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地介绍典型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方法,详细地给出了安全性能建模和分析过程。第1章为概述,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物理层安全的议论基础、物理层安全的性能指标、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无线信道中的衰落与分集技术;第2章介绍了广义信道上Wyner模型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第3章介绍了多天线译码转发协作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第4章介绍了认知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第5章介绍了混合射频-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第6章介绍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本书论述严密,内容丰富,通过对几种典型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安全性能的闭合解析式,最后以大量的仿真图来阐明各种参数对于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 本书适合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对于具有一定通信理论和信息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 1.2 物理层安全理论基础 1.3 物理层安全的性能指标 1.3.1 平均安全容量 1.3.2 安全中断概率 1.3.3 非零安全中断概率和拦截概率 1.3.4 有效安全吞吐量 1.4 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 1.4.1 Wyner模型的安全性能研究 1.4.2 多天线系统的安全性能研究 1.4.3 协作系统的安全性能研究 1.4.4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安全性能研究 1.5 无线信道中的衰落与分集技术 1.5.1 衰落 1.5.2 分集技术 1.6 本书章节安排 第2章 广义衰落信道Wyner模型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GG信道Wyner模型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2.2.1 信噪比统计规律 2.2.2 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2.2.3 仿真结果 2.3 GK信道Wyner模型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2.3.1 信噪比统计规律 2.3.2 直接法分析物理层安全性能 2.3.3 使用MG分布近似分析安全性能 2.3.4 仿真结果 2.4 GK信道多天线Wyner模型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2.4.1 系统模型 2.4.2 方法一:基于GK分布 2.4.3 方法二:基于Gamma分布 2.4.4 方法三:基于MG分布 2.4.5 仿真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DF协作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3 SOP性能分析 3.3.1 ORS方案 3.3.2 SRS方案 3.4 SOP的渐近分析 3.4.1 ORS方案 3.4.2 SRS方案 3.5 仿真结果 3.6 小结 第4章 Underlay认知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多天线Underlay认知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4.2.1 系统模型 4.2.2 SOP分析 4.2.3 SOP的渐近分析 4.2.4 仿真结果 4.3 Underlay协作认知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4.3.1 系统模型 4.3.2 SOP分析 4.3.3 SOP的渐近分析 4.3.4 仿真结果 4.4 基于能量采集多天线Underlay认知协作网络的安全性能分析 4.4.1 系统模型 4.4.2 SOP分析 4.4.3 SOP的渐近分析 4.4.4 仿真结果 4.5 小结 第5章 RF-FSO系统安全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上行RF-FSO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 5.2.1 系统模型 5.2.2 FGR中继策略下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5.2.3 VGR中继策略下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5.2.4 仿真结果 5.3 上行RF-FSO系统非完美CSI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分析 5.3.1 系统模型 5.3.2 FGR策略下SOP分析 5.3.3 VGR策略下SOP分析 5.3.4 仿真结果 5.4 下行RF-FSO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 5.4.1 系统模型 5.4.2 SOP分析 5.4.3 SOP的渐近分析 5.4.4 仿真结果 5.5 小结 第6章 NOMA系统安全性能分析 6.1 引言 6.2 MISO-NOMA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 6.2.1 系统模型 6.2.2 SISO-NOMA系统的SOP分析 6.2.3 MISO-NOMA系统的SOP分析 6.2.4 SOP的渐近分析 6.2.5 动态功率分配方案 6.2.6 仿真结果 6.3 MIMO-NOMA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 6.3.1 系统模型 6.3.2 SOP分析 6.3.3 窃听节点不共谋场景 6.3.4 窃听节点共谋场景 6.3.5 SOP的渐近分析 6.3.6 动态功率分配策略 6.3.7 仿真结果 6.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