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亚史(全六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蓝琪//苏立公//黄红//赵永伦//刘如梅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1-长图.jp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世界史、中亚史研究者及爱好者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中亚史著述一直存在史料多的地方多写、史料少的地方少写或不写的状况,本书作者以扎实的文献基础,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使我们对中亚史有整体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本书作者蓝琪师从历史学家项英杰先生治中亚史,成果丰硕,曾出版多部与有关中亚史的有影响力的论著与译著。

内容简介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而涉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作者综合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从整体着眼揭橥中亚历史。

本书共六卷,论述内容起于中亚旧石器时代,讫于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第一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早期国家的兴起;第二卷论述封建社会兴起的历史,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卷和第四卷论述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封建社会衰亡的历史,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以及苏联时期的中亚历史。

作者简介

蓝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陆人,1983年师从项英杰先生研究中亚史,1986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任教,二级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从事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主要专著:《称雄于中亚的游牧民族》、《16—19世纪中亚各国与俄国关系论述》、《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译著:《草原帝国》、《治国策》、《中亚文明史》第五卷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编 中亚原始文化(前200 万年—前7 世纪)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文化 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4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8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5

第二章 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 21

第一节 中石器时代文化 22

第二节 中亚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27

第三节 中亚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35

第三章 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 40

第一节 铜石并用时代 41

第二节 中亚南方全盛时期的青铜文化 47

第三节 中亚北方的青铜文化 54

第四节 中亚南方晚期的青铜文化 61

第四章 铁器时代文化 71

第一节 中亚南方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 72

第二节 中亚北方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 77

第五章 原始文化综述 82

第一节 原始文化 82

第二节 原始居民 87

第二编 中亚文明时代(前10 世纪—前3 世纪)

第一章 早期文明的形成 97

第一节 早期文明形成的内部因素 97

第二节 早期文明形成的外部因素 104

第二章 游牧政权 111

第一节 斯基泰人 111

第二节 撒乌罗玛泰伊人、萨尔马特人

和马萨革泰人 117

第三节 伊赛多涅斯人(尖顶帽塞克人) 127

第四节 牧地塞克人(崇拜豪麻的塞克人)

和阿里马斯普人 134

第三章 绿洲农业古国 142

第一节 早期的巴克特里亚政权 142

第二节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148

第三节 粟特 155

第四节 花剌子模国 161

第五节 帕提亚王国 167

第四章 社会经济与政权形式 176

第一节 社会经济 177

第二节 政权形式 181

第三节 商路与贸易 188

第五章 宗教与文化 195

第一节 宗教 196

第二节 文化 200

第三编 中亚塞种国家(前3 世纪—公元6 世纪)

第一章 北方行国 209

第一节 奄蔡 209

第二节 康居 213

第三节 月氏 220

第四节 乌孙 225

第二章 南方绿洲小国 233

第一节 大宛 233

第二节 罽宾 238

第三节 乌弋山离 245

第三章 贵霜帝国 251

第一节 贵霜帝国 251

第二节 政治统治 261

第三节 贵霜帝国与东西方国家的关系 267

第四章 哒汗国 274

第一节 哒 274

第二节 政治统治及外交关系 280

第五章 社会经济 288

第一节 北方的游牧经济 288

第二节 南方的农耕经济 294

第六章 宗教与文化 302

第一节 宗教 302

第二节 文化 313

第四编 西突厥汗国(6 世纪中叶—7 世纪中叶)

第一章 突厥人和西突厥汗国 323

第一节 突厥人 323

第二节 西突厥汗国 329

第二章 铁勒族部落和昭武九姓国 338

第一节 西突厥汗国统治下的铁勒族 338

第二节 昭武九姓国 345

第三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统治 355

第一节 社会经济 355

第二节 政治统治 363

第四章 宗教与文化 371

第一节 宗教 371

第二节 文化 377

第五章 西突厥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85

第一节 西突厥人与中国诸王朝的关系 385

第二节 昭武九姓国与隋唐王朝的关系 394

第三节 西突厥人与萨珊王朝的关系 400

第四节 西突厥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 409

附录一 416

附录二 418

参考书目 427

中外译名对照 434

第二卷

第一编 群雄逐鹿(651—750)

第一章 外来势力 3

第一节 阿拉伯人的东征 3

第二节 唐朝的西进 13

第三节 吐蕃的北上 18

第二章 本地政权 26

第一节 西突厥两厢汗国 26

第二节 突骑施汗国 32

第三节 昭武城邦国家 41

第三章 逐鹿中亚 49

第一节 吐火罗斯坦 49

第二节 河中地区和花剌子模 57

第三节 锡尔河以北、以东地区 67

第四章 政治统治 78

第一节 唐朝的都护府统治 78

第二节 倭玛亚王朝的总督统治 86

第五章 社会经济 96

第一节 早期封建关系 96

第二节 经济 103

第六章 宗教与文化 110

第一节 宗教 110

第二节 文化 116

第二编 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中亚

第一章 阿拔斯王朝、葛逻禄、吐蕃和回鹘 121

第一节 阿拔斯王朝 121

第二节 葛逻禄人及葛逻禄汗国 129

第三节 吐蕃 137

第四节 回鹘 145

第二章 政治与经济 152

第一节 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152

第二节 吐蕃和葛逻禄的统治 159

第三节 社会经济 165

第三章 宗教与文化 174

第一节 宗教 174

第二节 文化 180

第四章 对外关系 187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与唐朝的关系 187

第二节 昭武国家与唐朝的关系 194

第五章 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统治的终结 200

第一节 反抗阿拔斯王朝的起义 200

第二节 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统治的终结 207

第三编 波斯王朝(821—999)

