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满教育 |
分类 | |
作者 | 何夏寿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如何克服困境逆势成长?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一只追梦的“犟龟?这本自传体教育散文集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全书以时间发展顺序为线索,串起作者何夏寿老师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其刻骨铭心的“爱”的励志成长史。篇篇动人,字字真诚。徜徉其中,我们会因一个个爱的教育故事磊泪目,也会被“一个分明弱势的生命里竟流淌着强势的血脉”书写的传奇所震撼,至此,教育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也得到完美诠释。 作者简介 何夏寿,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儿童文学金近奖”常务副秘书长,教育部师德教育专家,浙江省名师导师,绍兴市上虞区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发表了200余篇研究论文,著有《爱满教育》《一个小学老师童话情愫》《民间文学大课堂》《中华戏曲语文读本》等。应邀赴全国各地上课(讲座)500余场次。《语文教学通汛》《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封面人物。曾获全国十大推动阅读人物提名奖,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师文学课堂比赛特等奖。 目录 第一章 故园 我的“摇篮” 铅笔头 姐姐许到后门头 我真的会飞了 我的哥哥叫“强盗” 拨快时钟 拔河 “我真的没偷” 约定 第二章 从教 船到桥门总会直 戏文里的父亲 母亲:我的教育家 老师领我进了门 “我去说说看” 第三章 治家 嫁给教育 儿子如镜 老黄 第四章 为师 黄鳝黄了 天使不可以跟蛇玩 “萝卜”回来了 第五章 念恩 老乡金近 树根深深 “童话”永生 我的老师周一贯 第六章 同行 我的“外接主板” “俗人”不俗 笑死 第七章 结果 向“童话”致敬 局长 语文乐 序言 2012年12月,《语文教 学通讯》打算将我作为某期 的封面人物宣传一番。 时任首席编辑的师国俊 先生审阅了我的论文《小学 语文文学教学之嬗变》后, 让我再加写篇“软文”:“可 写在你成长路上影响过你的 人、事或物,既可以是一位 教育家或一位名师,也可以 是一本教育专著或一篇教学 论文。”因为要配合这期出 刊,师编辑只给了我三天时 间。 我决定写母亲。 天底下任何一位母亲都 是一部鸿篇巨制。要在一篇 字数有限的文章里,尽显母 亲在教育上对我的影响,只 有剪辑生活。我试着从生活 故事、教育视角和哲学情怀 三个关键词入手,将我与母 亲的故事作成一篇教育散文 。 这期杂志出来后,颇受 好评。特别是我的《母亲: 我的教育家》一文,更是深 受广大语文老师的喜爱。一 时间,好多老师纷纷在自己 的博客中加以转载,有的还 写信说是我让他们重新“发 现”了母亲,“激活”了他们 的孝心。时任《人民教育》 编委、总编办主任的刘然先 生不知从哪里看到了我的这 篇文章,主动和我联系,问 可否转载,我当然同意。于 是,在《语文教学通讯》刊 出后不到一个月,《人民教 育》在专栏《随笔》中,又 全文刊载了《母亲:我的教 育家》这篇近四千字的文章 ,还配上了我与母亲的生活 照,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真 实。 记得刘然主任在电话中 对我说: “你的这篇文章写 得情真意切,朴素自然,不 仅写活了教育、写活了母亲 ,还给人一定的哲思。”除 了肯定,刘主任还建议我多 写这类教育散文,并客气地 说: “《人民教育》期待赐 稿。” 这以后,我接连写了一 系列亲情故事投寄给他们, 如《戏文里的父亲》《姐姐 许到后门头》《儿子如镜》 等。刘然主任和另一位编辑 程路,除了常常在电话中肯 定我、鼓励我外,还将这些 文章一一刊发,从不退稿。 有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人民 教育》该栏目稿件的“特供 商”。 在编辑们、老师们的赏 识和启发下,我将写作的对 象慢慢扩大到除亲人以外的 其他人。我写在成长路上给 予我鼓励的老师,如《我的 老师周一贯》《拔河》等; 写对我的教育观影响至深的 名家大师,如《老乡金近》 《树根深深》等;还写一直 和我同舟共济的同事和朋友 ,如《我的“外接主板”》《 “俗人”不俗》等;我当然还 写我的学生,如《黄鳝黄了 》《天使不可以跟蛇玩》等 。他们所有人,都是我生活 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座上 宾”。 此外,我还以一定的篇 幅写了我的童年轶事,如《 “我真的没偷”》《我真的会 飞了》《约定》等。因为在 今天看来,我那苦难、贫穷 和不幸的童年,倒成了我丰 厚而鲜活的写作源头。 2013年暑假,我的老师 、小学语文界前辈周一贯先 生鼓动我把这些故事做成一 本书。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我用了整整一年的 业余时间,把自己死死地“ 锁”在电脑前,用祖先留下 的文字,无声地感谢着给我 温暖和感动的亲人、给我理 解和支持的朋友、给我点拨 和引领的恩师及给我体面和 尊严的学生…… 2015年,这本冠名《爱 满教育》的小集子一经上海 教育出版社出版,便人选了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 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而且 排位非常靠前。