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1.1 可靠性的地位与作用
1.2 可靠性基本概念
1.3 可靠性发展
1.3.1 国外可靠性发展
1.3.2 国内可靠性发展
1.3.3 与可靠性相关的维修性、保障性发展
习题
第2章 可靠性及其定量描述
2.1 可靠度函数
2.1.1 可靠度定义
2.1.2 可靠度估计
2.2 故障密度函数
2.2.1 故障密度函数定义
2.2.2 故障密度函数估计
2.3 故障率函数
2.3.1 故障率函数定义
2.3.2 故障率估计
2.3.3 故障规律
2.4 产品寿命
2.4.1 平均寿命
2.4.2 可靠寿命
2.5 常用可靠性函数之间的关系
2.5.1 F(t)、R(t)、f(t)的关系
2.5.2 λ(t)与F(t)、R(t)、f(t)的关系
2.5.3 常用可靠性函数相互关系
2.6 常见寿命分布下的可靠性
2.6.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2.6.2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习题
第3章 系统可靠性
3.1 可靠性模型
3.1.1 可靠性模型定义
3.1.2 可靠性框图
3.1.3 可靠性数学模型
3.2 串联系统
3.2.1 定义及框图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2.3 模型讨论
3.3 并联系统
3.3.1 定义及框图模型
3.3.2 数学模型
3.3.3 模型讨论
3.4 混联系统
3.4.1 定义
3.4.2 可靠性框图及数学模型
3.4.3 模型讨论
3.5 储备系统
3.5.1 定义及分类
3.5.2 可靠性框图及数学模型
3.6 表决系统
3.6.1 定义及框图模型
3.6.2 数学模型
3.7 复杂系统
3.7.1 状态枚举法
3.7.2 全概率分解法
3.7.3 最小路集法与最小割集法
3.7.4 最小路集与最小割集的转换
习题
第4章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4.1 可靠性建模
4.1.1 目的与作用
4.1.2 一般程序与方法
4.2 可靠性分配
4.2.1 目的与作用
4.2.2 可靠性分配常用方法
4.3 可靠性预计
4.3.1 目的与作用
4.3.2 可靠性预计常用方法
4.4 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
4.4.1 概述
4.4.2 目的与作用
4.4.3 FMEA方法与程序
4.4.4 CA方法与程序
4.5 故障树分析
4.5.1 概述
4.5.2 目的与作用
4.5.3 故障树的建立
4.5.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4.5.5 故障树的定量计算
4.6 可靠性设计准则
4.6.1 概述
4.6.2 制定元器件大纲
4.6.3 降额设计
4.6.4 简化设计
4.6.5 余度(冗余)设计
4.6.6 热设计
习题
第5章 可靠性试验与评价
5.1 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5.1.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5.1.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与实施时机
5.2 环境应力筛选
5.2.1 概述
5.2.2 典型环境应力
5.2.3 环境应力筛选大纲的设计
5.3 可靠性研制与增长试验
5.3.1 概述
5.3.2 可靠性研制试验
5.3.3 可靠性增长试验
5.4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
5.4.1 概述
5.4.2 试验方案的参数与类型
5.4.3 指数分布统计试验方案
5.5 寿命试验与评价
5.5.1 寿命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5.5.2 加速寿命试验
5.6 可靠性评价
5.6.1 可靠性评价的作用
5.6.2 可靠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流程
5.6.3 引入环境折合系数的产品可靠性评价方法
习题
第6章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6.1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6.1.1 可靠性数据的作用与特点
6.1.2 试验数据与现场数据
6.1.3 收集要求与程序
6.1.4 可靠性数据的管理与利用
6.2 可靠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6.2.1 可靠性数据的预处理
6.2.2 故障数据的经验分布函数
6.2.3 故障数据的主次及因果分析
6.3 寿命分布函数的统计分析
6.3.1 寿命分布函数的分析流程
6.3.2 寿命分布形式的推断
6.3.3 寿命分布参数估计
6.3.4 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习题
第7章 维修性与维修分析
7.1 维修与维修性
7.1.1 维修的定义
7.1.2 维修的分类
7.1.3 维修级别
7.1.4 修理策略
7.1.5 维修性定义
7.2 维修性定量描述
7.2.1 维修度
7.2.2 维修时间密度函数
7.2.3 修复率
7.2.4 其他常见的维修性参数
7.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7.3.1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概念
7.3.2 RCM分析基本原理
7.3.3 系统和设备的RCM分析过程
7.3.4 RCM应用示例
7.4 修理级别分析
7.4.1 LORA的目的、作用及准则
7.4.2 LORA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7.4.3 LORA模型
7.5 装备战场抢修分析
7.5.1 战场抢修的基本概念
7.5.2 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分析过程
7.5.3 BDAR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习题
第8章 保障性与维修保障资源分析
8.1 保障性与维修保障系统
8.1.1 保障性基本概念
8.1.2 维修保障系统
8.2 系统可用度
8.2.1 可用度基本概念
8.2.2 瞬时可用度
8.2.3 平均可用度
8.2.4 固有可用度
8.2.5 可达可用度
8.2.6 使用可用度
8.3 维修保障资源分析与确定
8.3.1 维修保障资源分析与确定的必要性
8.3.2 维修保障资源确定的主要依据
8.3.3 维修保障资源确定的约束条件
8.3.4 维修保障资源确定的层次和范围
8.3.5 维修保障资源分析与确定的基本流程
8.4 维修备件分析与确定
8.4.1 基本概念
8.4.2 备件需求主要影响因素
8.4.3 备件需求预计模型
习题
第9章 寿命周期费用与保修分析
9.1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9.1.1 寿命周期费用组成
9.1.2 寿命周期各阶段对装备LCC的影响
9.1.3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主要作用
9.1.4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一般程序
9.2 寿命周期费用估算
9.2.1 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程序和方法
9.2.2 影响寿命周期费用评估的因素
9.3 装备保修与费用分析
9.3.1 保修的基本概念
9.3.2 保修策略
9.3.3 保修费用分析
9.3.4 保修管理
习题
0章 软件可靠性
10.1 软件可靠性概念
10.1.1 软件可靠性作用和意义
10.1.2 软件可靠性有关概念
10.2 软件可靠性参数与度量
10.2.1 软件可靠性参数
10.2.2 软件可靠性度量
10.3 软件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10.3.1 软件可靠性分配
10.3.2 软件可靠性预计
10.4 软件可靠性设计
10.4.1 软件避错设计
10.4.2 容错设计
10.5 软件保障和软件密集系统保障
10.5.1 软件保障有关概念
10.5.2 软件保障方案与软件保障资源
10.5.3 软件保障组织与实施
习题
附录1 泊松分布表
附录2 标准正态分布表(一)
附录3 标准正态分布表(二)
附录4 Γ函数表
附录5 t分布表
附录6 χ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