第一章 波斯王朝 215

第一节 塔希尔王朝 215

第二节 萨法尔王朝 224

第三节 萨曼家族 233

第四节 萨曼王朝 239

第二章 兼并战争 251

第一节 萨法尔王朝的兼并战争 251

第二节 萨曼王朝兼并锡尔河以北草原的战争 258

第三节 萨曼王朝统一呼罗珊和塔巴里斯坦的

战争 265

第四节 萨曼王朝在吐火罗斯坦和锡斯坦的战争 270

第三章 政治统治 275

第一节 塔希尔王朝和萨法尔王朝 275

第二节 萨曼王朝 282

第三节 萨曼王朝的军队和司法 289

第四章 社会经济 295

第一节 土地与税收 295

第二节 灌溉与农业 300

第三节 手工业和城市 309

第四节 贸易 318

第五节 货币 325

第五章 宗教与文化 330

第一节 宗教 330

第二节 文化 336

第六章 对外关系 346

第一节 波斯王朝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346

第二节 萨曼王朝与中国的关系 352

第七章 波斯王朝在中亚的历史地位 357

第一节 波斯王朝在中亚的历史地位 357

第二节 塔吉克民族的形成 365

附录一:世系表 371

附录二:地图 375

参考书目 380

中外译名对照 387

第三卷

第一编 中亚突厥王朝的兴起(10世纪下半叶至ll世纪上半叶)

第一章 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

第一节 基马克联盟与钦察一库曼人

第二节 古思人

第三节 佩切涅格人和可萨人

第四节 葛逻禄人、样磨人和炽俟人

第二章 突厥王朝的建立

第一节 回鹘与喀喇汗王朝

第二节 伽色尼王朝

第三节 塞尔柱王朝

第三章 兼并与扩张

第一节 喀喇汗王朝的东扩

第二节 河中地区的争夺

第三节 呼罗珊的争夺

第四节 兼并北印度

第四章 社会经济与宗教、文化

第一节 社会经济

第二节 宗教

第三节 文化

第二编 中亚突厥王朝的发展和西辽的建立(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上半叶)

第一章 东、西喀喇汗王朝

第一节 东、西喀喇汗王朝

第二节 喀喇汗王朝的统治

第二章 西辽

第一节 西辽的建立

第二节 西辽的统治

第三章 塞尔柱帝国

第一节 塞尔柱帝国的建立

第二节 东塞尔柱帝国

第三节 塞尔柱帝国的统治

第四章 伽色尼王朝

第一节 伽色尼王朝

第二节 伽色尼王朝的统治

第三节 伽色尼王朝的土地与财政制度

第四节 伽色尼王朝军队

第五章 诸政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塞尔柱帝国与喀喇汗王朝、花刺子模国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塞尔柱帝国与伽色尼王朝

第六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河中地区及其以东地区

第二节 呼罗珊

第七章 宗教与文化

第一节 宗教

第二节 文化

第三节 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

第四节 尼扎姆·莫尔克与《治国策》

第八章 对外关系

第一节 喀喇汗王朝、西辽与辽、宋、金的关系

第二节 伽色尼王朝与北印度

第三节 塞尔柱帝国与拜占庭帝国

第三编 西辽和突厥王朝的衰落(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期)

第一章 西辽与突厥王朝的衰亡

第一节 西辽

第二节 后期东、西喀喇汗王朝

第三节 后期塞尔柱帝国

第四节 后期伽色尼王朝

第二章 昙花一现的新兴政权

第一节 花剌子模帝国

第二节 花剌子模帝国的统治

第三节 古尔王朝的兴衰

第四节 古尔王朝的统治

第三章 内外关系

第一节 内部争夺

第二节 对外关系

第四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西辽契丹人社会经济的变化

第二节 社会经济

第五章 宗教与文化

第一节 宗教

第二节 苏菲派

第三节 文化

第六章 伊斯兰化和突厥化

第一节 伊斯兰化

第二节 突厥化

附录一:世系表

附录二:地图

参考书目

中外译名对照

第四卷

第一编???蒙古帝国时代(13 世纪上半叶)

第一章? 大蒙古国的建立和扩张(1206—1225) ……3

第一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 ……3

第二节 大蒙古国灭西辽 ……10

第三节 大蒙古国灭花剌子模帝国 ……15

第四节 大蒙古国征服呼罗珊和阿富汗地区 ……26

第二章? 蒙古帝国(1225—1269) ……33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分封 ……33

