事散文编辑工作三十余年,本书收入散文二十八篇。 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怀,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线,应予人以生命的深层感动,予人以心魂的震撼,这在作者的作品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每一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是一本大书,作者多年辛勤耕耘于文坛,以文会友,结交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作家、艺术家,并在作品中去努力表现他们丰富的世界,发掘他们生命的价值;缘于工作,作者走了很多路,浸润于祖国的山山水水和历史文化中,游目骋怀,由自然的人文的景观,抒写自我心灵的感受,赋予作品以深远而辽阔的含义。作者心态平和,不骄不躁,于平实的叙述中拨动人的心弦。 作者简介 甘以雯,198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曾任《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策划、责编或编选多部有影响的图书,多次获得全国、天津市重要出版奖项和国家出版基金。协助澳门基金会连续组织了六届“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还组织了多项文学活动。 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及文学评论三十余万字。多篇散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日报》《北京文学》《明报月刊》等报刊发表,并被多种书刊转载。其中《世间最美丽的眼睛》收人《新中国70周年文学丛书·散文卷》(作家出版社2O19年)、《2012年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O13年)、华语文坛1O年散文精选《所见微尘皆因有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 目录 一双发现美丽生命的眼睛 第一辑 那双美丽的眼睛 春天的记忆 残阳亦辉煌 猫女王 自然的气味 文玩木缘 木痴 寻茶之旅 第二辑 自自然然的生命 美的使者 山一般矗立的作家 大师的胸襟 魅力来自情与趣 创造性的生命 为了人的尊严 春天的气息 善良也是福 别样的风景 第三辑 温润的光泽 到澳门,看博物馆 羊城拾穗 心中一抹丹霞 寻味原生态黔东南 赶海去 湖畔之夜 长白山的星星 醉人绿荫 丝路之旅情未了 永恒的生命之舞(代后记) 序言 一双发现美丽生命的 眼睛 ——读甘以雯散文集 张学正 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 ,接到甘以雯的电话,约 我为她即将出版的散文集 《那双美丽的眼睛》写篇 序。我同以雯是校友。 2018年,为迎接南开大 学建校一百周年,校友会 曾委托我和包括甘以雯在 内的几位校友,编选一本 “南开人的故事”。在一年 多的时间里,我同甘以雯 一起工作,出版了《沧桑 与华年》一书,互相间有 了更多的了解。她多年在 百花文艺出版社从事散文 编选、散文写作,取得了 丰硕成果。所以对这次邀 约,我虽感到责任不轻, 但却欣然应允了。 以雯有一句经典性的 话:“散文是人的生命之 舞。”她还提出:散文创 作的最高境界是“表达人 的生命体验和人文情怀” 。我认为,这是一位资深 的散文编辑,一位成熟的 散文作家对散文所给出的 最好的定义和所作的最精 准的阐释。 散文是同生命紧紧地 联系在一起的。我认为, 散文选家与作家的第一才 能,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 现美的生命的眼睛。 1994年夏天,以雯读 到赵鑫珊先生的一本书《 贝多芬之魂》,她被深深 地震撼了。“作品充满激 情地展示了贝多芬灵魂的 痛苦和人生的超越,…… 显示了作者的精神状态和 生命追求。”她由此认定 赵先生是一位文化精英, 决心要为他编一部书。于 是她开始了对赵先生的关 注,凡是赵先生的书她都 找来读。她还邀请赵先生 参加她组织的养马岛散文 笔会。她发现,赵先生的 确是一座储藏丰富的生命 金矿。他博学多才,其兴 趣与研究涉及了哲学、数 学、物理学、建筑学、音 乐、绘画等多个领域,且 均有卓见。这是一位立志 要做“世界公民”的知识巨 人。 