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物理学需要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其载体。不幸的是,这门语言不是我们的母语。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会塑造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用中文表达的物理学,因为其间还要经过一个翻译的过程,则那些物理学概念本来的一些内在关联,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有些概念甚至会被接近曲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本书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第31-54篇(有所增补),是一本值得物理学研习者珍藏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 自序 之七十六 绑定 之七十七 黑、暗的物理学 之七十八 Reciprocity——对称性之上的对称性 之七十九 阶级与秩序 之八十 特别二的物理学 之八十一 物理学中的括号文化 之八十二 超的冲动 之八十三 简单与复杂 之八十四 Energy 之八十五 重与轻 之八十六 导引 之八十七 何反常之有? 之八十八 Bubble & foam 之八十九 Parity 之九十 化学元素之名 之九十一 线 之九十二 城邦与统计 之九十三 可爱的小东西们 之九十四 Se luere 之九十五 紧绷的世界 之九十六 推之成广义 之九十七 Conceiving concepts for conceptualization 之九十八 Phase: a phenomenon 之九十九 西文科学文献中的数字 之一百 万物皆旋 跋 关于科普——兼为跋 |