第二节 王位继承 ……41

第三节 统治制度的建立 ……50

第四节 蒙古帝国在中亚的统治 ……59

第三章? 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 ……68

第一节 西征与伊利汗国的建立 ……69

第二节 西征与钦察汗国的建立 ……76

第三节 南征与元朝的建立 ……81

第四章? 西道兀鲁思 ……87

第一节 察合台兀鲁思 ……87

第二节 窝阔台兀鲁思 ……97

第三节 朮赤兀鲁思(钦察汗国) ……101

第四节 西道兀鲁思与蒙古帝国的关系 ……108

第五章? 社会经济、宗教、文化 ……116

第一节 社会经济 ……117

第二节 宗教 ……128

第三节 文化 ……135

第二编???蒙古汗国时代(1270—1370)

第一章? 三大汗国 ……147

第一节 塔剌思会议 ……147

第二节 察合台汗国 ……156

第三节 东、 西察合台汗国 ……164

第四节 窝阔台汗国 ……171

第五节 伊利汗国 ……179

第二章? 察合台汗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86

第一节 察合台汗国与元朝的关系 ……186

第二节 察合台汗国与伊利汗国的关系 ……192

第三节 钦察汗国及其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 ……197

第三章? 社会经济 ……205

第一节 阿姆河以北地区 ……205

第二节 呼罗珊 ……212

第四章? 宗教与文化 ……218

第一节 宗教 ……219

第二节 文化 ……227

第三编???帖木儿帝国时代(1370—1507)

第一章? 帖木儿及帖木儿战争 ……235

第一节 帖木儿 ……235

第二节 与东察合台汗国的战争 ……240

第三节 西征波斯 ……245

第四节 北伐钦察汗国 ……251

第五节 南征印度 ……258

第二章? 帖木儿帝国 ……263

第一节 王位继承 ……264

第二节 政治统治 ……271

第三节 社会经济 ……284

第三章? 宗教与文化 ……293

第一节 宗教 ……293

第二节 文化 ……299

第四章? 中亚国家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309

第一节 帖木儿帝国与周边蒙古、突厥政权的关系 ……310

第二节 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的关系 ……315

第三节 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的关系 ……323

第四节 帖木儿帝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327

第五章? 蒙古人统治中亚的历史意义 ……334

第一节 蒙古人在中亚统治的历史地位 ……334

第二节 蒙古人的突厥化 ……340

附录一:世系表 ……348

附录二:地图 ……352

参考书目 ……355

中外译名对照 ……361

第五卷

第一编?中亚早期民族国家的兴起(16 世纪)

第一章? 北方游牧政权与游牧民 3

第一节 乌兹别克汗国、诺盖汗国、西伯利亚汗国3

第二节 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儿羌汗国 11

第三节 哈萨克汗国 15

第四节 吉尔吉思人 20

第五节 土库曼人 25

第二章? 南方汗国 33

第一节 布哈拉汗国昔班尼王朝 33

第二节 希瓦汗国阿拉布沙希王朝 42

第三章? 政治统治与社会经济 49

第一节 政治统治 50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 58

第四章? 内外关系 68

第一节 汗国之间的关系 68

第二节 汗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4

第三节 汗国与俄国的关系 82

前言/序言

蓝琪等同志编著的《中亚史》即将出版,索序于我。我对中亚的历史素无研究,是没有资格写序的,但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我之所以承命不辞而有“越位”之举者,是因为被作者刻苦治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在贵州研究中亚史,条件是很不利的。获得资料很难,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少,等等。但作者们以极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十余年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丰硕成果。《中亚史》从原始社会一直写到1991年,亘古至今,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实在难能可贵。

我国史学界过去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中亚史,但有一些前辈学者在他们的著作和译著中也涉及中亚史的某些方面或某些问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陈垣先生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冯承钧先生的《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张星烺先生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向达先生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都是精品。今天,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需要深入了解世界,既要了解它的现状,也要了解它的历史。中亚是我国的近邻,研究中亚史很有必要。希望蓝琪等同志继承前辈学者的宝贵遗产,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我还想借此机会谈谈研究世界史的问题。研究世界史,要兼顾整体与局部两个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日益密切联系起来。伴随着迅速全球化的时代,历史学也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们迫切要求知道:人类历史是怎样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今天这一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只有局部的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再者,国别史和地区史的研究如果不放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背景下进行,那么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的关联和相互影响,是无法谈清楚的,整体的说明就站不住脚,难以成立。好比一座大厦,如果它的种种构件都不结实,那么这座大厦就只是徒有其表,看起来富丽堂皇,但不久就会坍塌下来。

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外国历史的研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至今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无论是世界史的研究,还是国别史、地区史、专门史的研究,都需要继续展开。还有不少空白点,有待填补。我们的任务重,但底子薄,所以更要加倍努力。我老师一辈的史学家都已归道山了。与我同辈(大约在80—90岁之间)的史学工作者,在世的也不多了。开拓我国世界史(广义的,包括全球史与区域史、国别史等)研究新局面的重任落在了中青年一代身上,希望各位奋发努力,勇攀高峰。我相信再过几十年,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国际史学界大厦中的重要一员。

齐世荣,时年八十有五

2011年9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