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间文章(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德海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随笔集。收录了《慎终如始——<檀弓>试读(一)》《无求备于一人——<檀弓>试读(二)》《布衣驰骛,时哉时哉——读李斯之一》《物禁太盛,税驾何处——读李斯之二》《拂世磨俗,立其所欲——读李斯之三》《东门逐兔,岂可得乎——读李斯之四》等随笔作品。
作者简介
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驯养生活》等。曾获第八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文学评论家、第三届山花文学双年奖·散文奖。
目录
从圣哲说到剑宗(代序)
慎终如始——《檀弓》试读(一)
无求备于一人——《檀弓》试读(二)
布衣驰骛,时哉时哉——读李斯之一
物禁太盛,税驾何处———读李斯之二
拂世磨俗,立其所欲——读李斯之三
东门逐兔,岂可得乎——读李斯之四
半壁江山一纸书——关于《赐南越王赵佗书》
铜罐和陶罐———《轮台诏》的前前后后(上)
仁圣之所悔——《轮台诏》的前前后后(下)
附录
吾草木众人也——与《摽有梅》有关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关于“朱子读书法”
乾坤浑白尽,一树不消青——读字记
后记
序言
从圣哲说到剑宗
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
里住着八个人,性情各如
其面。就中老七是个书呆
子,每天晚上熄了灯,还
点上蜡烛看一两个小时的
书,以致蜡烛把靠近床头
的墙壁熏得乌黑。每到学
校检查的时候,老七就把
那面墙壁用布擦净,糊上
白纸,再把一摞书垒起来
遮住熏黑的部分,也每每
让他蒙混过去。到毕业的
时候,宿舍快搬空了,那
面时常遮起来的墙壁黑得
分外刺目,并因为经常用
布去擦,一直熏着的部分
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凹槽,
仿佛蜡烛和它的光晕一起
,又另外形成了一支更大
的黑色蜡烛。
很惭愧,那个书呆子就
是我。更惭愧的是,当时
读书并非因为自觉,而是
出于自卑激发的盲目狂热
,每天按计划阅读不同类
型的书,除了功课,上午
哲学,下午历史,晚上文
学,期望计日程功,有朝
一日变得博学多闻。早晨
伴着咸腥的海风出发,晚
上在隐约的涛声中归来,
我当时的想法是,等有一
天把各类书目上的书读过
一遍,眼前这个纷繁的世
界一定会显露出她真实而
美好的面目,跟我每天身
处其中的这个并不相同。
那些书并没有因为一个少
年的懵懂异想就轻易打开
自己厚重的大门,约略读
懂的几本书,让我看到的
也并非想象中的美好。终
于在过了一段时间后,读
书贪求症的坏作用显现,
我不光没有读懂那些书,
甚至连平常的阅读乐趣也
失掉了。
有一阵子,除了偶尔读
点闲书,我几乎废书不观
。直到有一天,我翻到了
金克木的一本小册子。小
册子里收有一篇题为《〈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
论〉·〈心经〉》的文章,
第二段即说:“哲学难,读
哲学书难,读外国哲学书
的译本更难。”我仿佛预感
到了一点什么。果然,下
面就是这样一段话:“(西
方)大学有一道门限。这
不是答题而是一种要求。
教授讲课只讲门限以内的
。如果门限以外的你还没
走过,是‘飞跃’进来的,那
只好请你去补课了,否则
你不懂是活该。”我这才恍
然,自己所得有限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一直站在书
的门槛之外。不事先摸到
作为关键的门槛,槛内的
瑰伟之观不会自然呈现,
焚膏继晷差不多等于费精
力于无用之地。
这个门槛,或许最简单
的是明白所读字词的确切
意思,而这个明白,其实
并不那么容易。比如金克
木写于三十岁的一本小书
《甘地论》,就说到了我
本来以为明白的“不抵抗主
义”:“甘地所主张者并无主
义之名,只是古印度的信
条之一,这个古梵字