赵先生出于对人类文 明的痴爱,写了《诗化自 然哲学》《科学·艺术·哲 学》《贝多芬之魂》《莫 扎特之魂》《普朗克之魂 》《建筑是首哲理诗》《 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 《文明的功过》;出于对 战争、贫穷的忧虑和对人 类终极命运的关怀,他创 作了《战争与男性荷尔蒙 》《希特勒与艺术》《地 球在哭泣》《莱茵河的涛 声》等。 以雯对赵先生的理解 是深刻的。她说:“你看 他木讷无语、沉默寡言, 实际上,他也许正在进行 紧张的心灵对话,或许已 经全神贯注地探索某个哲 学问题。在对自然和哲学 的思考中,他找到了豁达 和宁静,在内心世界搭起 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房屋、 一座坚固无比的要塞、一 座富丽典雅的宫殿,建筑 材料是另一种花岗岩和大 理石——老庄哲学、西方 哲学、数学理论、物理学 、古典诗词和音乐……”以 雯认为,赵先生不知疲倦 地读书、写作,他一本接 一本地出书,“不是为了 世俗的名和利”,而是为 圆他的“世界公民”的梦。 这样,“他的灵才有所寄 ,他的魂才有所托;只有 不断地出新、不停地创造 ,他才能真正找到幸福的 感觉”(《创造性的生命 ——我所认识的赵鑫珊先 生》)。这是以雯以她的 一双慧眼发现的一个美丽 的生命及其个人化的生命 体验。 以雯从一篇散文《那 树》,发现了一位山一般 矗立的海外华人作家王鼎 钧。他青年时代经历过抗 战的大迁徙,用脚一步步 丈量过祖国的山河,抛洒 过自己的血泪,获取了宝 贵的生命体验,创作了《 红头绳》《一方阳光》《 哭屋》《土》《失楼台》 《种子》等作品,还撰写 了四卷本的自传:《昨天 的云》《怒目少年》《关 山夺路》《文学江湖》, 表现了民族战争、民族精 神和民族感情,在海内外 享有盛名。(《山一般矗 立的作家王鼎钧》)以雯 一次次对美的生命的发现 ,就是一场场绚烂的“生 命之舞”。这坦露作者真 性情的“生命之舞”,激荡 起人们生命深处的感动! 选家与作家敏锐而高 远的眼光,不是天赋,而 是多年知识与文化积累的 结果。它需要长期的学习 与修炼。可喜的是,以雯 已经有了这样一双善于发 现美的生命的眼睛。 我读以雯散文的另一 个突出的感受,是她具有 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她 的《那双美丽的眼睛》, 写了三只小猫,中心写了 小媞媞的一生。小媞媞美 丽活泼,顽皮机灵,温顺 善良,善解人意,写得细 致人微,活灵活现。最后 写到它的病、它的死、它 的葬,我同作者一样,流 下了依依惜别的泪。 散文,特别是人物散 文,成功与否,关键在细 节,在对关键细节的展开 与精雕细刻。 以雯散文中有许多精 彩的细节。比如,为了表 现赵鑫珊的苦学、苦写精 神,作者写了他在农村监 督改造期间,为避人耳目 ,每天到村外放羊时,都 要带着从书上撕下来的十 页纸,偷偷地读;他为了 写《希特勒与艺术》一书 ,“一锅萝卜排骨汤可以 一连吃三天,有时吃下了 隔夜的馊饭也不知道”; 为了创作《建筑是首哲理 诗》,他可以半年泡在同 济大学图书馆外文书库, 整天不回家,一连三顿饭 都在学生食堂吃。 又如韩美林,专为《 散文海外版》作封面画, 小沙皮狗、小猪、小鼠、 小老虎,这些小动物或“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或憨态可掬,或活泼可爱 ,或虎虎生气,都表现了 这位经历许多 导语 本书写了三只小猫,中心写了小媞媞的一生。小媞媞美丽活泼,顽皮机灵,温顺善良,善解人意,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最后写到它的病、它的死、它的葬,我们同作者一样,流下了依依惜别的泪。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怀,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线。散文,特别是人物散文,成功与否,关键在细节,在对关键细节的展开与精雕细刻。 后记 《散文海外版》自 1993年元旦创刊,至 2009年7月,出版已经整 整一百期了。为了铭记我 们这一本纯文学杂志的历 史印迹,我们精心选编了 这部《百期精华》。所谓 “百期百家百篇”,即是一 百期中一百位名家的一百 篇散文力作。友人曾建议 我们以“经典中的经典”“ 精华中的精华”为书名, 思来想去,反复掂量,还 是《百期精华》显得更朴 实、更贴切些。 从1992年底,我奉命 开始筹办《散文海外版》 ,那时我年龄不足三十八 岁,至今已届退休。十七 年的岁月,伴随着一本杂 志,凝聚着多少心血与拼 搏、多少辛酸与欣慰,这 本书就是明证。