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文艳林,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公共政策、社会学、社会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教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藏项目》——《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的经济社会绩效调查——以四川藏区为例》主持人。近年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以下项目3项: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重大项目1项,北京市区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前言 节 国内外类似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本研究的突破点 章 研究涉及的区域 节 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和草地聚落区 第二节 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河谷和山原聚落区 第三节 金沙江中上游高原河谷聚落区 第四节 长江黄河源头流域高原草地聚落区 第五节 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区 第二章 川西北游牧的产生与进程 节 游牧产生的一般历史条件 第二节 川西北游牧活动的产生 第三节 川西北传统游牧的发展与式微 第三章 A乡、H乡调查 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定居的比较效益与基本社会形态 第三节 定居与生态 第四节 定居与生活 第五节 定居与经济转型 第六节 定居与文化 第四章 定居的内核问题之一——草地家庭 第五章 定居的内核问题之二——卫生保健与启蒙教育调查 节 卫生保健状况 第二节 早教与启蒙教育调查 第六章 定居的内核问题之三——牧民子女职业教育调查 节 同一教育模式下的不同群体调查 第二节 跨区教育中的牧民子女人格因素调查 第七章 由“9+3”免费教育工程带出的一个问题 节 甘孜藏区存在“隐性人口”吗 第二节 甘孜藏区“隐性人口”究竟有多少,印证出什么问题 第八章 民间枪支调查 节 枪支的起源与康区枪支来源 第二节 枪支失控带来的问题 第三节 政府对枪支的管理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康东定居模式 节 康定模式 第二节 丹巴模式 第三节 九龙模式 第四节 木里藏族自治县模式 第十章 康北定居模式 节 甘孜县模式 第二节 色达模式 第三节 石渠模式 第四节 德格模式 第五节 炉霍模式 第六节 道孚模式 第七节 新龙模式 第十一章 康南定居模式 节 巴塘模式 第二节 理塘模式 第三节 白玉模式 第四节 乡城模式 第五节 稻城模式 第六节 得荣模式 第七节 雅江模式 第十二章 综合模式 节 安多模式 第二节 嘉戎模式 结论与展望 附录1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工程启动时待定居情况统计表 附录2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建设人居项目统计表 附录3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建设公共项目统计表 附录4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人居建设项目投资测算表 附录5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测算表 附录6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人居建设估算表 附录7 2009年川西北牧民定居公共设施建设估算表 附录8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藏族牧民定居经济社会绩效调查》问卷之一 附录9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藏族牧民定居经济社会绩效调查》问卷之二 附录10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藏族牧民定居经济社会绩效调查》问卷之三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在游牧区定居化进程中,川西北算是一个典型。游牧时间长,区域广,涉及行政区域多,人数众。定居意义重大,政府投入大,进程快,遗留问题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定居化的复杂性、阶段性和反复性。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定居的几个内核问题是影响定居的根本所在: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