Ahimsa照英译改为中文,
可称‘非暴力’。旧在佛教小
乘说一切有部的七十五法
中有此一法,真谛玄类一
师皆译为‘不害’……意思就
是不用暴力害人。名字虽
是消极的,甘地应用起来
却是积极的。他将这信条
大肆扩充,化为有血有肉
的运动……其古梵字
Satyagraha的名称,依我
们古译,应为‘谛持’或‘谛执’
。谛者真理,持者坚持,
即坚持真理之意。为显明
起见,再加运动二字。其
英文译名应译为‘文明反抗’
,意即不用武力而反抗,
另一名字即为世界俱知的‘
不合作运动’。”
没错,我们自以为很清
楚的甘地主张,确切的译
法应该是“不害主义”,“不
抵抗主义”是当年别有用心
者的歪曲。这个看起来消
极的“不害主义”,让当时的
印度慢慢生出了自己的力
量,既不奢望依靠外力,
也不激愤地诉诸武力,而
是“在大家都不注意的地方
,就人民生活的痛切处,
一点一滴做起来,使完全
丧失了自信心的可怜的穷
人,恢复自力得食的方法
,使专尚空谈的聪明人有
切实可行的事来证明他真
正要到民间去为人民服务”
,因此殖民地印度“处于完
全没有外援希望,而自身
又有种种缺点的情况下,
锻炼出一股自只的力量来”
。这也就怪不得甘地相信
,“不害主义比暴力主义好
得不知多少倍,宽恕比惩
罚更显得有丈夫气”;也就
怪不得有人说,看似柔弱
的甘地,“直起直落,至大
至刚,所谓金刚(伐日罗
),庶几近之”。
……
不过,前面的方法只是
入门,金克木还在文章中
埋伏了另外一种方法:“最
好学会给书‘看相’……用古
话说就是‘望气术’。古人常
说‘夜观天象’,或则说望见
什么地方有什么‘剑气’,什
么人有什么‘才气’之类,虽
说是迷信,但也有个道理
,就是一望而见其整体,
发现整体的特点。用外国
话说,也许可以算是一八
九〇年奥国哲学家艾伦费
尔斯(Ehrenfels)首先提
出来,后来又为一些心理
学家所接受并发展的“格式
塔”(Gestalt完形)吧?”有
了“归根”而来的基础,配合
这样的整体感,便“能‘望气’
而知书的‘格局’,会看书的‘
相’,又能见书即知在哪一
类中、哪一架格上,还具
有一望而能迅速判断其‘新
闻价值’的能力,那就可以
有‘略览群书’的本领,因而
也就可以‘博览群书’”。如金
克木提示,诸葛亮读书所
谓的“独观其大略”,应该就
是这里所谓看相、望气的
整体读书法。
金克木这种深入具体、
体贴文心、执今而为、观
其整体的读书法,大有抛
下辎重、单骑直进的气魄
,颇富“剑宗”风采。照金庸
《笑傲江湖》里
导语
本书为随笔集。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所谓“时”,时空、时代、时势之意。流传千古的文章,都不在于辞章,而在于历史语境里的人情、人心,在于人性既经受当时当地的塑造,又竭力跳脱此等局限,而成为叩问永恒的不竭元点。作者黄德海选《檀弓》《赐南越王赵佗书》《轮台诏》及李斯文章精读,剖析它们连接的历史节点,猜想作者面对时代巨澜的心思,进而由文章,探索世间大道之通达,读之可拍案,可幽思,可佐酒,更可振奋精神。
古代经典在言辞中建造的精美系统,在过关时代普经起时作用吗?它在畸岖起伏的现实中会是什么样子?本书将会给你答案。
后记
写《诗经消息》的时候
,我自以为看到了古人在
言辞中建立的精美教化系
统,并且有维护这系统运
转的严密方式,为此振奋
不已。书出来之后,相识
或不相识的朋友传递来一
些想法,其中最经常的一
个是,古代真有你说得那
么好?你是否有意无意间
有所美化?我确信自己没
有美化,但也会跟朋友解
释,这一教化系统只是言
辞中的城邦,并非既成事
实,系统真正对世界起作
用,需要我们根据时代不
断有所损益。
解释虽然能解释,但我
自己也不禁生起了怀疑的
念头——这一言辞中如此
精美的系统,在古代曾经
起过作用吗,它在崎岖起
伏的现实中会是什么样子
?念头一经产生,就怎么
也停不下来,我想找到一
个方法来探测这样子到底
如何。苦思不得之际,忽
然记起金克木有篇《“古文
新选”随想》,谈到的七篇
文章“包含着有中国特色的
逻辑思想和文体”。于是就
翻出来看,想,是不是可
以从古代挑选几篇与当时
现实密切相关的文章,探
测那完美的教化系统如何
在其中起作用的呢?金克
木选了秦、汉、六朝、唐
、宋、清六代的文章,我
也可以尝试从先秦到晚清
挑选出几篇文章来,看看
它们在具体现实中是怎样
的形状,岂不就是那精美
系统落地之后的样子?