记得著名 作家周涛在一篇散文中说 过: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干 一件事。如果真的是这样 ,编辑这么一本书、一本 杂志,可能就是我这么一 个普通编辑一生所干的一 件事。一个知识女性一生 做了一件自己愿意做的文 化上的事,我从心底感到 很踏实、很知足、很有“ 成就感”。其他的就由他 去了。 我编选和阅读散文, 十分看重作品体现出的生 命感悟和人文情怀。我以 为,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怀 ,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线 。十七年间,编选本书中 的多篇散文时,我产生过 多次心灵的感动,每编辑 一篇这样的散文,我都有 一种“成就感”,本书充分 体现出这点。 散文是生命之舞 我以为,散文是人的 生命之舞,应予人以生命 的深层感动,予人以心魂 的震撼。须心灵开阔,精 神超拔,情思饱满,气韵 生动。散文必须有“我”, 有“我”的情感、“我”的体 验,但这里的自我,不是 缘于身边琐事、儿女情长 的小我,而是有着深刻的 生命体验、深人到自我灵 魂的深处、体现出作者灵 魂的渴望和追求的“大我” ,进而才能反映出作者对 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本书以《我的家在哪 里?》开篇,短短八百字 的短文,凝聚了冰心老人 一生的经历、一生的感慨 和追求,凝练、深刻,几 十年人生况味,尽在笔墨 间。可说是闪烁着人生光 华和艺术光华的佳篇力作 。 韩美林的《换个活法 》以全新的写法,天上、 地下、人间的跳跃式思维 ,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位 艺术大家的生命状态,表 现出一位艺术大家光彩逼 人的精神境界。他的幽默 ,是一种对人生的含泪的 微笑,是一种对宇宙万物 永远怀着问号、对大干世 界永远怀着童心、对苦难 人生永远怀着真善美、对 艺术九死不悔永远追求的 精神。 舞蹈家资华筠的《永 远追求不到的情人》,把 舞蹈艺术视作情人,魂牵 梦绕欲得其精髓,毕生求 索,仍觉可望而不可即。 表现了作者灵魂深处对伟 大艺术和美好情愫的渴求 ,展现了她的生命之舞。 谁能相信与死亡相伴 的竟会是天堂般的光亮, 竟会是绿树鲜花、遍地芳 香?《邂逅死亡》的作者 胡发云以自己亲身经历, 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神秘离 奇而又美妙无比的濒死体 验,给人以灵魂的震撼与 启示。 《用力呼吸》真实记 录了陆星儿身患癌症后对 亲情、友情以及整个人生 的顿悟;一个人能够保持 常态,就是莫大的幸福。 如果说常态像一棵树,很 多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 当历尽百转千回、九九八 十一难后,方能领悟到树 静这种常态的可贵。 丹增的《童年的梦》 有一种独特韵味,一种精 神贵族气息——深厚的文 化艺术素养,开阔的哲学 思维空间,不张扬,不造 作,从容大气,以娓娓的 叙述和精彩的细节引人人 胜。 韩少功的《山居心情 》表述了在现代生活中追 求宁静,过返璞归真的生 活,表现了一位作家、一 位文化人独立和纯粹的精 神,显露出一种高贵的品 格和高拔的意境。 王十月的《小民安家 》讲述了二十八年间他们 父子两代人怀揣希望、坚 韧不拔治宅安家的艰辛历 程。当年,父亲和母亲拉 着沉重的石磙,在稻田里 艰难前行,一圈又一圈, 一年又一年,在家乡建起 新居;如今,作者城进城 漂泊、打工、写作,呕心 沥血,历尽艰辛,在深圳 购买了商品房。作品充满 了深刻的生命体验,折射 出时代的变迁,可说是情 真意切,感人至深。 《走进总督府》的作 者漫步于清政府设于保定 的直隶总督府,审视曾经 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员们, 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思 考为政为民之道。作品气 韵丰厚,文笔酣畅,识才 俱佳,尽显这位工作于反 腐一线的平民官员的真情 与良知。 面对着五光十色的现 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许多 作家的内心充满着一种形 而上的忧虑和困惑,面对 物欲、人欲的无节制膨胀 及自然生态的失衡,面对 世俗的平庸及人格的卑贱 ,一些作品表现出严肃的 批评精神。 李存葆文化散文创作 的关注点始终是人类自然 生存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 ,从文化层面思考现代社 会文明。