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一个法国医生在大清国的数年游历,翔实记录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及经济方式。主人公抱着新鲜探险的态度注视着这个陌生的国度。他治好了广东巡抚林琛女儿的白内障,结交了这位高级官员,继而改名“平西”跟随林琛游历中国——厦门的寺庙、福建的红茶、浙江的普陀山、宁波的丝绸、上海的被绑架与谋反、南京的审判及乡试、景德镇的瓷器…… 这是一部想象大清帝国的游记,因为作者并没有来过中国。但作者通过研究来华传教士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汉学家的著作,从中吸取精华,对大清帝国的风土人情描述细致,对政治经济剖析深刻,对文化宗教阐释全面,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全面记录晚期大清帝国的百科全书。 目录 第一部 墨菲·德尔默的信 致敦玛纳宫的帕特里克·奥多诺万 别有天地(一) 别有天地(二) 别有天地(三) 别有天地(四) 别有天地(五) 第二部 书生平西的旅途见闻 一、帝国海军 - 走私快速帆船 - 伦琮彰显帝国军威 - 阿娘鞋岛和虎门- 扒龙 - 抓捕 - 三桅帆船的闹剧 - 糊弄人的英勇举动 - 战事公报 二、澳门 - 海员的保护神 - 祭牲 - 海岛 - 疍家人 - 海盗聚集地 - 中国的“红胡子” - 海上霸王 - 禁海 - 1810 年的海盗 - 寡妇首领- 女子典范 - 梅瑛传奇 - 黑旗帮与红旗帮 - 和平 - 战俘的回忆 三、福建省 - 中式厩肥 - 厦门及其侨民 - 算命先生 - 风水之道- 魔镜 - 知书达理的典范 - 辫子的用途 - 礼仪队列 - 彩台上的女子 - 神秘人物 - 妖艳 - 凤凰 四、船上的鸦片 - 无用的悔恨 - 蓝眼睛的危险 - 西洋呷板 - 地理教义 - 欧罗巴、英圭黎、佛兰西等 - 红毛人 - 蛮夷为什么受鄙夷 - 猜测英国财富的来源 - 伪币制造者 五、福州府 - 古桥 - 闽江 - 千趣阁 - 斗鹌鹑斗蟋蟀 - 中国野味 - 鸬鹚捕鱼 - 水鼠 - 打发时间 - 流动赌场 六、难以拒绝的要求 - 武和夷 - 崇安县 - 闽江 - 红茶之乡 - 茶树种植与采摘 - 清明节 - 手套的功能 - 欧洲人的偏见 - 制茶 七、选墓地者 - 墓地 - 亡者的冥宴 - 和尚及哭灵女 - 狗的处世方式 - 舟山和定海 - 观音菩萨像 - 阿波罗与战神 - 阿弥陀佛 - 普陀山的寺院和僧侣 八、地理讹误 - 府厅州县的等级制度 - 从镇海到宁波- 阿美士德勋爵号到访 - 一位官员的权宜之策 - 桑树与丝绸- 崇明岛 - 盐田 - 棉纺织工人 - 小作坊 - 互助储金会 九、上海 - 帝国大运河 - 贸易前景 - 南京土布 - 漆器制作 - 漆树- 中国漆器与日本漆器 - 薪酬水准 - 杀人凶手 - 复活的孩子 十、镂雕匠人 - 古玩店 - 象牙球雕 - 檀香木 - 屏画- 青铜器 - 古瓷器 - 算盘 - 赏礼 - 灯笼 - 焰火 十一、危险的征兆 - 清茶门教 - 秘密社团- 中国的村民自治 - 伦琮的苦衷 - 公告 十二、圈套 - 乱贼 - 匕首桥 - 遇险的平西 - 曹熹落网- 各种政见 - 前往南京 第三部 秀才的治学之道 一、官报 - 九卿会审 - 王命旗牌 - 审判庭审简要程序- 监牢与酷刑 - 流放 -《 大清律例》- 复仇案敕裁法 二、汉字 - 母字 - 象形文字史 - 六书- 蝌蚪文 - 口语 - 官话和鄙话 - 概念与建议 三、举人 四、三教 - 哲学思想 - 道德 - 宇宙起源说 五、迷信 六、启蒙书籍 - 四书五经 - 科举 七、考题与答案 - 诗喻 - 小说 八、科举考试 九、生日 - 乐师 - 戏剧与演员 -《窦娥冤》 - 一部滑稽剧 十、历史学家 十一、九重发威 - 伦琮获赦免 - 谋反者获极刑 - 棘手的使命 第四部 平西在北京 一、旅行回忆 - 长江沿岸 - 农业及产品- 大白菜 - 过多的人口 - 浮岛 二、工业村 - 瓷器 - 薄胎瓷 - 古董- 奇妙的青金石 - 瓷神 三、医生的看法 - 颜色与疾病 - 人参 - 长生不老液- 解剖概念 - 把脉 - 主张顺势疗法 - 女性地位 四、女性礼节 - 加帆独轮车 - 北京 - 四城相套- 有钱人的乐趣 - 热情的接待 五、皇帝与百姓 - 古代社会阶层 - 现代社会阶层 - 外族人- 奴隶 - 特权 - 九等官秩 - 现实与权利 六、行政机构 七、典仪大殿 - 政治预见 - 皇帝的训斥- 火炮与外交 - 夺取舟山和香港 - 休战 八、西苑的庙会 九、阅兵 十、广州战败 - 第二次远征 - 攻占厦门- 攻占舟山 - 定海溃败 - 攻占宁波 十一、希望破灭 - 撤出宁波和定海- 洞房花烛 - 婚礼习俗 十二、最后的战事 - 南京的和平 - 告别 译后记 导语 ·本书以法国人在清朝的游历为线索,文字轻松活泼,可读性强。将欧洲人对神秘中国的印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215幅精美插画,展现大清帝国风土人情。 ·以外国人的视角、第三视角看中国,角度新颖。 ·一部全面记录晚期大清帝国生活百态的百科全书。 书评(媒体评论) 在有些文学作品里,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甚至颇有 喧宾夺主之势,却让文字描述显得更加生动,《一个法国 记者的大清帝国观察手记》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作者和插 画家勠力同心,把一个欧洲人对神秘中国的印象描绘得栩 栩如生,画家博尔热的插图真实、细腻,他的画作又给多 朗-福尔格的文字带来无限的遐想。这样的作品一定会深受 读者喜爱,配有插图的作品读来轻松,还让读者对遥远的 陌生国度产生真实的视觉印象。 ——法国《两个世界》月刊(184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