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写,重点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变迁的历史。主要包括: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交易所)的创建及其背景,三十年历史变迁中的制度变革,法制建设,市场各元素的结构性变化,市场波动、成长及其经济效应,市场发展与金融功能的变化,市场监管模式的变迁,开放与国际化等内容,并对三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本书主要是一种历史研究,是基于市场结构性元素变动的研究,同时也是大事件研究,目的是试图概括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自身逻辑,研究这种基于自身逻辑的校正机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 作者简介 吴晓求,1959年2月生,我国著名金融学家。 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主要社会学术职务: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 吴晓球教授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吴晓求教授是我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目录 导论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混沌与觉醒 第1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起点:沪深交易所的创建 第2章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演进:基于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全景分析 第3章 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重构:从股权分置到全流通改革 第4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大陆法系与市场变革的适应 第5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从单一到多元 第6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演进:从以融资为主到投融资并重 第7章 中国资本市场第三方:证券公司与市场中介 第8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与成长:特点与路径 第9章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第10章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模式:从实质性监管到透明度监管 第11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未来目标: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文献附录 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检验:理论与实践 后记 导语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由导论、11章和一个文献附录组成。导论主要阐述三十年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认识及其深化过程,分析了三十年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三次重大变革,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第1~11章研究了以下内容: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源及其背景,三十年重要的制度变革、法制建设,市场成长,市场功能变化,市场发展的经济效应,市场中介,市场监管模式,资本市场的开放及未来战略目标,等等。最后的文献附录“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检验:理论与实践”既是对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来制度变革和政策变动有效性的一次检验,又是对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理性检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