在《大河遗梦》 中,通过对黄河断流的慨 叹,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母 亲河倍加眷恋的情愫,对 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的忧虑。文章写得大气磅 礴,激越刚烈,波澜起伏 ,读之有一气呵成之感。 《大地的眼睛》写得 是那么的平朴流畅、条分 缕析,没有任何雕琢,没 有 精彩页 那双美丽的眼睛 我相信“缘”,在茫茫尘世,能够相遇,倾心相处,能够牵肠挂肚,在冥冥中,肯定有一条丝线在牵,这就是“缘”。 可能自小家中就养猫的原因,我很喜欢猫,一见到猫的身影,听到喵喵的叫声,我会觉得家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那年,儿子考上位居全市第一的南开中学,兴之所至,我连想都没有细想,就带着他到花鸟市场挑选了一只白猫,算作对他的奖励。咪咪很快就到了闹猫的年龄,我们很人性化地待它,为他娶了纯日耳曼种的美女猫媞媞,它们生下了小媞媞。在三只猫中,小媞媞最弱小,既没有她爸爸的威武雄壮,也不及她纯日耳曼血统的妈妈聪慧漂亮、雍容富贵;而且小媞媞的青春美丽消退得最快,可是,我、老公和儿子最疼爱、最牵肠挂肚的无一不是她——小媞媞。 小媞媞出生于深秋季节,那应该是北方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水碧叶红的金秋,是自然万物收获的季节。感谢造物主,让我们收获了一只可人的小猫。 那天我出差在外,先生送儿子到北京上学,回来时已是傍晚。一进门,母猫大媞媞狂叫着叼着先生的裤腿到了早已准备好的产房——纸盒子前。一只裸露着粉红色皮肉的小猫趴在地上无力地叫着。先生用手暖着她好久,才把她放在了产房里。深秋季节,没有暖气,房间里很凉很凉,为采暖,先生在产房里接上了一盏灯。我第一次见到的小媞媞,就是蜷缩在灯光下的一只白绒绒的小东西。 小媞媞很快出落成一标准的小美女猫,眉清目秀,一只蓝色一只黄色的眼睛,一身雪白的长毛,尤其那翘着的长长的白尾巴,像秋天里摇曳着的一蓬芦花,楚楚动人,靓丽而富有生气。这只小猫,带给全家无穷的欢乐—— 她十分活泼好动,时常跳到桌子和吧台上,用爪子一点一点把上面的小物品扒拉到地上,尤其喜好扒拉牙签盒。记得有一次她把牙签盒扒拉到地上,牙签撒了一地,她那个激动那个兴奋,奓着那蓬芦花似的大尾巴,叫着跳着扑着散落一地的牙签。我一边捡她一边抢,好不容易捡完装好,她蹦上吧台又将牙签盒扒拉下去……把我们一家三口逗得笑疼了肚子。小媞媞是如此淘气,可细想想,她从来没有损坏过贵重的物品,哪怕一只玻璃杯具、木头的文玩小件,真的很仁义。 光曾经带给初生的小媞媞光明和温暖,又因为小媞媞生来就耳聋,她的眼睛十分敏感,光对她充满了吸引力。她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捕捉光影,对反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非常敏感。我们经常拿着镜子或手机照射玻璃,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小媞媞立刻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一次一次地扑向光影,不知苦累,光影成为她永远不懈的追逐和最喜爱的玩具,永远乐此不疲。儿子很坏,有时故意在小媞媞待的桌子和墙壁间留了空隙,她一扑光就从那个缝隙掉下去了。可她抖抖身子,奓着尾巴,重新冲向晃动的光影。 唯一可惜的是小媞媞生来就耳聋,可她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得很快乐。吃奶吃到一岁多,这样的猫不多见吧。她妈妈爸爸那时候没做绝育,她妈妈大媞媞经常怀孕,可能是白猫和白猫基因相近的关系,大媞媞经常流产,一流产就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个亲闺女在身边,于是就百般呵护。看到小媞媞蜷缩在和她差不多身材的妈妈的怀里喝奶,总让人止不住发笑。每当春节来临,窗外传来连绵不绝的炮仗声,大咪咪和大媞媞总免不了担惊受怕,小媞媞却无忧无虑玩着吃着睡着。可是,她耳朵也偶有听力,有时睡着觉被惊醒,不知所措地瞪着眼睛,东逃西窜。每当这时,我便抱着她抚摸她的头,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我们常说,小媞媞是幸运的,始终与父母相伴,这在猫家族里,是不多见的。可我也不免担心,有朝一日,她父母先她而去,她会如何面对?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