这一写不打紧,涉及具
体现实的文章需要辨析和
谈论的内容太多,开始的
《檀弓》,一不小心就写
了两篇;原本只想写篇谈
论《谏逐客书》的文章,
最终竟就李斯问题写了四
篇;关于汉武帝的《轮台
诏》,也从计划的一篇变
成了两篇。本来想写的诸
葛亮《出师表》、阮籍《
大人先生传》、唐太宗《
圣教序》、王安石《答司
马谏议书》、曾国藩《求
阙斋记》,就都没有来得
及写。其实也未必是没来
得及,而是在列提纲时,
我发现这些文章涉及的问
题更多,要处理的历史和
思想问题更复杂,只好顺
势停下,期望以后相关知
识和思考更完善时再来。
尽管如此,正文之外仍然
放进了三个附录,或者是
一个文章的例外,或者是
一种世间的可能,总之也
算没有脱离书名。
正因为这本书谈论的,
都是与历史中的现实相关
的文章,牢牢生长在人世
间,就命名为“世间文章”;
又因为这些文章只完整计
划的一半,原则上应该叫
作“上编”。不过后面的一半
是否能够写出,恐怕要看
自己的能力和各种时机,
因此也就省去了这个照例
的虚晃一枪。
当然,这些计划中的文
章没有最终完成,其实也
不完全是前面说的原因。
在写作过程中,我一边对
照历史,一边观察自己置
身的现实,忽然生出一个
迫切的愿望,想写点跟此
前文章不太一样的东西,
以此检验我的所历、所学
和所思。虽然还不知道写
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这写作会不会
坚持下去,但“目前无异路”
,就且试试再说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现
在,这本小册子就暂且这
个样子了。
2019年12月8日
精彩页
慎终如始——《檀弓》试读(一)
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的父执大约亲炙过前一辈的读书人,我时常能从他那里听到许多辨不出真假的奇奇怪怪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有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此前并无学术准备,偶有机缘遇到了王国维级别的当世绝顶高手,便请求予以指点。高手也不多话,丢过去一本未经标校的《说文解字段注》,让他施以句读,把书翻破再来。求学的这人也是认真,拿到书便反复校读,书脱了线才持之到高手处再问。没想到高手接过后,看也不看,就手又给了他一本同样的书,要求如上。直到他读破了五本《说文》段注,高手才许他登堂,此人后来也果然在古文字上卓然成家。
我一时全信了这故事,觉得窥见了某种求学秘笈,就想着怎样如法炮制——踏踏实实读透彻一本古书,即便成不了古文字学家,起码古文这关差不多能过了吧?只是,人哪里会死心塌地呢,难免要避难就易地变通一番。比如我就没有老老实实去图书馆找什么段注《说文》,而是挑了未经标点的影印本《世说新语》,想的是,反正是挑本书一门深入,用哪个经典还不都是一样?《世说新语》几乎全是故事,比枯燥的《说文》好玩多了,于是我一边在本子上抄下难句点读,一边被里面的故事吸引。这书我大概读了三遍,没有把书读脱线,也忘了是否对我读古文有什么实质的好处,只觉得这书过瘾有趣,着着实实记着了里面的几个故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散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从记述来看,管宁清高自许,劳作与读书皆能一心,视金子与瓦石无异,轩冕过门不能动其心。比较起来,华歆就显得有点儿三心二意,外界的活动容易扰动内心的平静。不过,我很怀疑,我记住这个故事,恐怕主要是因为倾慕管宁割席时那刚烈的决绝。
王子献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处在任性率真期的年轻人,都会为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心动,忽视这行为也可能是某种特殊的沽名钓誉?反正我在二十多岁时,曾经在晚上乘船浮过大海,在朋友宿舍下的草丛里徘徊良久,复又乘船归去——我那时的心思里,或许恰好装着“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念头吧。
王蓝田(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纳)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羲之)闻而大笑曰:“使安期(述父)有此性,犹当无一豪(毫)可论,况蓝田邪?”
虽然被一个鸡蛋引得无明火起有点好笑,但不知是因为文章太好还是喜欢这种不假修饰的性格,当然,更有可能是为个人的躁急性格护短,反正我当时对这个王蓝田颇有好感,倒是对自己可以“东床坦腹”而笑话别人性急的王羲之不免有些腹诽。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