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波兰人在远东》 哈尔滨波兰执行委员会 东北历史 一、通古斯民族 二、蒙古民族 三、满族 四、东西商路 五、“乌苏里号” 六、中东铁路 七、哈尔滨建城 哈尔滨波兰天主教会 一、引言 二、座教堂 三、次舞会 四、教堂建设之初 五、引入波兰语 六、教堂奠基仪式 七、至圣救主会的使命 八、教堂封圣仪式 九、教堂建设费用 十、圣文森特·保禄协会 十一、哈尔滨鼠疫爆发 十二、圣文森特·保禄小学 十三、对波兰天主教徒的压迫 十四、建设学校教学楼 十五、波兰共和国不错委员到访 十六、教廷代表团到访 十七、波兰天主教议会 十八、引入拉丁语 十九、《波兰周刊》创刊 二十、埠头区第二座教堂建立 二十一、新的宗教组织 二十二、第二位教廷代表到访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教区的献祭仪式 二十三、哈尔滨教区并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教区 二十四、新主教区建立 二十五、哈尔滨埠头区的新教区 二十六、满洲里教堂 二十七、海拉尔教堂 二十八、齐齐哈尔 二十九、结语 波兰家园协会 “猎鹰”运动与童子军 哈尔滨波兰公寓 马利亚守卫者 哈尔滨波兰音乐协会 哈尔滨的波兰社会团体 亚洲的波兰媒体 远东地区的波兰学校 哈尔滨波兰青年联盟 天主教在哈尔滨的传教活动 一、西伯利亚主教区 …… 《倾听哈尔滨的诗》 《哈尔滨.上》 《哈尔滨.下》 《武连德在哈尔滨》 《哈尔滨:鲜为人知的故事》 《731:石井四郎及细菌战部队揭秘》 《满洲的情报基地:哈尔滨学院》 内容推荐 《哈尔滨记忆》系列图书简介: 册《731——石井四郎及细菌战部队揭秘》:共3编12章,这是一本引进版权书,作者为日本的青木富贵子。她以战后50多年发现的石井四郎两本亲笔日记为线索,采访了许多美国当时参与调查日本731部队的当事人,查阅了美国新公布的相关原始资料,并对日本731部队的一些当事人和该问题研究专家进行了调查采访,层层剖析,将错综复杂的美国军方与日本军部的内部交易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对揭开日本细菌战战犯为何没有受到惩罚的谜团大有裨益,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日本帝国主义曾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第2册《满洲的情报基地——哈尔滨学院》:共8章,这是一本引进版权书,作者为日本作家芳地隆之。作者通过对亲历者的专访,详细介绍了哈尔滨学院的前世今生,重现了这所间谍学校的本来面目;披露了哈尔滨学院培养间谍的详细过程,追踪了这些神秘间谍的详细去向。 第3册《波兰人在远东》:共8章,涉及东北简史、波兰天主教会、波兰之家协会及各社会团体、媒体、音乐、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哈尔滨波兰人的情况,表明在远东地区各国各城市中,哈尔滨无疑是波兰侨民人数较多、影响较大、活动较为活跃的中心。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原始记载,信息量大、资料性强、可信度高,为研究波兰人在哈尔滨的历史情况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线索;并以翔实的史料订正了既往记载的某些失实之处 第4册《倾听哈尔滨的诗》:本书为日本歌手加藤登纪子的母亲加藤淑子早年间在哈尔滨生活的回忆录,记录了加藤淑子在哈尔滨生活的11年的时间里,经历的主要事件和所见所闻所感。本书语言风格清新,描写细腻,对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的景物、生活环境和人文风俗都进行了详细介绍,是难得的老哈尔滨风貌图,是研究哈尔滨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第5册、第6册《哈尔滨上下》:本书为引进版权书,作者为俄罗斯人叶夫格尼·安塔史凯维奇。作者站在特殊的视角,立体地、侧面地为人们再现了那一段岁月生活在哈尔滨,包括俄国人、日本人在内的人们的种种经历,重塑了历史的影子,记忆倒退,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去感受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之间,这座城市的味道。作者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查阅了旧报刊,采访了许多仍在世的当事人,深入了解了哈尔滨俄侨的坎坷人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原型使书中人物个个鲜活丰满,栩栩如生,这一鸿篇巨制费时7年才得以完成。本书虽为小说,但它是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着力点的,流淌出的是伴着年代气息的曲调。 第7册《武连德在哈尔滨》:在中国历目前有这样一个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历史车轮的转动却鲜有人知;虽没有扁鹊华佗的绝世医术却拯救民众于水火;虽没获得诺贝尔奖,却成为第壹个被诺贝尔提名的华人——这个人就是无双国士武连德。《武连德在哈尔滨》一书详细介绍了武连德在哈尔滨与鼠疫斗争的全过程,再现了当时哈尔滨的风貌、民俗以及人们在瘟疫中苦苦挣扎的众生百态。历史不容忘记,与鼠疫斗争的过程,就是哈尔滨历史发展的过程。回顾历史,研究历史才能珍惜现在。 第8册《哈尔滨: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通过回忆思考并查阅大量珍贵资料,分别从历史、文化、教育和艺术等角度,讲述了时代与文化的十字路口,成千上万的俄侨在异国他乡的真实生活。本书文笔流畅,语言朴实,图文并茂,时空交错,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被还原,并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使阅读变成了一次记忆与逝去岁月的重逢,具有很强的故事感和画面感。书中收录的50幅珍贵历史老照片,都是作者和译者精心收集整理出来的,与文字叙述相得益彰,希望能为读者再现当年哈尔滨的历史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