2020年, 江西教育出版社成为这本书 的出版单位。该书策划编辑 刘军娣对书稿进行了全新的 架构,确定了以我的成长为 主线的编排体例,将这本书 做成了一本自传体散文集。 在斟酌再版书名时,我的眼 前出现了大半个世纪之前, 在寒风凛冽的白马湖畔阴冷 简陋的小平屋里,头戴一顶 罗宋帽,就着一盏如豆的灯 火,怀着对教育的大爱,译 下了光耀千秋、流芳万世的 《爱的教育》的我的老乡夏 丐尊先生。 不换了,就《爱满教育 》。我和刘编辑几乎同时决 定:不再另辟蹊径,标新立 意。因为,没有比《爱满教 育》更贴切、更合适、更能 涵盖我和我的教育人生的标 题了。没有这满满的、空气 一样弥漫在我生命中的爱和 教育,我就不是现在的我。 我感谢书中每一个赐爱予我 的人,感谢书前每一个心中 有爱的读者。 最后,请允许我把所有 的谢意浓缩成一句庸俗但弥 久的心声,献给地上地下、 书里书外的“爱人”:我爱你 们! 导语 《爱满教育》为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金近小学校长何夏寿的教育叙事集,以文学的笔法讲叙了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饱含着教育的爱和智慧,直抵人的心灵。作者也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文笔细腻,善于从寻常的故事中提炼教育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精彩页 我的“摇篮” 摇篮,总是和温暖、甜蜜连在一起,而我的摇篮却和痛苦、辛酸结为一体。当然,严格地说,我的摇篮,其实是箩筐。 朝阳刚刚露面,那红彤彤的嫩色还没有褪去。母亲佝偻着身子,挑着淡黄色的箩筐,行走在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上。路两旁长满齐人高的芦苇。初夏正是芦苇旺长的季节,叶子亮亮的、青青的,被朝阳一淋浴,泛着淡淡的红光,显得娇柔无比。 人的记忆力极度有限,多少当时动情的故事,就像一张鲜艳的画片,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褪去那昔日的色彩,模糊成一张再也连不成画面的废纸。岁月蹉跎,新旧更替,但娘的箩筐,不但没有随着时光渐行渐远,反而愈来愈清楚地晃悠在我的眼前。甚至,我还能准确地记得那箩筐的色泽和质地。因为,我娘的箩筐里装的既不是稻谷,也不是棉花,而是五岁的我。那箩筐是母亲为我定制的“摇篮”。 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姐姐说我右腿有病,娘要带我去看医生。病是谁?医生是谁?我可不认识他们。娘笑笑对我说,哪是什么病,那是你的腿长得好看,有个医生想看看。 其实姐姐说得没错。后来我才知道,我三岁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高烧了一个星期。等到烧退去,我的右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灵活有力了。母亲发疯似的抱着我跑遍了医院,换来的都是“这病没法治”的回绝。可是我娘总不甘心。日前娘打听到距家十多里的夏盖山乡来了几个解放军医生,能治小儿麻痹症,娘决定带我去找医生看看。怕吓着我,娘故意把事情说得跟哄我睡觉一样,温柔轻松。 其实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病。 我觉得娘说得对。我的右腿和左腿一样,不痛不痒,最多只是和才明、秋海他们追起小狗小猫来,跑不过他们。可他们年纪比我大啊。但姐姐却说:“跑不快就是病。娘要带你去夏盖山看医生,让医生医好你的腿。以后,你比小狗小猫跑得都快。” 再想想,姐姐说得也对。我依稀感觉到我和才明、秋海他们走路不一样。他们走起路来,两条腿像比赛似的,为了抢第一,一样的快慢,一样的姿势,互不相让。而我走路时,右腿好像是姐姐,左腿好像是我,姐姐总是让我先吃先喝。这难道就是姐姐说的病吗?我的“病”长得好看,让医生看一下,我就能追上小狗小猫了。我很高兴,吵着娘立刻去找医生。娘笑着擦擦眼睛说:“傻孩子,天都黑了。明天一早,娘带你去。” 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娘就起了,笑着对我说:“娘现在就带你去夏盖山,好不好?” 我就迷迷糊糊地说好。 娘把我抱起来,放进了一个竹子做的东西里。我还从没见过那东西,坐在里面,觉得很好玩,我问娘:“这是什么啊?” 娘说,这是摇篮。 就这样,趁着清晨天气凉快,娘推开了大门,挑起我的“摇篮”,前去夏盖山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哪里是什么摇篮,这是家里一对用来装运东西的箩筐。 夏天的太阳飞一样地跑。转眼间,太阳的红光变成了白光。好热啊,可夏盖山怎么还不到呢?我坐在箩筐里一个劲儿地问娘。娘一面喘着粗气,一面对我说:“快到了,就到了。” “姆娘,我饿,我渴!” 娘找了个背光的地方,卸下了肩上的担子,从另一个“摇篮”里掏出一条毛巾擦了把满脸的汗水,又捧出一块大石头,再把我从箩筐里抱了出来,让我坐在石头上面。 啊,原来那个“摇篮”里坐的是石头。我问娘:“那个医生也喜欢看石头吗?” “石头是陪你去的。”娘变戏法似的从坐石头的“摇篮”里掏出一个黄金瓜(甜瓜),用毛巾擦了擦,递给我。 我接过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娘用两只手使劲地给自己扇着风,我看到娘的头发和汗水牢牢地粘在一起了。我心疼娘,把吃了一半的黄金瓜递给娘:“姆娘,你吃。” “娘不饿,你吃吧。”娘用温热的手擦了擦我的嘴,抬头望望越升越高的日头,嘴里念念有词:“六月里的日头,蛮娘(后娘)的拳头,我们赶紧走路!” 娘把我小心地抱进了“摇篮”,当然,也把“陪同”的大石头装进了另一个“摇篮”。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